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核建中:50春秋鑄就我國“核電糧倉”美名揚

2015-03-04 01:04:08曹福成通訊員楊顯強葛莉莎林輝高旭鵬
中國軍轉民 2015年10期
關鍵詞:文化企業

■ 本刊記者 曹福成 通訊員 楊顯強 葛莉莎 林輝 高旭鵬

中核建中:50春秋鑄就我國“核電糧倉”美名揚

■ 本刊記者 曹福成 通訊員 楊顯強 葛莉莎 林輝 高旭鵬

50年前,為響應國家號召,一大批有志青年從祖國四面八方,來到大西南的金沙江畔、雞爪山下。他們艱苦奮斗,拼搏進取,創建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簡稱中核建中),拉開了軍工報國的序幕。

如今,歷經50載的風風雨雨,中核建中已成為以核電燃料元件為主導產業,兼營核級鋯合金管材制造、精細化工生產、金屬鋰生產、鋰電池制造等,集生產、科研和國內外貿易為一體的國有大型骨干企業,成為我國最大的壓水堆核電燃料元件生產基地,為保障我國核電站安全穩定經濟運行以及我國核電“走出去”戰略落地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核電糧倉”,成為支撐我國核能打天下的重要企業之一。

那么,中核建中是靠什么實現成功轉型并取得如此輝煌業績的?初夏時節,記者來到中核建中這個在“軍轉民”先期飽嘗艱辛,依然忠誠于國家戰略,矢志不渝建設國際一流核燃料元件制造基地,為支撐中國核電大發展屢立功勛,經營中創造了諸多奇跡的企業,探究個中奧秘。

核燃料是核電站運行的必備“口糧”,同時,核燃料元件是核電站運行的首道安全屏障。核電的發展,離不開核燃料元件產業的支撐和助推。建中人為推進國家核電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拼搏奉獻,只爭朝夕地打造“核電糧倉”,創造了“建中速度”

2015年5月6日,隨著中核建中總經理丁建波宣布:“公司生產、制造的第10000組壓水堆核電燃料組件下線”,在生產現場人員雷鳴般的掌聲中,崗位操作人員啟動翻轉平臺電動電鈕,身披著大紅花的“福清3.7%AFA3GZr-4燃料組件”——中核建中第10000組核電燃料組件徐徐升起,調入組件庫。

“中核建中核電燃料組件生產邁入萬組大關,是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制造發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為中核建中建成國際一流核燃料元件制造基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丁建波對此倍感欣慰。

丁建波告訴記者,將天然鈾打造成可供核電站使用的核燃料元件,要經歷純化和轉化、同位素分離、燃料元件生產3個環節,任何1個環節生產能力不足,都將導致核電站“斷糧”。同時核工業作為戰略產業,如果因為國內發展不起來而依賴國外,一旦國際形勢出現異常必將受制于人。因此,中核建中人胸懷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只爭朝夕地打造“核電糧倉”。他們從核燃料元件國產化實現“零的突破”,到邁入萬組大關,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們創造的“建中速度”。

填補國內空白,鑄造“國之光榮”

1983年6月,我國自行設計的30萬千瓦核電站在浙江海鹽秦山破土動工。中核建中牢牢抓住國家建設核電的有利時機,積極推進緩建多年的核燃料元件生產線建設。但要在當時國際核技術封鎖的大環境下自主建成核燃料元件生產線,實現核電元件國產化,面臨的挑戰和遇到的困難常人難以想象。在關系到企業未來發展,關系到國之光榮的關鍵時刻,中核建中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退縮。1986年7月,工廠緊急召開了“728”元件工程建設動員大會,向全廠職工發出了“全廠總動員,齊心保重點”的動員號令,要求加快“728”工程建設,盡快投入生產。

在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工廠僅用了1年多的時間,在1987年底,“728”工程基本建成投入試生產,1988年4月全線投產。雖然,當時工廠一周只能生產1至2個組件,生產能力僅僅50噸鈾/年,但對當時的工廠、當時的核工業、當時的國家來說,已經改寫了歷史、書寫了新的紀錄。

1991年12月,我國第一座秦山30萬千瓦核電站并網發電,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核電歷史。中核建中與秦山核電站共同鑄就了“國之光榮”,在中國核電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乘勢而上,持續創造“建中速度”

1991年,中核建中作為我國引進的首座大型商用90萬千瓦核電機組燃料元件自主化配套企業,引進了法國法馬通AFA-2G核燃料組件生產技術,1994年成功地實現了百萬千瓦級核電燃料元件國產化。

1998年,中核建中為巴基斯坦引進我國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站生產的126組燃料組件,129組相關組件交付用戶,標志著我國核電元件產品已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1999年,中核建中引進AFA-3G高燃耗燃料元件制造技術,2001年實現國產化,再次讓法國專家驚訝:“中國工人有能力承擔和掌握核領域的高技術”。

2006年,中核建中研制成功全M5核燃料組件,并實現批量化生產。

2008年,抓住核燃料產業發展機遇,中核建中迅速對核電燃料元件生產線進行擴產技術改造,建成了年產400噸鈾壓水堆核電燃料元件生產線。

2009年,中核建中全面建成田灣核電站VVER-1000燃料元件生產線。

2012年,中核建中研制成功GFX-200干法轉化裝置,標志著公司已掌握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核燃料干法生產工藝,使我國核燃料生產水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2013年,中核建中實現俄羅斯TVS-2M燃料元件國產化,標志著中核建中實現了對俄法兩國的先進燃料元件制造技術的同步掌握。2013年年底,中核建中完成了400噸擴建技改工程新生產線建設,標志著公司核燃料元件生產線400噸擴建技改工程具備產能。

2014年,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生產線400噸擴建技改工程全線正式投產。至此,中核建中實現了年產金屬鈾50噸到200噸,再到400噸,直至800噸的跨越,產能躋身世界前列,可滿足30個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換料需求。

2015年,中核建中第10000組壓水堆核電燃料組件下線。

從“一星期1組”到“一天10組”

采訪中,中核建中副總經理孫毓寶和記者談起上世紀90 年代中期他和同事們去法國的那段經歷。當時作為中核建中赴法培訓的第一批技術人員,孫毓寶走進了法馬通公司。盡管在出國之前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孫毓寶還是對法馬通公司廠房里全自動化的生產線感到吃驚:在整個寬敞的廠房里,只見一根根的燃料棒或是上下移動,或是在高空水平移動,附近幾乎沒有工作人員,整個工藝過程實現了全自動傳輸。無論是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還是生產能力,我們都差得太遠。他們僅800人的制造廠就具備了800噸鈾/年的生產能力。而那時候,中核建中有著幾千員工卻只有50噸鈾/年的生產能力。

如今,20多年過去了,中核建中的核燃料元件生產能力已不能同日而語了。這個“核電糧倉”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發展,以滿足我國核電發展的需求。用數據形容就是,中核建中的核燃料元件生產能力已從最初的50噸鈾/年提升到了現在的800噸鈾/年。更直觀地說就是,以前一個星期才生產1組核燃料組件,現在一天就能生產出10組甚至更多。

建成國際一流核燃料元件制造基地,產能是基礎,自主創新是關鍵。中核建中通過產能提升和自主創新兩翼齊飛,贏得了先發優勢,搶占了我國核燃料元件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一直以來,中核建中在持續提升產能的同時,就高度重視元件生產技術的創新。走進中核建中400噸擴建技改工程新生產線,隨處都可以看到創新的影子:

化工轉化生產線,芯塊制備生產線,格架等零部件加工生產線,燃料棒和組件生產線……很難想象,覆蓋了化工、粉末冶金、機械加工、組裝焊接等眾多專業的核燃料擴產改造工程,僅用了2年時間就建成了一條現代化、一體化、自動化的嶄新核燃料元件生產線。

骨架自動機器人焊接、釓棒制造國產化……很難想象,這里的核電燃料元件生產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連法國專家參觀后都交口稱贊。

能力提升,強化競爭優勢

核燃料元件生產線400噸擴建技改工程是中核建中核心能力建設項目,備受國防科工局、集團公司等上級主管部門關注。為確保工程建設順利推進并按期完成,在項目建設和聯動試車過程中,中核建中采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首先,公司堅持以計劃管理為龍頭,制定了總體網絡計劃,明確了“三大戰役”和“十大節點”的項目推進藍圖,以確保工程進度受控。其次,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公司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同時,實行項目負責人制度,確保組織措施到位、工作責任到位。在這一過程中,公司領導帶頭值夜班,深入工程建設現場督促指導,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處理。其三,加強項目建設過程控制、加大工作溝通協調力度,公司建立起400噸擴建技改工程協調周例會制度、分管領導日例會制度,及時協調解決工程建設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并就土建、安裝、關鍵設備等領域的重點項目和節點組織了專門攻關小組抓落實。其四,舉全公司之力推進項目建設,公司提出了“全力以赴、全體動員、全面推進、全程問責”的總體工作要求,并在設備安裝調試的關鍵階段,號召公司干部職工“大干100天,決戰400噸”,要求公司各單位為400噸擴建技改工程建設開辟綠色通道。正是公司上下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頑強拼搏,以決戰決勝的高昂斗志,連續作戰的堅強毅力,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堅決執行力,全力保障了各關鍵節點工作按時完成,奪取了工程建設的全面勝利。

分管技術的副總經理任宇洪告訴記者,400噸擴建技改工程是中核建中傾力打造的標桿生產線,無論設計、工藝、裝備都是國際一流水準。設計理念上,生產線做到了布局流程化、裝備自動化、生產信息化,輻射防護、通排風建設最優化。此外,400噸擴建技改工程整條生產線均采用了先進的工藝和設備,化工轉化工序采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干法轉化工藝制備UO2粉末,在燒結工序采用高溫動梁式燒結爐,在單棒制造工序引進了壓力電阻焊機及配套視覺自動檢查裝置,在骨架制造工序自主升級了雙工位骨架焊機、研制了骨架整體脹接裝置等。這些先進設備、工藝和系統的集成應用,也讓中核建中實現了技術創新能力的集成飛躍。

400噸擴建技改工程全面建成并順利投產,中核建中實現了年產金屬鈾從50噸到200噸,再到400噸,直至800噸的跨越,產能躋身世界前列,可滿足30個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換料需求。這為中核建中繼續保持國內核燃料元件制造產業的先發優勢奠定了堅實基礎,并使中核建中進一步縮小了與國際核燃料元件產業制造巨頭的差距,逐步具備了與他們同臺競爭的能力。

創新驅動,增強核心能力

中核建中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同時也是首批國防科技工業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公司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隊伍。在核燃料元件制造領域榮獲省部級以上獎項200余項,其中,參與秦山300兆瓦核電站研制和建造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百萬千瓦級大型燃料組件國產化及制造技術創新、含釓燃料棒國產化技術研究、AFA3G燃料組件國產化制造技術創新等三個項目分別獲得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尤其近年來,公司自主研發設計的GFX-200干法轉換裝置填補了我國無大型鈾化工干法轉換裝置的空白。2014年,公司以成套設備和工藝技術轉讓的方式,成功援助中核北方建造了兩條100噸DUC干法工藝生產線,帶動了國內鈾轉化產業升級換代。為擺脫國外技術的壟斷,公司經過5年攻關,成功研制出雙工位骨架自動點焊機,使得大型國產化燃料組件雙工位骨架制造達到國外先進水平。2013年,公司完成了俄羅斯高燃耗TVS-2M燃料元件國產化,實現了對俄法兩國先進燃料元件制造技術的同步掌握。同時,公司還完成了快堆轉換區組件和含镎組件的研制工作。至此,公司具備了300MW、AFA-2G、AFA-3G、全M5AFA-3G、VVER-1000、TVS-2M以及快堆等多種類型燃料元件的制造能力。

更為重要的是,從2010年起,公司與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一道承擔起CF系列燃料組件的研制任務——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先進核燃料元件。公司成立了專門的技術開發團隊,通過努力,掌握了“華龍一號”燃料組件制造核心技術,擁有CF系列燃料組件設計和制造專利62項。接下來,公司將積極推進CF燃料組件工業化生產和原材料的國產化工作,全面保障“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燃料供應。2015 年6月15日,公司通過現場視頻連線直接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匯報了“華龍一號”核電燃料組件研制情況,在社會各界中引起了廣泛反響,進一步增強了中核建中的行業地位和影響力。

打造國際一流核燃料元件制造基地,既要有產能、技術創新等硬實力沖鋒,更需要管理、人才隊伍、企業文化等軟實力支撐。近年來,中核建中著力軟實力提升,推動了公司新一輪轉型升級發展。

中核建中通過能力跨越、技術創新、效益提升等,構筑起了企業強大的硬實力。與硬實力交相呼應,公司還同步展開管理創新行動,打造企業軟實力。2012年以來,公司堅定不移實施質量領先戰略、創新驅動戰略、成本競爭戰略、文化引領戰略,開展管理提升活動,積極打造企業軟實力,力求贏得長期競爭優勢。公司以“創新理念、夯實基礎,程序化、信息化,高起點、高標準,國際對標、國際一流”為主題,以JYK一體化考核、精益管理、6S活動等管理工具為抓手,全要素、全過程對標法國AREVA羅曼廠開展管理提升活動,著力提高企業安全環保、質量、生產、成本、科研創新、項目建設、人力資源、信息化及風險管理水平。經過幾年的努力,公司管理提升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榮獲集團公司“管理提升活動優秀基層單位”稱號。

核安全至高無上,建設綠色核工廠

進入中核建中廠區,猶如走進一個諾大的花園,郁郁蔥蔥的樹木后透出白藍相間的廠房外墻,辦公樓房頂端“建成國際一流核燃料元件制造基地”碩大橫標豁然入目;車間地面黃色的線框醒目地標示出每一個物件應該擺放的區域,一切都井然有序。隨處可見的是核安全相關的標語,在隨時隨刻提醒著每一個人要從思想上“嚴”、“慎”,從行為上“細”、“實”,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忙碌的員工,意氣風發的面孔上寫滿了自信。所有的一切,都透出中核建中綠色環保的核工廠形象,向外界傳達著安全發展的企業理念和責任擔當。

“核無小事,核燃料無小事,核工業一損俱損。確保工廠核與輻射安全,這是黨和國家賦予的政治使命和社會責任。它既關系到社會公眾的健康安全和公司廣大職工的福祉,也關系到核工業的健康發展,更關系到國家核心利益。作為核工廠,履行社會責任不僅是社會對我們的要求,更是我們自身對社會的莊嚴承諾,這在中核建中歷屆班子中已成為共識。”丁建波說。

作為一個核工廠,中核建中秉承“核安全至高無上”的核心安全理念,嚴格遵守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以及核安全法規、標準,自覺遵守和嚴格執行各項核安全運行限值和條件,全面落實各級安全責任制和各項管理措施,層層分解簽訂落實《安全責任書》,明確責任與授權,接受國內外有關機構的評審監督。公司先后通過GB/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公司每年對核燃料元件生產線操作人員進行資格審查和上崗培訓,實行嚴密的現場監控,定期進行核事故應急預案演練、核事故應急演習。多年來,中核建中始終保持著良好的核安全運行限值與條件和核安全報告制度執行情況,核安全重要物項運行正常并處于有效狀態;“三廢”處理設施運行正常,放射性和非放射性氣載、液態流出物排放合格率100%,嚴格執行建設項目安全環保“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核安全、職業安全、環保、職業衛生“三同時”執行率100%。廠址周圍環境空氣、水體、土壤以及生物中放射性物質的含量處于本地區的本底水平,公司周邊環境和公眾得到有效保護,樹立了綠色、文明核工廠良好的社會形象。

質量為本,為顧客提供安全可靠的核燃料

核燃料元件生產作為鈾資源與核電站的接口,對保障核電站的運行尤為重要。采訪中,記者一行來到了中核建中的生產車間,對車間的現場管理有了頗深感觸。進入車間之前,記者被要求穿上白大褂,戴上帽子、手套,穿上鞋套。車間負責人告訴記者,穿上防護服,不僅是為了保護參觀者,更是因為生產二氧化鈾芯塊需要潔凈的環境,如果手上的汗漬接觸到了芯塊,就會對其質量產生不利影響。穿上防護服是為了保證人的活動不影響核產品的品質。

在芯塊燒結和組裝車間,記者看到,每一個檢驗合格的芯塊盤上,都有一個標簽記錄著產品相關信息,每一根燃料棒都有一個條形碼,在每道生產和檢驗崗位都要將條碼相關信息記錄在計算機的質量跟蹤系統中,這些都是產品的“戶口”。核燃料元件在核電站中出現任何問題,都能在第一時間查到生產過程的相關信息。

在中核建中,凡事均有規范,凡事都有記錄。比如,質保文件寫錯了,正確的改法應該是,在錯處劃上一道杠,旁邊寫上修改者的名字和修改日期。“從原材料進入生產線的那一刻起,每一個生產過程都是在質保文件的控制下操作的,不受控的產品哪怕是合格的,我們也不能提供給用戶。”質量管理部的一名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核產品的質量不能只靠最終的把關,有些缺陷靠最終檢驗是檢驗不出來的。因此,我們生產過程中把好每一道關口,做到每個人都是一個安全屏障,保證產品不僅檢驗數據合格,而且質量確實過得硬,這樣才能真正符合客戶的要求。

從上世紀70年代起,中核建中就開始構建核燃料元件制造質量管理體系。經歷了24次體系文件修訂,經過三個階段的大“變革”,目前,公司已建立了一個高效的運行機制并持續改進和有效運行。在30多年的時間里,核燃料元件制造質量管理體系從“管理條例”到“過程優化”,從 “質量保證”到“全面質量管理”,一次又一次升級,最終以“用戶滿意”替代了“符合要求的產品”,顯示了質量管理體系的超越和提升。最關鍵的是,它改變了數千名員工的工作方式,又最終助力打造了“質量過硬,安全可靠,萬無一失”的“建中品牌”。多年來,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產品一次交驗合格率和現場交付合格率均為100%,得到了核電站用戶的充分肯定和信賴。

人才隊伍建設,助力一流目標實現

人力資源是企業發展的資本,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為適應企業發展需要,中核建中通過改革用人機制、制定《管理手冊》、進行全員崗位評價、加大培訓力度、改革績效考核辦法等,狠抓人才建設,確保隊伍素質全面提升,通過調整職能,打造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逐步建立了一個集招聘、選拔、培訓、開發、績效考核、薪酬管理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不僅實現了人力資源價值鏈的有效管理,也為企業提供了組織和人力資源的雙重保障。尤其近年來,中核建中創造性地拓寬了領軍、技術、技能三類人才的發展通道,管理上推出“領軍人才”,技術上推出“首席工程師”,技能上推出“首席技師”,從而營造了人才輩出的良好氛圍。據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黎斌光介紹,公司現有專業技術人員1500多人,高級職稱400余人(其中有35名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級職稱近600人,高級技師、技師200多人。

公司黨委書記肖林感慨地告訴記者:“多年來,建中人秉承‘敬業報國,求精創新’的企業精神、‘一切求更好’的工作理念,堅定不移朝著‘建成國際一流核燃料元件制造基地’目標邁進。面對困難和挑戰,大家敢打硬仗、能打硬仗,一路闖關奪隘,克服了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2000年,為了實現公司高性能核燃料組件的國產化,時任車間主任的彭海青和他的30人團隊,向含釓芯塊燃料棒國產化發起了攻堅。他們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使用近3噸實驗料,進行了50個批次的試驗,用1年時間完成了國外2年時間才能完成的實驗。2002年9月,他們的成果通過了法國專家監督下的產品合格性鑒定,從而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結束了高性能燃料組件使用的含釓燃料棒從國外進口的歷史,也使中核建中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這一技術的核燃料生產企業。

2005年,在攻克全M5 AFA-3G技術難關的日子里,時任公司技術處技術科科長吳平和王剛等同志,沒日沒夜地撲在全M5技術轉讓工作中,協調、組織全M5工藝預鑒定、鑒定及產品合格性鑒定,深入生產現場配合車間及時處理、解決發生的技術問題,保證了全M5技術轉讓各項工作始終按計劃節點順利推進。為制定管座最佳的加工方案,全國勞模、共產黨員張世平調整流水孔加工順序,經過多次試驗,使全M5上、下管座加工時間比原來縮短了四分之一,且降低了管座生產成本,并一次通過了管座產品合格性鑒定。

2011年以來,在“華龍一號”燃料元件研制過程中,為了保證生產,科研項目都是下班以后才進行。特別是在項目的攻關階段,攻關團隊成員下班之后會自動留下來加班。沒有人提條件,也沒有人提加班待遇。大家認為這是自己分內的事情,為了盡早、更好地完成,應該留下來。“有的同志身體不好,加班到半夜,我們讓他先回家,但他還是堅持守在崗位上。” 首席工程師汪建紅說。

2013年,在公司新400噸擴建技改工程中,承擔2140子項設備安裝任務的維修安裝部,以“5+2”、“白+黑”的工作狀態,爭分奪秒,打響了“保安全、保質量、保進度、全員會戰”第二戰役攻堅戰。電工班班長馬江把全班按任務不同劃分為幾個作業小組,并將計劃倒排工期,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崗,時間到天,按時間節點抓落實;王增祥不顧腰椎間盤突出,堅守在工作崗位;劉志權在進行風管制作時血染手套,依舊堅持工作;劉守剛腰上貼著6-7塊膏藥還堅持在高空安裝風管……

2014年以來,在高溫棟梁爐整改攻關中,攻關小組人員團結協作,加班加點,不計報酬,其專業、敬業的工作態度令德方專家感動。從最初的配合、到提出建議、再到讓德方采納我方的自主設計,中核建中實現了由跟跑到領跑。正是由于攻關小組不迷信盲從,勇于自我創新,不僅圓滿完成了動梁爐整改攻關,確保了動梁爐穩定、規模運行,還打破了德國公司對動梁爐制造技術的壟斷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核電燃料元件生產中,我們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既鍛煉了職工隊伍,也培養了一大批技術專家。這些專家和骨干是支撐我們企業發展的寶貴資源。”中核建中公司總經理丁建波對自己這支敢打硬仗,能征善戰的隊伍充滿信心。

頂層設計,打造文化軟實力

在大力推進管理創新的行動中,中核建中還著力打造建中特色的企業文化。中核建中50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企業的靈魂和精神支柱。當前,中核建中正在通過建設具有鮮明時代特征、蘊含建中魅力的企業文化,將公司的優良傳統重新賦予時代特色,并與企業戰略行動保持一致。

在推進改革、加快發展、保持穩定的新形勢下,中核建中既面臨核電發展的良好機遇,又要迎接市場競爭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肖林表示,“如何更好地化挑戰為機遇,早日把公司建成國際一流核燃料元件制造基地,不僅要靠經濟的力量,還要靠文化的力量。因此,通過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努力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把廣大職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發揮出來,對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展示企業良好形象、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順利實現公司戰略發展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核建中企業文化的目標是以文化引領企業持續發展。“近年來,公司在努力完成年度生產經營目標的同時,大力弘揚‘敬業報國,求精創新’的企業精神,堅持以文化提升生產力,持續打造建中品牌,全員創一流的特色企業文化,有力推進了企業健康和諧發展。”肖林說。

中核建中從2014年開始,加強了企業文化頂層設計,并將建設與公司戰略轉型相適應、相匹配的企業文化理念體系,為公司改革發展提供文化支持作為下一步的突破方向。

公司堅持以企業文化為靈魂,著力推進“四化”建設,即推進文化理念統一化、文化行為規范化、文化視覺一體化、文化建設標準化,使企業文化更好地服務企業和員工發展,讓廣大員工認同、接受并主動參與企業文化建設,逐步形成文化自覺和自信,提升企業軟實力。

文化理念統一化。公司繼承和發揚企業優良傳統,立足和突出核工業企業特點和特色,融入和服務核燃料元件主業發展,通過對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特色文化總結,借鑒新的優秀文化因子,提煉出了“國家為重,用戶為先,員工為本”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敬業報國、求精創新”的企業精神,“鑄國之利器,筑核電糧倉”的企業使命,“創新驅動,文化引領,人才強企,品牌制勝”的發展理念,“一切求更好”的工作理念,確立了“建成國際一流核燃料元件制造基地”的企業目標。

文化行為規范化。首先,在制度建設上,公司新編了《管理制度大全》、《管理手冊》、《企業文化手冊》、《員工手冊》等,搭建起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制度框架,并逐步實現制度流程化。其次,在實施的過程中,公司制訂了《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發展規劃》等中長期規劃以及年度計劃。明確了各部門、員工的職責和任務。從戰略規劃、推廣與實施、目標與指標考評等環節全過程管理,形成了有計劃、有實施、有檢查、有改進的PDCA良性循環,實現持續改進并不斷提升。

文化視覺一體化。在遵循中核集團公司統一要求的基礎上,公司制定并發布公司VI手冊。把中核建中(CJNF)的標示規范統一地融入到公司各形象載體中去,通過統一冠名、統一名片、統一桌簽、統一門牌、統一獎牌證書、統一紙杯、統一PPT模板等,從細節和表象入手,強化和推進公司企業文化建設,以此進一步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塑造公司良好形象,助推企業蓬勃發展。

文化建設標準化。2014年,公司啟動公司企業文化建設頂層規劃并進行動員部署,對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現狀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確定公司企業文化建設方向,制定公司企業文化建設規劃,并開展公司企業文化核心理念的征集和提煉,形成符合公司發展需要的、體現公司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理念規范用語,通過征集和提煉活動,統一干部職工的思想認識,明確公司統一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行事風格,進一步豐富和升華公司企業文化內涵。

在采訪中,丁建波表示,“企業文化是推動中核建中發展背后的一股持之以恒的力量,建中人從艱苦奮斗的創業期到精益求精的發展期,再到追求卓越的跨越期,歷經50載春華秋實。如今“十三五”的號角已經吹響,建中人將順應時代要求,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底蘊,以軍工文化、核工業文化為引領,以安全文化、質量文化為重點,用富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點的建中文化助推公司向著建成國際一流核燃料元件制造基地的目標進發。”

猜你喜歡
文化企業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看看一级毛片| 欧美亚洲欧美| 91免费片|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国产视频a|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91线观看| 日本午夜网站|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亚洲第一区在线|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资源站|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欧美97色| 午夜天堂视频|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88|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欧美色综合久久|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2019国产在线|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亚洲激情99| 99er精品视频|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久久|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91成人在线观看| 999福利激情视频|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高清|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免费jizz在线播放| 性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二区| 夜夜操国产| 在线观看无码a∨|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色老头综合网|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黄色视频影|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少妇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久久婷婷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