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善之江蘇省淮安市淮安醫院神經內科,江蘇淮安 223200
拉莫三嗪添加-替換治療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有效性分析
周善之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醫院神經內科,江蘇淮安 223200
[摘要]目的 探討拉莫三嗪添加-替換治療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的臨床療效。 方法 選取我院2011 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丙戊酸治療無效的51例癲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其臨床資料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拉莫三嗪單獨用藥組19例,拉莫三嗪與丙戊酸聯合用藥組32例。觀察治療過程癲癇患者病情控制情況及藥物不良反應。 結果 通過觀察得知,本次臨床研究的51例癲癇患者在結束拉莫三嗪與丙戊酸聯合用藥治療后,病發情況有一定好轉,其中有20例(60%)病發得到完全控制,8例(25%)有效,4例(12%)無效,總有效28例(87%);19例患者采用拉莫三嗪進行單藥治療,其中9例(47%)得到完全控制,3例(15%)有效,7例(36%)無效,總有效12例(63%)。通過對比得知,患者采用拉莫三嗪單藥治療與拉莫三嗪和丙戊酸聯合治療無論是控制率、總有效率,還是有效與無效率都存在一定差異,同時兩組藥物治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采用拉莫三嗪單藥或聯合丙戊酸的治療方式能有效減少患者不良反應,同時該治療方式在臨床上也具有一定應用價值與推廣作用。
[關鍵詞]拉莫三嗪;癲癇;替換;丙戊酸
癲癇一般被人們俗稱為“羊癲瘋”[1-3],臨床上表現為大腦神經突發性異常放電,從而造成大腦功能受阻的一類慢性疾病?,F階段,癲癇已成為我國神經科第二大常見疾病,據統計目前我國約有900萬癲癇患者,其中活動性癲癇約600多萬人次。癲癇癥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正常生活,導致認知障礙,還給社會與家庭帶去了極大心理負擔與生活壓力,因此,找出對治療癲癇患者臨床療效最佳的治療方式是十分必要和關鍵的。通常,癲癇患者發病起因主要是由遺傳、腦部疾病引起,主要疾病癥狀表現為痙攣。臨床上對癲癇患者主要采取藥物治療為主,一般70%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后病情都能得到一定控制,約半數患者經過兩年以上治療病癥能夠完全消失。近幾年,陸續出現一些有效治療癲癇的藥物,例如丙戊酸,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患者回歸日常生活,但如果患者應用丙戊酸單藥治療失敗后再換用其他藥物治療成功率也不大。研究表明,目前對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采用拉莫三嗪與丙戊酸聯合治療方式療效最佳。本研究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期間丙戊酸治療無效的51例癲癇患者采用拉莫三嗪與丙戊酸聯合治療的療效成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獲國際癲癇癥狀分類標準確診的51例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51例中男29例,女22例,年齡35~70歲;將所有患者隨機(經倫理委員通過)分為聯合用藥組32例,男20例,女12例,單獨用藥組19例,男9例,女10例。所有癲癇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復雜部分性發作患者10例,單純部分性發作患者16例,部分性繼發全面發作患者18例,強直-陣攣發作患者7例,發病頻率均大于1個月。所有患者除顱內病變及全身性疾病除外均使用丙戊酸單藥大于3個月,其中成人每天600~1800mg藥物,小孩每天20~30mg藥物。
1.2 治療方法
首先,將整個治療全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治療時間為8周,全部患者先服用丙戊酸,然后再在此基礎上服用拉莫三嗪。其中,成人初次服藥量為12mg/d,隨后逐漸加量至100~200 mg/d;小孩治療初期服用0.15mg/d,隨著治療不斷深入服用藥物量逐漸加至1~5 mg/d。藥物加量方式一律根據藥物說明書嚴格執行,不能超過也不能少于,患者接受治療前4周按照2 周1次進行加量,治療超過4周后每周加量1次,其中成人在治療期第6周通過加量,以此來維持藥物劑量,而小孩則從第7周開始加量,并根據患者服藥后的血藥濃度與病發控制情況來進行劑量調整;第二階段采取拉莫三嗪與丙戊酸聯合治療,全程為12周,第三階段治療全程為8周,由于患者通過前兩個階段治療后病情逐漸受到控制,因此丙戊酸用量也一定程度減少,第三階段開始遵循每2周減少原劑量的0.25 mg的原則,并根據要求在8周之內完成,繼而改為且進入使用拉莫三嗪單藥治療過程。假如患者在減少藥物劑量過程中出現任何癲癇病發癥狀則立即將丙戊酸加量至減量前[2-5]并終止且退出本次臨床研究;另外,部分治療過程未取得療效的患者以及部分有效卻仍不定期出現病發的患者則按照患者本人以及家屬意愿,選擇繼續當前治療或是增加拉莫三嗪藥物劑量、換用其他藥物治療、退出本次臨床研究;第四階段治療全程為12周的拉莫三嗪單藥治療階段,給予患者服用12周拉莫三嗪進行單藥治療。
1.3 療效標準[6]
將患者使用拉莫三嗪藥物治療的3個月病發率情況為基準,記錄此后治療期間各階段病發率與不良反應等情況,并采用以下療效標準作為判定拉莫三嗪單藥以及拉莫三嗪與丙戊酸聯合用藥治療階段臨床療效的有效率:首先,完全控制表現為患者癲癇癥狀通過藥物治療得到控制,并且在治療過程中未出現病發情況;治療有效性表現為,通過治療后患者病發情況有所減少≥50%;治療無效性表現為,通過治療后患者病發情況有所減少,且<50%;療效總有效率等于病發控制率加上療效有效率的總和。
1.4 血藥濃度檢測
患者在使用拉莫三嗪單藥與拉莫三嗪與丙戊酸聯合用藥治療結束后,空腹抽取3mL靜脈血,使用EDTA防止血液凝固,用離心方式取清液,最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拉莫三嗪藥物濃度進行檢測。
1.5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x2進行組間療效比較,計數數據用(%)來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1例癲癇患者中,其中32例患者采用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治療方式,并配合完成治療,有19例采用拉莫三嗪單藥治療,比較患者單藥與聯合用藥的療效成果,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0.7231,P<0.05)。見表1?;颊咴诮邮芩幬镏委熯^程中,共有13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其中皮疹4例,嘔吐5例,乏力4例。由于不良反應癥狀變現較輕,在未處理的情況下,不良反應很快消失。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現階段,我國癲癇發病人群主要集中分布在華東與西南地區,并且多數患者為農村人口。近幾年我國男性癲癇患者明顯要高于女性患者,一旦患上癲癇癥狀患者極其容易產生焦慮與自卑情緒,多數患者進而轉變為心理疾病[7-8]。有關研究表明,50%以上癲癇病患無工作且單身;正因為如此許多患者失去生活信心最終部分人群走上自殺道路。因此,國家與社會應該多給予癲癇患者關愛與救濟,幫助其恢復正常生活質量,定期開展心理輔導與慰問,使他們重拾信心。
癲癇主要是由各類病因導致而形成的一種慢性腦部疾病,是目前神經科三大最常見病癥之一。2005年抗癲癇國際聯盟[9-10]與國際癲癇局指出癲癇是一種常見的腦部病癥。由于癲癇會造成患者神經認知受阻,所以具有腦部持續性癲癇發作特點。近幾年,無論是我國還是在國外癲癇患者原發性病發率以及癲癇患病率都有所增加。同時,國內外臨床學家也不斷開展各類癲癇研究。例如,癲癇患者病例對照、對比研究以及流行病學實驗研究等。在此基礎上,臨床上癲癇病癥資料越來越多,也使患者及其家屬對癲癇的預防與危害進一步深入了解。拉莫三嗪藥片俗稱利必通,主要適用于癲癇患者,針對12歲以上兒童與成人進行拉莫三嗪單藥癲癇治療[11-13],能有效控制癲癇患者局部病發、復雜部分性病發、強直-陣攣性病發以及原發性強直-陣攣性病發。丙戊酸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不含氮的抗癲癇藥物,能有效控制各類型癲癇患者病發癥狀,例如部分病發與大部分病發等,以口服方式使患者能夠快速吸收,但也有一小部分人群不適用。現階段,臨床以拉莫三嗪作為主治癲癇局部與全面病發的新型藥物[12-15]。
通過研究表明,拉莫三嗪單藥治療和拉莫三嗪與丙戊酸聯合用藥治療對控制癲癇患者病發率都具有一定臨床療效,特別是拉莫三嗪聯合丙戊酸的應用對待癲癇患者各類型病發癥狀都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成果。因此,拉莫三嗪與丙戊酸聯合用藥臨床療效優于拉莫三嗪單藥治療。本次實驗研究表明,對癲癇患者采用聯合用藥進行治療,治療完成后有60%的患者病發率得到了完全控制,25%有效,總效率為87%,臨床療效明顯。另外,本次實驗中有19例患者采用拉莫三嗪單藥進行治療,47%的患者病發率得到完全控制,15%有效,36%患者為無效,總有效率為63%,臨床療效較聯合用藥患者差。拉莫三嗪單藥治療和拉莫三嗪與丙戊酸聯合用藥治療無論是在控制率還是總有效率上兩種治療方式都存在差異,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研究提出,拉莫三嗪同丙戊酸之間存在一定藥動學的相互作用,這應該與抗癲癇作用的機制相互關聯,由于丙戊酸能夠防止藥物中的氨基酸釋放[13-14],而拉莫三嗪又能防止興奮性的谷氨酸病理釋放,因此,將兩者進行聯合用藥能夠最大程度利用機制達到互補作用,以此來增強控制癲癇患者病發率的臨床療效。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查閱得知,實驗研究過程中在保持拉莫三嗪藥物中的血藥濃度不變狀態下,將其和丙戊酸聯合會產生一種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能有效加強拉莫三嗪藥物應用療效。本次實驗研究表明,對癲癇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時,拉莫三嗪藥物劑量保持原狀不變,再聯合丙戊酸用藥所獲得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拉莫三嗪單藥階段治療,此外,聯合用藥的拉莫三嗪血藥濃度相較于拉莫三嗪單藥治療也存在一定優勢。綜上所述,對于治療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來說采用聯合用藥的治療方式臨床療效優于拉莫三嗪單藥治療,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少,治療結束后病發率相對較低,是現階段癲癇患者控制病情的最佳藥物。同時,聯合用藥治療在臨床上具有適用價值與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章曉富,陳瑛,高慧麗,等.拉莫三嗪添加-替換治療丙戊酸治療無效的癲癇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4(1):50-52.
[2] 張永昌.拉莫三嗪在丙戊酸治療無效癲癇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臨床研究,2014(11):1351-1348.
[3] 王倩.用丙戊酸聯合拉莫三嗪治療各型癲癇的效果及安全性評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2):132-133.
[4] 高學軍,薛濤,馬利,等.拉莫三嗪治療癲癇的臨床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6):3095-3098.
[5] 汪永忠,李穎,高家榮,等.拉莫三嗪治療藥物監測進展[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1,31(15):1297-1300.
[6] 粱曉麗,劉治軍.拉莫三嗪治療兒童和成人癲癇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評價[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1,30 (10):721-726.
[7] 何新苗,葉秋明,劉英.臨床應用丙戊酸鈉治療小兒癲癇分析[J].中國藥房,2011,22(28):2624-2626.
[8] 吳妙蓮,黃云,張慧芬,等.273例癲癇患兒血清丙戊酸濃度和劑量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1,31(17):1444-1447.
[9] 朱明媚,景霞,孫芳,等.癲癇患兒的丙戊酸鈉血藥濃度監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新藥雜志,2013,22(22):2663-2667.
[10] 譚茜茜,鄭俏聰,蘇麗,等.拉莫三嗪添加-替換治療對丙戊酸無效的癲癇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處方藥,2014(12):43-44.
[11] 崔同軍,黃圣明,黃希順.癥狀性癲癇患者的病因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9):1024-1025.
[12] 黃圣明,王明科,徐坤,等.拉莫三嗪替換傳統藥物治療癲癇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療前沿,2011,6(17):47-48.
[13] 時淑芳.拉莫三嗪替換傳統藥物治療癲癇臨床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S1):262-263.
[14] 劉乙毅.拉莫三嗪治療癲癇的臨床療效觀察[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5):78-79.
[15] 常琳,王小姍.中國癲癇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進展[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2,39(2):161-163.
Analysis of effectiveness of lamotrigine combined with or replacing alproic acid in treatment of epileptic patients with ineffective single treatment of alproic acid
ZHOU Shanzh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Huaian Hospital, Huaian 223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lamotrigine combined with or replacing alproic acid in treatment of epileptic patients, for whom the single treatment of alproic acid is ineffective. Methods 51 epileptic patients with ineffective single treatment of valproic acid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1 to July 2011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allocated 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clinical data. 19 patients were in the lamotrigine single medication group and 32 patients were in the lamotrigine combined with alproic acid medication group. Condition control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epileptic patients were observed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Results By observation, it was found that disease condition of 51 epileptic patients who received combine treatment of lamotrigine and alproic acid was better. Among whom, disease conditions of 20 patients were totally controlled accounting for 47%, 8 patients got effective treatment accounting for 25%, 14 patients got ineffective treatment accounting for 12%.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28 cases accounting for 87%. 19 patients were received single lamotrigine treatment. Among whom, disease conditions of 9 patients were totally controlled accounting for 60%, 3 patients got effective treatment accounting for 15%, 7 patients got ineffective treatment accounting for 36%.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2 cases accounting for 63%. By comparison, disease control rat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effective rate and ineffective rate of patients receiving single lamotrigine treatment and combine treatment of lamotrigine and alproic acid had certain difference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drug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Epileptic patients, for whom the single treatment of alproic acid is ineffective receive single lamotrigine treatment or combine treatment of lamotrigine and alproic acid which can both effectively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Lamotrigine; Epilepsy; Replace; Valproic acid
收稿日期:(2015-04-27)
[中圖分類號]R74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5)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