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平江蘇省蘇州同濟醫院內科,江蘇蘇州215007
美沙拉嗪與柳氮磺吡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觀察
周衛平
江蘇省蘇州同濟醫院內科,江蘇蘇州215007
[摘要]目的 比較美沙拉嗪和柳氮磺吡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將108例潰瘍性結腸炎隨機分為A、B兩組,各54例,A組患者應用美沙拉嗪治療,B組應用柳氮磺吡啶治療。 結果 A組治療后的癥狀評分顯著低于B組,治療總有效率據顯著高于B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B組(P<0.05)。結論 臨床應用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其臨床療效顯著優于柳氮磺吡啶,且藥物不良反應更小,用藥安全性更好,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氨基水楊酸
目前,臨床上對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制尚無明確闡釋,臨床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主。氨基水楊酸類藥物是臨床治療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的常用藥物,近年來有不少文獻都報道,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優于柳氮磺吡啶[1-2]。本研究旨在明確美沙拉嗪和柳氮磺吡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8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1)納入標準:年齡18~75歲;均符合潰瘍性結腸炎診斷標準;經內鏡、病理組織、鋇劑灌腸等檢查明確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2)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并發癥者;進展性疾病者;感染性腸炎患者;哺乳期及孕期患者;合并嚴重肝腎、心肺疾病者;合并內分泌系統或血液系統疾病者;對氨基水楊酸類藥物過敏者。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同時本研究也獲得了倫理委員委會許可。其中男58例,女50例,年齡20~65歲,平均(43.6±6.9)歲,病程0.5~3年,平均(1.9±0.6)年,其中輕度86例,中度22例,26例病變累及全結腸,76例累及直腸乙狀結腸。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B兩組(各5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應用美沙拉嗪緩釋顆粒(Dr. Falk Pharma GmbH,H2010006),口服,急性期患者用藥劑量為4g/d,每日3次,緩解期患者用藥劑量為2g/d,每日3次,持續用藥4周為1療程。
B組:應用柳氮磺吡啶腸溶片(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H11020818,0.25g/片),口服,4g/d,每日4次,持續用藥4周為1療程。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臨床癥狀評分: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主要癥狀(大便次數、大便性狀、血便、腹痛、里急后重、腹脹)進行評分,同時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
1.4 療效標準
療效標準參考《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分型及療效標準》[3]擬定:癥狀及體征消失,結腸鏡下可見潰瘍面愈合,大便常規正常,黏膜正常為顯效;癥狀及體征顯著減輕,潰瘍面有輕度炎癥,大便常規陰性,為有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結腸鏡檢和大便常規檢查均無明顯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將本次研究數據全部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19.0中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數據比較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數據比較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癥狀評分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A組治療后的癥狀評分顯著低于B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107,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評分比較(±s,分)
注:與B組比較,aP<0.05;與治療前比較,b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A組 54 8.36±1.24 2.63±2.21abB組 54 8.26±1.23 3.46±1.87b
2.2 臨床療效
A組患者的腹瀉、腹痛、黏液血便治療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B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x2=6.395、5.655、17.357,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2.3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A組患者共有4例(7.41%)發生不良反應;B組有13例(24.07%)發生不良反應,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5.452,P<0.05)。
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都是臨床常用的氨基水楊酸藥物,以前臨床多應用柳氮磺吡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其藥性成分主要為5-ASA(5-氨基水楊酸),其能作用于腸道炎癥黏膜,對腸道雁陣細胞的前列腺素合成過程加以抑制,同時還能抑制白三烯形成,從而起到抗炎效果[4-6]。但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7],柳氮磺吡啶所含的磺胺吡啶,可引起骨髓抑制、皮膚損害、頭痛等不良反應。所以,應用柳氮磺吡啶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會因不良反應過大,無法耐受而中斷治療。本次研究中,應用柳氮磺吡啶治療的B組患者,用藥期間有13例發生率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達24.07%。
近期有不少研究都顯示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具有顯著療效,并且還具有不良反應少的特點[8-10]。美沙拉嗪的藥性成分主要為活性成分的5-ASA,而非柳氮磺吡啶中的無活性磺胺吡啶,美沙拉嗪所含的偶氮能夠與兩個5-ASA相結合,其連接的5-ASA比柳氮磺吡啶多一個,所以其臨床療效更好[11]。另一方面,美沙拉嗪是控釋劑型,能有效延遲藥物釋放,在進入胃部和小腸后,不易被吸收、分解,偶氮橋在達到結腸后,才會在結腸內細菌作用下分解為2個有效的5-ASA,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E在結腸黏膜的釋放,抑制激活的白細胞產生炎癥遞質,清除氧自由基等損傷因子,以發揮抗炎作用[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癥狀評分、病理組織學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A組治療后的癥狀評分、病理組織學評分顯著低于B組(P<0.05),同時A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B組(P<0.05)。這一結果與國內相關文獻報道相符[12],表明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對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柳氮磺吡啶,其臨床治療效果更好。有文獻報道顯示[13-14],美沙拉嗪的藥物不良反應較小,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療依從性較好。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A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B組(P<0.05)。
綜上所述,在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治療中,柳氮磺吡啶和美沙拉嗪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美沙拉嗪的治療效果比柳氮磺吡啶更好,且藥物不良反應更小,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更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15-19]。
[參考文獻]
[1] 劉維新,張紳,任益,等.潰瘍性結腸炎及潰瘍性結腸炎相關性結直腸癌小鼠模型中血管生成因子的表達及其與血管新生的關系[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3,42 (3):231-234,266.
[2] 張瑩,熊晶晶,黃永坤,等.美沙拉秦、蒙脫石散和酪酸梭菌對潰瘍性結腸炎大鼠血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5(2):240-246,249.
[3] 江學良,權啟鎮,王志奎,等.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分型及療效標準[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0,8(3):332-334.
[4] 程華,李雪梅,楊愛萍,等.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及對ESR,PLT,D-二聚體影響的多中心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9):134-136,139.
[5] 董力,王建,賈晨虹,等.美沙拉嗪緩釋顆粒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及對患者TNF-α、IL-8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4):53-56.
[6] 程華,肖源,劉治智,等.美沙拉嗪口服聯合錫類散改良保留灌腸治療老年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1,40(12):1142-1144.
[7] 鄒琳,苑軍偉,白薔薇,等.腸炎康聯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9):323-325.
[8] 詹永忠,林煥雄.地塞米松聯合柳氮磺吡啶灌腸治療30例潰瘍性結腸炎[J].廣東醫學,2010,31(15):2029-2030.
[9] 范光學,孫玉娟,毛春梅,等.康復新液灌腸聯合柳氮磺吡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3):1436-1438.
[10] 李勇,謝宜奎,丁紅玲,等.美沙拉嗪與康復新液聯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療效及患者血清細胞因子的變化[J].山東醫藥,2012,52(25):55-56.
[11] 師桂英,王正亮,王蓓,等.半夏瀉心湯聯合美沙拉嗪灌腸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醫藥信息,2014,31(5):113-115.
[12] 張娟,曹澤偉.清腸愈瘍湯聯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90-92.
[13] 陳云.美沙拉嗪對結腸炎大鼠腸黏膜完整性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17):3881-3882.
[14] 萬阿娟,張渝.美沙拉嗪片口服聯合蒙脫石散灌腸治療老年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效果及護理體會[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7):1234-1235.
[15] 張錦春.美沙拉嗪栓塞肛治療活動性潰瘍性結腸炎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1,51(25):81-82.
[16] 李宜華.美沙拉嗪與柳氮磺吡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7):57-59.
[17] 黃慧民,黃勤.美沙拉嗪與柳氮磺吡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對比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1):85-86.
[18] 甄春山,袁俏嫻.美沙拉嗪與柳氮磺吡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 (32):40-41.
[19] 董輝.美沙拉嗪與柳氮磺吡啶在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 (2):375-376.
Effect observation of mesalazine and sulfasalazine in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ZHOU Weipi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uzhou Tongji Hospital, Suzhou 215007,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and safety of mesalazine and sulfasalazine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Methods 108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54 in each.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received mesalazine while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received sulfasalazine. Results Symptom score after treatment of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B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esalazine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clinical symptoms whos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sulfasalazine. It has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and better medication safety which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Ulcerative colitis; Sulfasalazine; Mesalamine; Aminosalicylic acid
收稿日期:(2015-06-11)
[中圖分類號]R574.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5)2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