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麗芬 王芝瓊云南省曲靖市第三人民醫院,云南曲靖 655000
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應用效果觀察
龍麗芬 王芝瓊
云南省曲靖市第三人民醫院,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 分析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擇16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安全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防跌倒護理。使用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分,比較兩組患者的意外跌倒率以及意外跌倒因素。 結果 實施護理后,兩組患者的BPRS評分均顯著提高(P<0.05),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BPR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意外跌倒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因為互相打架或戲耍導致意外跌倒發生的幾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結論 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對于避免精神科住院患者意外跌倒事件的發生以及保證患者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精神障礙;跌倒;護理風險管理;簡明精神病量表
精神科住院患者很容易發生意外跌倒事件,主要是因為其行動緩慢、反應遲緩、體質差、精神障礙以及使用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等[1-2]。精神科患者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尤其是發生意識障礙時,意外跌倒很可能會對患者造成很大的危害。本研究則主要是對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和探討,從而為保障患者安全提供科學的護理方式[3-4],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療的住院患者1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0例,隨機分組經倫理通過。所有患者均被診斷為精神障礙,排除合并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疾病的患者,且均按醫囑接受相關藥物治療。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18~69歲,平均(53.7±4.3)歲;病程2~6年,平均(3.5±1.4)年;家庭史為陽性的有32例;其中抑郁癥13例,精神分裂癥36例,焦慮癥12例,躁狂癥7例,雙向障礙5例,強迫癥4例,酒精致精神障礙3例;藥物平均使用劑量為(376.4±91.7)mg/d。對照組中男53例,女27例;年齡15~71歲,平均(58.2±5.3)歲;病程1~5年,平均(2.8±2.0)年;家庭史為陽性的有29例;其中抑郁癥11例,精神分裂癥38例,焦慮癥8例,躁狂癥8例,雙向障礙6例,強迫癥5例,酒精致精神障礙4例;藥物平均使用劑量為(380.2±90.3)mg/d。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家庭是陽性、藥物劑量,精神障礙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安全護理管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具體護理措施為:(1)對患者跌倒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進行評估,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防跌倒護理方案并及時進行調整;(2)對于年齡較大、身體素質較差的患者要預見其跌倒風險并進行重點護理,加強監護,可將其安排進入重癥觀察室;(3)若患者跌倒風險較大或有沖動攻擊行為,可將患者的上肢或下肢使用護理袖帶進行限制和保護,時間為1~3d,觀察患者的情況,可以重新采取該措施進行保護和隔離[5-6];(4)若評估患者存在跌倒風險,則采取精神科特級護理進行護理,病情穩定后轉為一級護理;(5)每位患者都要進行坐位、臥位和立位的血壓測量,記錄并保存。患者在改變體位時,要囑咐其緩慢進行,三種體位改變的時間至少為30s;(6)對患者進行安全護理管理;(7)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護理,加強溝通,對精神科患者發生意外跌倒的嚴重后果,造成意外跌倒的因素以及如何預防意外跌倒事故的發生等進行宣傳和講述[7-8]。
1.3 觀察指標
調查導致患者發生意外跌倒的安全因素;記錄患者6個月內意外跌倒的發生率以及發生情況;使用精神病量表(BPRS)對患者接受護理前后的病情進行評估:0分為無,1分為可疑,2分為輕,3分為中度,4分為偏重度,5分為重度。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8.0軟件對記錄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BPRS總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BPRS總分比較見表1。兩組患者護理后BPRS評分均顯著高于護理前(t=9.861,8.036,P<0.05);且觀察組護理后BPRS評分要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t=5.104,P<0.05)。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BPRS總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BPRS總分比較(±s,分)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80 42.57±6.21 117.50±12.96*#對照組 80 43.12±6.34 77.20±8.46*
2.2 兩組患者意外跌倒因素比較
兩組患者導致意外跌倒發生的相關因素比較見表2。觀察組患者意外跌倒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中觀察組患者因為嬉戲打架導致意外跌倒事故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余因素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表2 兩組患者意外跌倒因素比較[n(%)]
精神疾病是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會出現嚴重且持久的心理活動異常,主要包括動作行為、認識、意志、情感等,患者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還會被一般人無法理解,嚴重的患者在病態心理的控制下,會發生攻擊、傷害他人或自殺等行為[9-10]。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數量在我國逐年升高,對于該類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也愈來愈受到重視,衛生部也對精神疾病的治療管理出臺了相關的規范[11]。精神疾病的治療和護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很多患者以及家屬因為缺乏對疾病和相關治療護理的認識,且在短期內無法看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很容易丟失治療的信心[12]。而事實上精神病是一種精神無能,行為異常的疾病,患者無論在任何措施下都無法成家立業,沒有民事能力,雖然其表現出來的是可能會傷害別人的病態反應,但患者也是疾病的受害者。因此,在精神疾病患者的護理方面,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對于疾病的變化要及時預見、掌握并采取適當措施進行預防性干預[13]。
跌倒是住院患者常發生的意外事件,跌倒不僅會導致患者身體受到損傷,還會使患者產生焦慮與恐懼的情緒。精神疾病患者更容易發生意外跌倒,其帶來的危險性也比一般人群高。精神疾病的患者的癥狀會使其發生沖動的行為,從而導致意外跌倒。此外,患者使用的抗精神病藥物會引起頭暈、直立性低血壓、過度鎮靜等不良反應,增加了跌倒發生的可能性。因此,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的重點在于識別意外跌倒的因素,準確評估患者發生意外跌倒事件的概率,并具有針對性地實施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從而有效預防精神疾病患者發生意外跌倒事件[14]。
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的目的在于全面、科學、積極地預防意外跌倒的發生,而不是消極的處理意外跌倒發生后給患者帶來的損傷,因此對于精神疾病患者的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在關鍵工作在于:(1)宣傳精神疾病的相關知識,包括疾病、誘因、臨床癥狀和就診途徑等;(2)加強高危人群的重點防控;(3)控制患者的易感因素;(4)對患者及其家屬做好心理健康知識的宣教;(5)加強患者的治療,鼓勵患者正視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態,并加強康復指導;(6)全社會的支持,消除歧視,幫助患者盡早回歸社會。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BPRS評分均顯著提高(P<0.05),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BPR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意外跌倒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因為互相打架或戲耍導致意外跌倒發生的幾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提示與常規的安全護理相比,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對于神經科住院患者具有較好的防意外跌倒的效果。患者對于意外跌倒的認知水平以及防跌倒風險意識都有了顯著的提高,護理人員能夠明確尋找跌倒的原因,例如患者起床、站立、行走、如廁、上床等要變換體位時,最容易發生意外跌倒,基于此對老年患者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年輕精神病患者也容易因為沖動行為而發生意外跌倒,需要注意[15]。
綜上所述,精神科住院患者接受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后,其對防跌倒的風險意識和認識都有了顯著的提高,護理方式也從以往的事后治療轉變為積極地預防,護理人員對于意外跌倒發生的特點以及導致意外跌倒事件發生的因素都有了一定程度地掌握,并能針對患者具體情況實施護理措施,以保證患者的安全,因此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陶筱琴,端木欣榮,陳恬茵,等.精神科病人跌倒危險評估及早期護理干預的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11):821-822.
[2] 王翠嬌,高鎮松,馬淑君,等.防跌倒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應用效果[J].臨床護理雜志,2013,12 (1):59-60.
[3] Gates S,Fisher J D,Cooke M W,et al. Multifactorial assessment and targeted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ng falls and injuries among older people in community and emergency care setting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j,2008,336(7636):130-133.
[4] 張景蘭,陳宏,王燕.老年人跌倒危險因素評估及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8):57-60.
[5] Keith D Hill,Michelle Vu,Will eke Walsh. Falls in the acute hospital setting impact on resource utilization[J]. Australian Health Review,2007,31:471-477.
[6] Fixsen D,Scott V,Blase K,et al.When evidence is not enough:the challenge of implementing fall prevention strategies[J].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2011,42(6):419-422.
[7] Kato M,Izumi K,Shirai S,et al. Development of a fall prevention program for elderly Japanese people[J]. Nursing & Health Sciences,2008,10(4):281-290.
[8] 褚婕,李芬,王彩芹,等.住院患者預防跌倒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與實施[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13(1):52-54.
[9] Tzeng HM.Nurses' caring attitude:fall prevention program implementation as an example of its importance[C]// Nursing forum. Blackwell Publishing Inc,2011,46(3):137-145.
[10] 孫偉,康蓓蓓,鄭家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相關因素和預防對策的研究進展[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8):1282-1283.
[11] Cronin H,Kenny RA.Cardiac causes for falls and their treatment[J]. Clin Gerialtr Med,2010(26):539-567.
[12] 姚蕓.墜床跌倒高危評估在心內科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5):66-67.
[13] 張曉紅.骨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11,6(8):212-213.
[14] 毛青英,諸葛毅,周一平.跌倒風險評估量表在老年住院患者的糾應用[J].護理管理,2011,28(1):29-31.
[15] 高偉偉.風險識別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預防跌倒中的應用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4.
Observation of anti-fall care risk management application in inpatient psychiatric
LONG Lifen WANG Zhiqio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Qujing City, Yunnan Province, Qujing 65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roaches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fall-down in in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and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Methods 160 in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8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routine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was implemen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fall-down was appli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e gra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using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 and compared the rate of accidental fall-down and factors of accidental fal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two groups’ BPR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 and the rate of accidental fall-dow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incidence of fall-down because of play and fight was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fall-down for the in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can avoid the events of fall-down and ensure patient safety.
[Key words]Mental disorders; Fall-down;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收稿日期:(2015-07-28)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5)20-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