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延續護理研究
作者單位:610083 成都,成都軍區總醫院對外辦(董亞娟,張虎軍,張立,張玲),內分泌科(郎紅梅)
董亞娟,郎紅梅,張虎軍,張立,張玲
[關鍵詞]糖尿病;出院;延續護理;效果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慢性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其中糖尿病成為我國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需要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治療。目前中國已取代印度成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國,中國糖尿病患病率在近十年翻了近兩倍,經年齡標化后達9.7%,已高過世界平均水平6.4%。而且,中國糖尿病高危人群也在擴大,約有1.5億[1]。糖尿病是心腦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致殘、致死率高,而且嚴重消耗醫療和社會資源,給家庭和國家造成沉重負擔。隨著糖尿病患病人數的增加,既往以醫院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亟待改變,以促進身體健康為中心,實施全面綜合服務的社區延續護理應運而生[2]。遵醫行為即患者對于醫務人員醫療行為的認同與執行,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指其飲食控制、運動鍛煉、服藥依從性、自我血糖監測等行為。本研究旨在探討延續護理對出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遵醫行為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4月本院出院的糖尿病患者共計12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60例。納入標準:年齡41~80歲,性別不限,生活能自理;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糖尿病診斷標準[3]。排除標準:妊娠糖尿病及嚴重心、肝、腎功能衰竭者;生活不能自理及有精神疾病史者。入選患者主要為醫院附近社區長期居住的城鎮居民和農民,根據患者出院時間順序編號,隨機分為延續護理組和常規隨訪組,各60例。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所有患者或監護人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問卷調查
1.2.1調查內容采用自行設計的《生活方式調查問卷表》,包括患者一般情況、心理狀況、飲食習慣、運動鍛煉和服藥依從性5個部分共39項內容。一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性別、民族、聯系方式、文化程度、職業、身高、體重、體重指數、空腹及餐后血糖、血壓、腰圍、吸煙史、飲酒史和疾病史等18項內容;心理狀況有8項內容,主要對長期服藥和嚴格的飲食控制的焦慮、恐懼、信心、經濟負擔困擾、沮喪、絕望、易怒、孤獨等情緒進行調查;飲食習慣有4項,主要對飲食控制、飲食愛好、飲食結構進行調查;運動鍛煉3項,分別是運動次數、運動時間、運動方式;服藥依從性6項,分別對按時服藥、是否自行停藥、藥物漏服、自行減藥等內容進行調查。
1.2.2調查方法對參與調研的護理人員進行統一培訓,血壓、血糖、腰圍、身高、體重等指標按標準操作流程進行檢測,所有問題的問話方式使用統一用語。調查人員向患者本人說明調查目的,取得其同意后,由患者本人獨立完成問卷。對于文化程度較低、視力低下、語言表達能力差者,可由家屬代為填寫。問卷調查分兩次進行,第1次在患者出院后延續護理前,共計發放調查問卷130份,收回120份,問卷回收率為92.3%,有效問卷率為98.3%;第2次在延續護理6個月后,共計發放調查問卷118份,收回113份,問卷回收率為95.8%,有效問卷率為97.3%。
1.3院外護理措施延續護理組根據社區延續護理措施進行護理6個月,常規隨訪組給予常規出院指導。社區延續護理措施:(1)建立患者健康檔案,制定延續護理計劃:根據《生活方式調查問卷表》調查結果和主管醫生的出院建議,研究者制定延續護理計劃,包括患者一般情況信息、目前存在的護理問題、護理指導、效果評估及下一步護理計劃。(2)入戶服務:對延續護理組患者每月進行1次入戶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健康知識宣傳、血糖、血壓檢測、心理疏導、護理效果評價。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面對面的溝通,查找目前存在的護理問題,并針對這些護理問題制定下一步護理計劃。對血糖控制不佳、治療效果不好或者出現新癥狀的患者,反饋給主管醫生,由主管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進行藥物調整或生活方式指導。(3)電話回訪:對延續護理組患者進行電話隨訪,第1次在出院后3 d,然后每周隨訪1次,1個月以后每月隨訪2次,3個月后每月隨訪1次。隨訪內容為患者血糖、體重、服藥依從性、運動鍛煉及飲食控制情況,記錄每次隨訪的結果。護理人員根據隨訪結果進行健康指導,尤其是飲食和運動鍛煉,對服藥依從性差的患者應詳細了解其停藥、減藥的原因,并將患者服藥情況和治療效果反饋給主管醫生,并及時將主管醫生治療意見告知患者。(4)護理指導:根據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進行個體化的護理指導,護理指導在入戶服務或電話回訪中進行,內容包括健康飲食、合理的運動鍛煉、心理疏導、血糖控制目標和服藥注意事項。
1.4觀察指標分別在護理干預前(出院時)和干預后6個月檢測患者的生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時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脂及體重;根據問卷調查結果,評估患者的遵醫行為,包括飲食控制、運動鍛煉、服藥依從性、自我血糖監測等內容。

2結果
2.1病例脫落情況研究觀察中,延續護理組脫落2例,常規隨訪組脫落10例。
2.2兩組護理干預前后血糖指標的變化護理干預6個月后,常規隨訪組FBG、2hPG、HbA1C無明顯下降,而延續護理組明顯低于干預前,也明顯低于常規隨訪組。見表1。
2.3兩組護理干預前和干預后6個月體重、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的變化延續護理干預6個月后,延續護理組患者體重、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較干預前明顯降低,且顯著低于常規隨訪組;而常規隨訪組干預前后無明顯差異。見表2。
2.4兩組護理干預前后遵醫行為比較延續護理干預6個月后,延續護理組的飲食控制、運動鍛煉、服藥依從性、自我血糖監測等遵醫行為指標明顯改善,而常規隨訪組變化不明顯,延續護理組遵醫行為明顯較常規隨訪組改善(表3)。

表1 兩組護理干預后6個月血糖指標的比較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①P<0.05;與干預后常規隨訪組比較,②P<0.05

表2 兩組護理干預前和干預后6個月體重、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比較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①P<0.05;與干預后常規隨訪組比較,②P<0.05

表3 兩組護理干預前和干預后6個月遵醫行為比較[例(%)]
注:與干預后常規隨訪組比較,①P<0.05
3討論
糖尿病絕大多數無需長期住院治療,在住院期間患者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出院后因缺乏監督,患者遵醫行為差,導致血糖控制不佳,最終引起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美國老年協會對延續護理的定義為:延續護理是通過一系列的行動設計,以確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護場所(如從醫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照護場所(如醫院的不同科室)受到不同水平的協作性與連續性的照護,通常是指從醫院到家庭的延續,包括由醫院制定的出院計劃、轉診、患者回歸家庭或社區后的持續隨訪與指導[4]。延續護理就是對醫院護理的延伸和拓展,開展延續護理,能針對性地進行健康宣教,讓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近年研究發現,延續護理可以使出院后糖尿病患者依從性增加,有效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自我保健意識增強,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5-7]。
本研究發現,通過開展延續護理,出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遵醫行為明顯改善,糖化血紅蛋白明顯低于常規隨訪組,表明延續護理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增加對糖尿病的認識,從而增強控制糖尿病的信心。
本研究經過6個月的延續護理干預,出院后糖尿病患者不僅血糖控制好,還因為遵醫行為提高,體重、血脂等相關指標得到明顯改善,有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常規隨訪組出院后因為遵醫行為差,餐后血糖反而略升高,其他指標與干預前相比,無明顯變化。本研究采用建立健康檔案、上門服務、電話回訪、健康指導等多種服務方式,靈活有效地開展延續護理服務,縮短了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醫患關系,提升了醫院的品牌形象,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總之,延續護理可以明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遵醫行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護理模式,值得各大醫院積極推廣。
【參考文獻】
[1]Yang WY,Lu JM,Weng JP,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鄭悅平,李映蘭.我國社區護理發展需求、現狀與對策[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20(3):87-88.
[3]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1,3(6):59.
[4]李萍,付偉.社區實施出院老年人延續性護理的SWOT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0,25(5):81-83.
[5]李小云.對出院糖尿病患者實施延續護理的效果分析[J].現代醫院,2009,9(4):150-151.
[6]李雪芹,周敏.延續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0,11(8):98-99.
[7]潘宗美,徐洋,楊巧娟,等.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1,6:22-24.
(收稿日期:2014-06-12)
文章編號1004-0188(2015)01-0083-03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5.01.034
中圖分類號R 473.5
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張虎軍,電話:028-8657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