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華 詹群亮 謝淑華
促紅細胞生成素防治早產兒腦損傷的臨床療效
凌華 詹群亮 謝淑華
目的探討促紅細胞生成素防治早產兒腦損傷的臨床療效。方法64例早產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32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隨訪至糾正胎齡12個月, 比較兩組早產兒發生腦損傷的情況。結果胎齡糾正40周時兩組早產兒行新生兒神經行為檢測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NBNA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9.20, P<0.01);胎齡糾正40周時兩組早產兒頭顱MRI檢查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57, P>0.05);胎齡糾正至12個月時兩組早產兒頭顱MRI檢查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腦損傷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47, P<0.01)。結論促紅細胞生成素對神經發育有保護作用, 可改善早產兒遠期的腦損傷。
促紅細胞生成素; 早產兒 ; 腦損傷
隨著產科和新生兒急救技術的提高, 越來越多的小早產兒得以存活, 在存活的早產兒中腦損傷問題日益突出, 有文獻報道約5%~10%存活的早產兒出現腦性癱瘓[1]。近年來研究發現促紅細胞生成素(EPO)能夠抑制炎癥反應, 促進血管生成, 保護器官缺血, 對神經有營養、保護和促進發育的作用[2,3]。作者對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早產兒分為兩組, 觀察組32例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隨訪至糾正胎齡12個月, 發生腦損傷明顯低于常規治療組,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2年7月~2013年6月于本院新生兒中心住院的64例早產兒, 符合以下入組條件:胎齡28~34周,出生體重≤2500 g, 出生時無貧血、先天性心臟病、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紅細胞增多癥、嚴重感染等情況, 住院時間>14 d。其中男31例, 女23例;順產37例, 剖宮產23例, 急產4例;日齡30 min~48 h;隨機分為兩組, 各32例。觀察組平均出生胎齡(31.92±1.80)周, 平均出生體重(1.71±0.29)kg,對照組平均出生胎齡(31.69±1.75)周, 平均出生體重(1.68± 0.27)kg,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觀察組在生后48 h內給予促紅細胞生成素(沈陽三生制藥有限公司)治療,250 U/kg, 隔日1次,3次/周,靜脈注射, 持續2周, 除使用EPO外, 兩組早產兒的其他常規治療方法相同。
1.2.2 神經系統檢查方法 胎齡糾正40周時兩組早產兒行新生兒神經行為檢測(NBNA)、頭顱MRI檢查, 胎齡糾正至12個月時進行頭顱MRI檢查;評估兩組早產兒NBNA評分及腦損傷的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胎齡糾正40周時兩組早產兒行新生兒神經行為檢測情況比較 觀察組NBNA評分為(38.02±1.76)分, 對照組為(36.45±2.22)分, 觀察組的NBNA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9.20, P<0.01)。
2.2 胎齡糾正40周時兩組早產兒頭顱MRI檢查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腦損傷12例(37.50%), 對照組出現腦損傷15例(46.88%),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57, P>0.05)。見表1。
2.3 胎齡糾正至12個月時兩組早產兒頭顱MRI檢查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腦損傷5例(15.62%), 對照組出現腦損傷18例(56.2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47, P<0.01)。見表2。

表1 胎齡糾正40周時兩組早產兒頭顱MRI檢查腦損傷情況比較(n, %)

表2 胎齡糾正至12個月時兩組早產兒頭顱MRI檢查腦損傷情況比較(n, %)
3.1 促紅細胞生成素是調節紅細胞生成的糖蛋白, 是血中早期被認定的促進血細胞生長因子之一, 它通過與紅細胞膜上特異的促紅細胞生成素受體結合而發揮促進紅細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4]。由于早產兒紅細胞自身壽命短、生長迅速、醫源性失血、營養素缺乏、血EPO水平低下等因素使早產兒貧血成為臨床常見的現象[5]。目前已經證實EPO在預防和治療早產兒貧血中的作用和安全性。近年來EPO的非造血作用逐漸被認識;國外有學者在中樞神經系統發現EPO及其受體, 并在動物模型實驗證實EPO發揮神經營養和保護作用;有研究證實[6,7]:EPO對腦損傷有治療作用, 特別是新生兒腦損傷, 早期應用EPO可以使腦損傷減輕或避免。
3.2 早產是腦損傷的高危因素, 早產兒發生腦損傷及其神經功能損傷后遺癥的發生率與出生胎齡、出生體重成反比;EPO能促進早產兒神經系統的發育, 減輕腦損傷, 與EPO的腦保護作用機制有關:①通過抗凋亡作用維持神經細胞的生存;②降低興奮性氨基酸的毒性;③減少NO產生;④減輕炎癥反應;⑤調節神經細胞的生成;⑥誘導血管生成作用。此外, 還可能與EPO提高早產兒的血紅蛋白, 改善其腦組織及全身組織的氧合狀態, 促進了早產兒的整體發育有關[8]。
3.3 研究發現促紅細胞生成素在減少急性腦損傷方面的保護作用非常重要, 因能夠刺激神經形成、血管發生和再生神經元的移行, EPO可能有益于晚期的腦功能恢復, 但其治療的最佳時間、最佳劑量和給藥次數等需要進一步證實和研究[9]。本文觀察組32例早產兒在生后48 h內使用EPO,250 U/kg, 隔日1次,3次/周, 持續2周, 在胎齡糾正40周時其NBNA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9.20, P<0.01);胎齡糾正至12個月時行頭顱MRI檢查, 觀察組腦損傷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47, P<0.01)。
總之, 促紅細胞生成素對神經發育有保護作用, 可改善早產兒遠期的腦損傷。
[1]宋燕燕, 孫新, 趙小明, 等.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早產兒腦損傷的效果.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6):456-457.
[2]龍小雅, 崔紅, 韓偉娟, 促紅細胞生成素的神經保護作用.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0,25(1):53-56.
[3]Gonzalez FF, Ferriero DM. Therapeutics for neonatal brain injury. Pharmacol Ther,2008(120):43-53.
[4]熊濤, 屈藝, 母得志.促紅細胞生成素與新生兒腦損傷.中華兒科雜志,2011,49(10):756-760.
[5]金漢珍, 黃德珉, 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 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95.
[6]McPherson RJ, Juul SE. Recent Trends in Erythropoietin-mediated Neuroprotection, Int J Dev Neurosci,2008,26(1):103-111.
[7]何金水, 黃仲玲, 楊鴻, 等, 早期應用rhu-EPO對早產兒神經行為發育的影響.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8(10):586-588.
[8]王迎紅, 朱長連, 程秀永, 等.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對早產兒神經行為發育的影響.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6,21(1):59-60.
[9]韓露艷, 王丹華.促紅細胞生成素的神經保護作用.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1,26(3):215-21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05
2015-01-15]
515011 汕頭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