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賢
產婦心理狀況對產后出血的影響及護理干預作用分析
李小賢
目的探討產婦心理狀況對產后出血的影響及護理干預對降低產后出血率的影響。方法將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91例待產產婦作為觀察組, 將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03例待產產婦作為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 比較兩組產婦心理狀況、產后出血發生率及產后出血量。結果護理干預后, 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產后2、24 h平均出血量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有效的心理干預可明顯改善產婦的不良情緒, 降低剖宮產率及產后出血發生率, 減少產后出血量, 有利于促進產婦身心健康。
心理狀況;產后出血;護理干預
分娩對于產婦來講是一種強烈的刺激源, 對產婦的心理、生理均產生嚴重影響, 致使產婦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而最新研究顯示, 孕婦整個孕周的心理狀況對產婦的順利生產及產后出血均有著重要的影響[1], 一旦孕婦整個懷孕周期均處于緊張、焦慮等不良的精神狀態下,孕婦的自然分娩成功率將會下降, 產后出血量及出血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為進一步探討待產婦的心理狀況對產后出血的影響, 本研究對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91例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干預, 并與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03例產婦的產后出血情況進行比較,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91例待產的產婦作為觀察組, 其中初產婦73例, 經產婦18例,年齡22~41歲, 平均年齡(27.53±3.36)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01±1.09)周。并選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03例待產的產婦作為對照組, 其中初產婦76例,經產婦27例, 年齡24~41歲, 平均年齡(27.85±3.41)歲;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8.09±1.01)周。兩組產婦經B超檢查均為單胎、頭位;無剖宮產手術指征, 既往無嚴重疾病史。兩組產婦年齡、性別、孕周、心理狀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于產婦入院后, 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及抑郁量表對產婦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調查。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產婦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 具體護理措施為:①密切護患關系:產婦入院后, 護理人員以熱情、和藹的態度向產婦介紹醫院環境, 在與產婦溝通中保持面帶微笑, 并用肢體語言表達對產婦的親切感[2], 以增加產婦的信任感, 消除陌生感,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心理疏導:密切觀察產婦的情緒變化, 對于產前存在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的產婦, 護理人員應給予有效的心理疏導, 并介紹已順利生產的產婦與其交流, 介紹經驗, 以減少產婦的恐懼感, 改善產婦的不良情緒[3]。③緩解產婦生產后的不適:生產后指導產婦正確的體位, 并加強與產婦溝通, 了解產婦生產后的情緒變化, 如發現產后有抑郁跡象, 應及時請心理醫生對其進行指導[4], 避免產后抑郁癥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產后2、24 h出血量及護理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變化情況。
1.4 評價標準 漢密頓焦慮量表評價標準:正常:總分<7分;輕度焦慮:7~20分;中度焦慮:21~28分;重度焦慮:>29分。
抑郁量表評價標準:正常:總分<8分;輕度抑郁:8~19分;中度抑郁20~34分;重度抑郁:35分。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護理前后心理狀況比較 護理干預前, 兩組產婦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 觀察組產婦抑郁、焦慮情緒明顯改善, 焦慮、抑郁評分明顯降低, 但對照組無明顯變化, 兩組護理干預后比較,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護理前后心理狀況比較(±s, 分)

表1 兩組產婦護理前后心理狀況比較(±s, 分)
注:護理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103 54.36±10.21 52.63±7.94 55.67±11.02 50.93±9.07觀察組 91 54.24±11.09 33.19±8.64a 56.48±11.37 32.57±8.01a
2.2 兩組產婦出血發生率比較 護理干預后, 對照組剖宮產率為40.80%, 觀察組剖宮產率為9.89%;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32.04%,觀察組產后出血發生率為6.59%,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產婦產后2、24 h平均出血量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產婦剖宮產率及產后出血率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比較分析(±s, ml)

表3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比較分析(±s, ml)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產后2 h 出血量 產后24 h 出血量觀察組 91 98.32±55.79 117.31±72.35對照組 103 169.37±63.24 239.47±85.64
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 目前我國初產婦比例逐漸增多, 初產婦缺乏分娩經驗, 對分娩過程極為陌生, 加上懷孕期間家里的重視以及分娩這一應激反應[5], 常使產婦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等心理情緒。近年來, 臨床研究發現,產前孕婦存在恐懼、抑郁等負面情緒時, 可增加產婦的難產率及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 同時, 由于過度的心理壓力還可使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兒茶酚胺的分泌, 增加產后疼痛及出血量[6]。本研究結果顯示, 產婦心理狀況對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及出血量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而及時采用有效的心理干預, 觀察組產婦焦慮、抑郁癥狀明顯改善, 剖宮產率及產后出血發生率明顯降低, 產后出血量也明顯減少, 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有效的心理干預可明顯改善產婦的不良情緒, 降低剖宮產率及產后出血發生率, 減少產后出血量, 有利于促進產婦身心健康。
[1]弓瑪麗. 孕婦精神心理狀況對分娩方式及產后出血的影響. 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4):3403.
[2]安瑞玲, 閆瑜珍, 武俊琴, 等. 產婦心理因素對分娩方式及產后出血的影響. 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刊),2012,41(2):188-189.
[3]吳筱榮. 護理干預對產婦分娩方式及產后并發癥的影響. 全科護理,2012,5(13):1172-1173.
[4]趙雪蘭, 雷淑霞. 心理護理對臨產婦產程進展、分娩方式、產后出血影響的探討. 中外醫學研究,2011,14(9):325.
[5]王玉玲.心理干預對分娩方式及產程的影響.中國醫藥導報,2009,6(13):159-160.
[6]鄭新軍. 綜合護理干預對產婦分娩方式及產后出血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64-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9.145
2015-01-07]
454150 焦作市婦幼保健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