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致玲
胃癌根治術后胃癱綜合征的護理體會
張致玲
目的對胃癌根治術后胃癱綜合征的護理體會展開對比分析。方法72例胃癌根治術后胃癱綜合征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36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 治療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治療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為(14.62±2.01)d、胃動力恢復時間為(14.86±0.73)d、住院時間為(16.28±1.18)d、治愈率為100.00%、對護理質量總滿意度為97.22%, 與對照組患者的(28.23±1.16)d、(27.56±1.13)d、(30.05±1.57)d、80.56%和75.00%相比,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顯著改善患者各項臨床癥狀, 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胃癌根治術后胃癱綜合征;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護理效果
臨床上, 胃癱綜合征為一種常見的胃癌根治術后并發癥,麻醉、手術創傷和精神等因素均同胃癱綜合征之間具有直接關系, 胃排空遲緩為其主要特征, 給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帶來一定威脅。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患者臨床癥狀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能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促使患者早日康復[1]。為進一步了解胃癌根治術后胃癱綜合征的護理體會,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72例胃癌根治術后胃癱綜合征患者, 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反酸、飽脹不適等臨床癥狀。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36例。治療組男21例, 女15例;平均年齡(55.53±10.03)歲;17例出現在術后拔除胃管后5 d內,11例出現在術后拔除胃管后5~10 d內,8例出現在術后拔除胃管后10 d外;對照組男22例, 女14例;平均年齡(56.38±9.68)歲;18例出現在術后拔除胃管后5 d內,12例出現在術后拔除胃管后5~10 d內,6例出現在術后拔除胃管后10 d外。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 治療中護理人員實施常規護理、健康指導和健康教育等。
1.2.2 治療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具體如下。
1.2.2.1 心理護理 基于患者病程長、反復發作等特點,極易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和焦慮等不良情緒, 為治療帶來一定難度。此時,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因精神因素直接影響患者迷走神經興奮性, 影響治療的效果,因此, 護理人員應全面掌握患者心理狀況, 對患者進行動態心理指導, 改善患者心理狀況,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同時,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詳細講解胃癱綜合征影響因素和發病因素等, 讓其正確認識疾病, 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
1.2.2.2 營養支持 患者需長時間禁食, 因此護理人員應通過留置胃管持續降低患者胃腸部壓力, 使胃腸得到良好休息, 緩解水腫癥狀。同時, 患者長時間禁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 因此, 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提供及時營養支持,保持腸內外營養。在患者恢復肛門排氣功能后為患者提供適當飲食, 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 促使食物順利排入腸道。
1.2.2.3 胃腸減壓 護理人員用3%高滲鹽水清洗患者胃腸部, 保持胃管通暢, 緩解患者胃黏膜水腫癥狀。同時對患者胃部引流量、顏色和性質等進行詳細記錄。胃管插管時,護理人員應動作輕柔緩慢, 嚴格控制插入深度, 避免出現吻合口損傷。患者在留置胃管過程中應保障合理營養, 拔出胃管后, 根據患者身體狀況給以其相應食物, 并通過藥物促使胃動力恢復正常等。
1.3 觀察指標[2]對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胃動力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治愈率和對護理質量總滿意度進行密切觀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胃動力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展開對比分析,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兩組患者治愈率和對護理質量總滿意度展開對比分析,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胃動力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對比 (±s, d)

表1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胃動力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對比 (±s, d)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 胃動力恢復時間 住院時間治療組 36 14.62±2.01 14.86±0.73 16.28±1.18對照組 36 28.23±1.16 27.56±1.13 30.05±1.57

表2 兩組患者治愈率和對護理質量總滿意度對比[n(%)]
臨床上, 胃癌根治術后極易出現胃癱綜合征并發癥, 其指各種腹部手術使正常神經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對胃排空的調控功能出現障礙, 在手術治療后非機械性梗阻因素導致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的胃動力紊亂綜合征, 給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為鞏固臨床治療效果, 在保守治療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提高患者臨床治愈率, 促使患者早日康復。但在實施綜合干預護理措施前, 應盡量避免腹腔感染、營養不良和水電解質失衡等誘因, 且在操作過程中不應急于求成, 將患者實際情況作為護理重點, 為患者提供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 緩解患者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 促使患者保持良好和輕松心態, 便于胃功能恢復正常,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3]。因此, 綜合干預護理措施對胃癌根治術后胃癱綜合征患者具有理想臨床效果, 本次研究中, 通過綜合干預護理措施護理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胃動力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治愈率和對護理質量總滿意度與通過常規護理措施護理患者之間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綜合干預護理措施可顯著提高胃癌根治術后胃癱綜合征患者康復速度, 改善患者預后。
[1]袁曉紅.胃癌術后胃癱綜合征的護理.江蘇醫藥,2011,37(12):1486.
[2]趙倩.胃大部切除術后胃癱綜合征的護理.江蘇醫藥,2009,35(12):1531.
[3]劉玉芬.綜合性心理干預應用于腹部手術后胃癱綜合征患者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6):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35
2015-01-07]
459000 河南省濟源市腫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