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供銷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正偉
建設目標
打造立足供銷合作社的特點和優勢,以服務和帶動系統電子商務發展為出發點、以農村電子商務和農產品電子商務為切入點、以經營服務創新和聯合發展為手段,加快構建集交易、金融、信息和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全國平臺。
爭取2015年上半年上線運營,成為推動系統電子商務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服務平臺。在此基礎上,逐步完善平臺功能,發揮集聚效應,打造成為具有供銷合作社特色的知名電子商務綜合平臺,為供銷合作社深化改革、轉變方式、加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全國平臺定位
對于系統內基層平臺:
全國平臺是提供服務的總平臺,提供面向基層的統一接口,把基層分散的力量集中起來,塑造供銷合作社的統一品牌和社會形象;全國平臺不直接參與商品進貨和交易。
相對于其他知名電商平臺:
全國平臺的定位要立足于供銷合作社,堅持以“互聯網+供銷合作社”的方式做電子商務,營造供銷合作社系統電子商務生態圈。
建設目標
系統推動與市場運作相結合
建設全國平臺需要總社調動系統的各種力量,整合有效資源,全力加以推動;平臺的運營,則采取市場化的運作方式。
總體規劃和分步實施相結合
從打造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綜合平臺的戰略高度,做好全國平臺的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明確整體發展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從市場運營和各地供銷合作社實際出發,條件成熟的加快入駐,為全國平臺導入網絡流量;暫不具備的加快培育,逐步充實平臺功能,擴大商戶規模。
自主建設和合作發展相結合
堅持由供銷合作社主導建設,打造具有供銷合作社特色的電子商務平臺,擴大供銷合作社的影響力。充分利用系統內外兩個資源,開拓系統內外兩個市場,加強聯合合作,形成整體合力,實現自主建設和合作發展相互促進。

全國平臺業務框架
全國平臺對比國內知名涉農電商平臺,我們的立足點是供銷合作社,實現“互聯網+”供銷合作社。其中互聯網是手段,供銷合作社業務是基礎。只有充分體現和發揮供銷合作社特色,才能形成全國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全國平臺與系統內各級基層平臺(包括自建平臺和在其它電商平臺上開店)的關系,是服務與融合,而不是競爭與吞并;是共同發展和共創規模,而不是相互制約和一網打盡。
全國平臺不僅有產品銷售和交易功能,還具有豐富的綜合服務功能,為基層社員和廣大農民提供支付結算、農村金融、土地流轉、測土配方、農技咨詢、智慧農資、再生資源回收、質量認證、涉農保險、便民服務、電商培訓、技術支撐等多種服務產品,成為“服務三農”的新途徑。
全國平臺秉承“前臺差異化,后臺一體化”的設計理念,實現扁平化結構。即做到前臺功能迭代方便快捷,又做到后臺數據資源充分整合,以便于形成供銷系統的大數據資源池。
第一,搭建批發交易中心,開展農資、農產品等網上批發交易。批發交易中心的現貨批發交易平臺,讓買賣雙方可按照各自需求,按照規則達成批量交易;全國平臺提供第三方支撐服務,解決交易中的信譽問題、資金問題等。
批發交易中心有多種創新交易方式:
競價交易:買賣雙方通過競賣競買交易系統進行集中競價交易,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原則,價優者獲得標的。
發售交易:賣方通過交易平臺進行批量銷售;投資者和消費者通過交易平臺進行申購;申購成功后,在規定的期限內可以進行流通轉讓或申請提貨。

第二,搭建供銷商城,建設地方特色館。供銷商城為地全國平臺的總體框架方特色農產品提供銷售通道:各級地方供銷合作社組織當地農產品經營企業、農民合作社、行業協會等市場主體,整合當地農產品資源,通過區域電商服務平臺或全國平臺進行網上銷售。
為農資下鄉提供銷售通道:通過農資商城不僅僅賣農資,還可以提供相關配套服務。
再生資源在線回收:利用系統內再生資源企業的網點優勢,開展在線回收業務。
第三,開設日用消費品商城。

第四,建設質量認證和追溯體系。

第五,金融服務。
全國平臺與各銀行、保險公司等進行戓略合作,解決農民在金融服務方面的基本需求。

第六,為農服務(智慧農資)。
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利用移動應用技術,開發便民技術服務系統。

第七,引入社會公共服務。

第八,創新和推廣涉農電子商務新模式。
全國平臺將積極創新電子商務發展新模式并充分吸收各地成功的創新服務模式,進行借鑒與推廣,為各地方平臺及客戶提供發展機會。同時,全國平臺還將開展土地流轉、大數據驅動下的訂單農業、預購預售交易等業務模式,整合各方資源,增加收益。
第九,大數據和信息服務。

第十,方便快捷地為地方搭建電子商務平臺。

第十一,提供軟硬件等技術支持和培訓服務。

此文為電子商務全國平臺建設階段性成果。未來,平臺會根據實際運作情況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