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研究院研究員 陳亮
1999年9月10日,由馬云帶領的18人創業團隊,在杭州湖畔花園創辦阿里巴巴,目前員工2.5萬人。阿里巴巴的宗旨:“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回顧20年前的今天:1995年3月,中國科學院完成上海、合肥、武漢、南京四個分院的遠程連接(使用IP/X.25技術),開始了將Internet向全國擴展的第一步。這時,中國Internet用戶6萬人。
20年后:2014年全國網絡零售交易額27898億元,占社會零售總額比例10.6%。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阿里研究院準確預測2014年網絡零售總額為2.8萬億元。
“互聯網+”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機理:
產業升級:“互聯網+”引領產業升級,營銷、零售、金融、物流、采購、生產、云、網、端都與互聯網關系密切。

互聯網在中國的演變歷程

模式升級:從B2C到C2B。
基礎設施升級:從工業經濟基礎設施發展到信息經濟基礎設施。
第一,農村的力量。2014年阿里雙十一成交額571億元,雙十一當天農村消費占比近10%。江蘇徐州沙集鎮全村雙十一交易額超過2009年阿里雙十一總額。
大型電商企業發起“下鄉”運動。從2013年第4季度至今,京東已在全國145座城市刷了8000多面墻;全國各地大建淘寶村;當當網也在農村打起了“老鄉見老鄉,購物上當當”的廣告標語。
阿里在農村實施“雙核”戰略,即:千縣萬村+淘寶村。淘寶村要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千縣萬村則主要是打通農村雙向流通體系。在3—5年里,“千縣萬村”計劃在1000個縣、10萬個行政村進行100億元的投資。截至今年3月底,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已進駐10多個省區,覆蓋近千個村。
第二,為什么選擇阿里的“千縣萬村”計劃?
首先,“千縣萬村”是一個雙向渠道。一方面,800萬賣家、10億級別商品品類、社會化物流、底層市場更高知名度的品牌進入了農村;另一方面,網點承擔代賣、開放的創業平臺、39萬農產品賣家以及縣級館優先開放等政策讓農產品進入了城市。
其次,強大的資金保障。“千縣萬村”投入了100億元,是阿里集團三大布局之一。
再次,集團化作戰,多元化價值。阿里集團包括淘寶大學、螞蟻金服集團、淘寶農業、農村淘寶事業部等部分,涵蓋了電商培訓、金融服務、農資電商O2O以及代買代賣等業務職能。
此外,農村淘寶不但激活了電商生態,也掀起了大眾創業高潮,具有普惠效應。與垂直平臺集采所必須承擔巨大的資金壓力相比,其具有明顯優勢。
第三,農村淘寶的社會價值。
首先,加快了新型城鎮化步伐,提升了農民的幸福指數,實現了從城市農村化到農村都市化。
其次,解決“買難”。讓農民享受城市的生活,城鄉消費無差別化;農資電商O2O,讓農民降低了生產資料的生產成本。
此外,緩解“賣難”。一方面提升了農民收入,一方面吸引了優秀人才回歸農村,創造就業。
什么是“淘寶村”?“淘寶村”是大量網商聚集在某個村落,以淘寶為主要交易平臺、以淘寶電商生態系統為依托,形成規模和協同效應的網絡商業群聚現象。
怎樣才能稱之為“淘寶村”,有三個判斷標準:交易場所,經營場所在農村地區,以行政村為單元;交易規模,電子商務年交易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網商規模,本村活躍網商數量達到100家以上,活躍網商數量達到當地家庭戶數的10%以上。

淘寶村地理分布示意圖。
截止到2014年12月,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全國現有淘寶村212個。“淘寶村”深刻地改變了農村,它讓居民收入更高,同時也為城鎮化發展提供了新路徑。此外,“淘寶村”實現了“離土不離鄉”,通過就業本地化,提升農民幸福指數。未來隨著“淘寶村”的增多,更多人才將返回農村創業就業。
未來5—10年,“淘寶村”的數量在中國將繼續快速增長,并最終實現常態化,電子商務成為中國農村經濟的必備生產力要素。

淘寶村規模增長趨勢。

案例
銅仁“千縣萬村”
淘寶網自1月份進駐貴州省銅仁市以來,目前已經進入江口縣、松桃縣、玉屏縣、高新區、碧江區、萬山區,開通村級服務站50個,運營中心日均訂單400單,服務村民10萬人,總成交130萬元,幫村民節約資金40萬元。
玉屏縣謎路村之前不通互聯網。有村民購買萬元的重卡,在線不廠家達成意向,本地實現成交節約了4萬元。

縣域農產品電商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