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星 彭新媛
【摘 要】 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承擔著解決民生、維護社會穩定及發展經濟的重任。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由于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再加上競爭日益激烈,小微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為了更好地幫助小微企業減輕稅收負擔,增強盈利能力,文章結合案例,就小微企業不同階段的納稅籌劃進行研究,以期為相關納稅人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小微企業; 納稅籌劃; 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F812.42;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06-0081-03
一、小微企業創建設立階段的納稅籌劃
(一)小微企業設立時行業選擇的納稅籌劃
小微企業在創建設立階段,首先要關注的因素就是投資行業,行業選擇不當會直接威脅到企業壽命。根據我國稅法的規定,各地區對符合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產業可給予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這就為相關納稅人行業選擇納稅籌劃提供了空間。當然,國家對于產業的扶持會涉及嚴格的限制條件,因此,小微企業在設立時,一定要根據客觀情況和企業資源綜合考慮,以期和產業優惠的限制條件相符合,從而獲得稅后利益。
案例1:2014年初,北京的王先生欲成立一家小微企業,投資預算為450萬元,經過多方考察,現有三個投資項目可供選擇,基本資料如下:
方案一:投資興辦一家快遞公司,主營郵件收發服務,年銷售額520萬元(含稅),各項成本及管理費用390萬元,可抵扣進項稅約為10萬元。
方案二:投資興辦一家小型商務酒店,年營業額465萬元,原材料及人工成本315萬元,各項管理費用34.5萬元。
方案三:投資興建一個有機花卉種植農場,年銷售收入390萬元,種子、化肥、農業設備等購進金額250萬元,人工成本及管理費用30萬元。
根據以上情況,請對其進行納稅籌劃。
籌劃分析:由于上述三個方案的投資行(產)業不同,應繳納稅額及行業性稅收政策也不盡相同,導致企業稅后利潤存在很大的差別。
方案一:投資興辦一家快遞公司
財稅〔2013〕106號文規定,納稅人提供快遞服務,就其交通運輸部分適用11%的增值稅率,就其收派服務適用6%的增值稅率。
應繳納增值稅=520÷(1+6%)×6%-10=19.43(萬元)
應繳納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19.43×(7%+3%)=
1.94(萬元)
企業利潤總額=520÷(1+6%)-390-1.94=98.63(萬元)
應繳納企業所得稅=98.63×25%=24.66(萬元)
企業稅后利潤=98.63-24.66=73.97(萬元)
方案二:投資興辦一家小型商務酒店
應繳納營業稅=465×5%=23.25(萬元)
應繳納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23.25×(7%+3%)=
2.33(萬元)
企業利潤總額=465-23.25-2.33-315 34.5=89.92(萬元)
應繳納企業所得稅=89.92×25%=22.48(萬元)
企業稅后利潤=89.92-22.48=67.44(萬元)
方案三:投資興建一個有機花卉種植農場
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的規定,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業產品,投資后經申請可獲得免征增值稅待遇。另外,《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企業從事花卉種植取得的所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應繳納企業所得稅=(390-250-30) ×25%×50%=
13.75(萬元)
企業稅后利潤=390 250 30 13.75=96.25(萬元)
通過上述三個方案的對比可見,小微企業投資于有機花卉種植可以享受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減免稅待遇,獲得最大的稅后利益。因此,王先生應當選擇方案三作為最佳的投資項目。
籌劃點評:稅收政策對不同行業稅后利潤的影響十分明顯,小微企業要想進入鼓勵行業,不僅要對享受優惠的條件和限制性規定作客觀分析,同時還要建立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良好的公共關系,否則,可能功虧一簣。
(二)小微企業設立時組織形式選擇的納稅籌劃
小微企業的組織形式通常有三種: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公司制企業。其中,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不涉及企業所得稅問題,應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公司制企業屬于法人企業,將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同時,企業的自然人股東還要對分配的股息、紅利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由上述規定可見,企業組織形式不同所繳納的稅種也不同。因此,小微企業在設立時要提前測算不同組織形式下稅負的高低,從而選擇稅負較輕、稅后收益較大的企業組織形式。
案例2:2014年楊利大學畢業后,準備在濟南自辦一家小型物流企業,預計年度收入總額為120 000元(月銷售額10 000元),相關成本費用為61 000元,符合“營改增”小規模納稅人認定標準?,F有兩種設立方案可供選擇:一是設立個人獨資企業,二是設立有限責任公司。請對其進行納稅籌劃。
籌劃分析:小微企業在設立時,從公司制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納稅身份上,對組織形式進行選擇,是避免經濟性重復征稅、實現稅后收益的有效途徑。
方案一:設立個人獨資企業
財稅〔2013〕52號文規定,自2013年8月1日起,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企業或非企業性單位,暫免征收增值稅。
該企業應繳納增值稅=0
應繳納個人所得稅=(120 000-61 000)×20%-
3 750=8 050(元)
方案二:設立有限責任公司
財稅〔2011〕117號文規定,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6萬元(含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因此,企業可以申請適用小型微利企業的優惠政策。
該公司應繳納增值稅=0
應納稅所得額=120 000-61 000=59 000(元)
應繳納企業所得稅=59 000×50%×20%=5 900(元)
稅后利潤=59 000-5 900=53 100(元)
假設企業實現的稅后利潤全部作為股利分配給投資者
楊利應繳納個人所得稅=53 100×20%=10 620(元)
稅收負擔合計=5 900+10 620=16 520(元)
對比可見,雖然企業設立有限責任公司可適用小型微利企業的優惠政策,但方案二仍舊比方案一增加稅收負擔8 470元(16 520-8 050)。因此,該企業應當選擇方案一,設立為個人獨資企業更有利。
籌劃點評:設立個人獨資企業雖可節稅,但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小微企業在進行公司組織形式的選擇時,應綜合考慮經營風險、經營規模、管理模式等因素,以作出合理的決策。
二、小微企業采購與銷售階段的納稅籌劃
(一)小微企業采購階段的納稅籌劃
一般納稅人從小規模納稅人處采購貨物時,因小規模納稅人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而無法抵扣進項稅額,或者取得稅務機關為小規模納稅人代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也只能按3%的稅率進行抵扣。這樣會使企業當期進項稅額相對減少,而應納稅額增加。因此,在同等價格條件下,作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小微企業,要優先考慮從一般納稅人處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但是,當價格有絕對優勢時,小規模納稅人也是可以選擇的。
案例3:青島興旺商貿有限公司為一家小微企業,2013年被稅務機關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14年3月,該公司擬購進一批高檔皮衣,每件進價30 000元(不含稅),銷售價為33 000元(不含稅)。在選擇購貨渠道時,有以下三種方案:方案一,以一般納稅人為供應商;方案二,以能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為供應商;方案三,以只能開具普通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為供應商。請對其進行納稅籌劃。
籌劃分析: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需要取得準予抵扣進項稅的法定憑證,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選擇能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供應商較有利。
方案一:以一般納稅人為供應商
應繳納增值稅=33 000×17%-30 000×17%=
510(元)
當期凈現金流量=3 000元
方案二:以能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為供應商
應繳納增值稅=33 000×17%-30 000×3%=
4 710(元)
當期凈現金流量=3 000元
方案三:以只能開具普通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為供應商
應繳納增值稅=33 000×17%=5 610(元)
當期凈現金流量=3 000元
對比可見,該公司選擇一般納稅人為供應商時,稅負最低。但考慮凈現金流量,無論是向一般納稅人還是向小規模納稅人采購貨物,當期的凈現金流量都是相等的。
籌劃點評:如果小規模納稅人在價格上作出一定的讓步,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也會考慮向小規模納稅人采購貨物。實務中,小微企業作為購買方應提前做好市場分析預測,從而充分利用商品的供求關系獲取利益。
(二)小微企業銷售階段的納稅籌劃
銷售階段是一個產品實現利潤的最后階段,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階段。由于小微企業在銷售收入形成的時刻即產生了納稅義務,因此,在銷售收入形成前,納稅人進行一定的安排,包括改變銷售結算方式、轉換納稅主體等,將會降低最終的稅負。
案例4:濰坊樂友嬰童用品有限公司為一家小型生產企業,2014年3月向泰華商場銷售兒童玩具,共計應收貨款70.2萬元,貨款結算采用銷售后付款的形式。2014年6月,該公司收到貨款42萬元。請對其進行納稅籌劃。
籌劃分析:該公司可以考慮采用委托代銷貨物的形式銷售兒童玩具,即買賣雙方簽訂協議,樂友嬰童用品有限公司按協議價70.2萬元收取所代銷的貨款,而實際售價由泰華商場自定,實際售價與協議價款之間的差額歸商場所有。
方案一:該公司貨款結算采用銷售后付款的形式
3月份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70.2÷(1+17%)×17%=10.2(萬元)。
方案二:該公司選擇委托代銷貨物的形式向泰華商場銷售兒童玩具,結算時可按照實際收到的貨款分期計算銷項稅額
該公司3月份不必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6月份向泰華商場索取代銷清單后再計算銷項稅額。
6月份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42÷(1+17%)×17%=6.1(萬元),剩余28.2萬元貨款由于尚未收到代銷清單,可暫緩申報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
對比可見,該公司按委托代銷結算方式進行稅務處理達到了延緩納稅的目的,因此,樂友嬰童用品有限公司應當選擇方案二。
籌劃點評:如果小微企業的產品銷售對象是商業企業,且貨款結算采用銷售后付款的形式,則可以考慮采用委托代銷結算方式延遲繳納增值稅,從而獲得較大的稅后利益。
三、小微企業利潤分配階段的納稅籌劃
企業利潤的增加必然帶來所得稅費用的增加,而利潤總額扣除所得稅費用就是凈利潤,是可供企業分配的經營成果。對于小微企業而言,企業利潤分配策略不同,投資人獲得收益的性質不同,實際所得稅稅負有較大差異。因此,加強小微企業利潤分配階段的納稅籌劃,對于降低企業的總體稅負乃至投資者的稅負意義重大。
案例5:濟南青源食品有限公司為一家小微企業,由李悅和林鋒共同出資成立,各占50%的股份。2013年末,該公司實現凈利潤51.2萬元,以前年度虧損11.2萬元?,F有兩個利潤分配方案可供選擇:方案一,提取10%的法定盈余公積金,5%的法定公益金;方案二,提取10%的法定盈余公積金,10%的法定公益金以及30萬元的任意盈余公積金。
籌劃分析:由于該公司2013年未對股東進行利潤分配,所以李悅和林鋒兩位投資人當年沒有股息、紅利所得,但青源食品有限公司的剩余利潤掛賬一年后,將對兩位投資人按其出資比例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方案一:青源食品有限公司提取10%的法定盈余公積金,5%的法定公益金
該公司剩余利潤=(51.2-11.2)×(1-10%-5%)=34(萬元)
剩余利潤掛賬一年后,李悅、林鋒分別應繳納個人所得稅=34×50%×20%=3.4(萬元)。
方案二:青源食品有限公司提取10%的法定盈余公積金,10%的法定公益金以及30萬元的任意盈余公積金
該公司剩余利潤=(51.2-11.2)×(1-10%-10%)-30=2(萬元)
剩余利潤掛賬一年后,李悅、林鋒分別應繳納個人所得稅=2×50%×20%=0.2(萬元)
對比可見,方案二比方案一為每個投資者減少個人所得稅3.2萬元(3.4-0.2)。因此,該公司應當選擇方案二。
籌劃點評:小微企業的股東即使保留公司利潤不分配,也不能免除個人所得稅,遞延納稅的期限最長也只有一年。因此,小微企業可依據《公司法》的規定,利用提取公積金的比例進行納稅籌劃,以達到減輕投資人稅負的目的。
由以上五個案例的納稅分析可見,小微企業在創建設立階段、采購與銷售階段、利潤分配階段可通過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地取得“節稅”利益。但是,需要提醒納稅人注意的是,小微企業由于組織架構、財會隊伍素質等特點,決定了其在具體操作技術、方法與步驟等方面應有自身的特色。為此,在不同階段下,小微企業要結合實際情況用好用足國家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以選擇涉稅風險最低的納稅籌劃方案。
【主要參考文獻】
[1]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暫免征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的通知[S].2013.
[2]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S].2011.
[3] 李成峰,韋航.怎樣合理避稅[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