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要:績效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模式,引導高校在教育改革過程中提高資金效益、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財務預算是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文章從實際出發,就高校在績效管理視角下,就如何加強高校財務預算管理,科學、合理編制財務預算,優化資金支出結構,加強預算執行的控制、監督,建立和完善高校預算績效考核體系,加強財務預算績效反饋等方面做了研究。
關鍵詞:高校 績效管理 財務預算
一、高校開展財務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
(一)高校財務預算編制不合理
在預算的編制方法上,高校財務預算目標的確定往往和實際情況相脫離,“基數加增長”是現行高校進行財務預算時采取的基本方法,這種方法在實際操作中雖然簡單方便,但是卻有很大的缺陷和隱患,使得高校財務預算喪失公平公正、透明規范原則。在編制預算時,高校以去年的支出作為基礎進行編制,長期采用這種方法,將會造成高校各個機構隨意增加不合理的支出,導致本年度的預算指標和實際支出金額相差懸殊,并且這種差異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導致資金缺乏高效的使用效率。
(二)高校財務預算編制的內容太籠統
部門預算編制要求高校將全部收支都囊括進去,但是目前高校的發展趨勢呈現出多元化態勢,其下屬的院系、科室等多渠道產生的收入和相關的支出通常都沒有被納入到高校的綜合財務預算體系中來,成為了預算外資金體系。缺乏監督管理的資金體外循環將會嚴重破壞高校正常的經濟秩序,不利于高校的財務管理。預算編制內容的不完整和不具體導致了高校提供的會計信息大多嚴重失真。
(三)高校的財務預算支出控制乏力
經過多年的會計實務證明,財務會計人員總可以找到方法逃避和控制支出的金額,這使得財務控制者產生追加預算的動機而不是將資源在各個項目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國家和高校之間存在的信息障礙將加劇高校財務管理者提高財務預算的動機,最終高校從國家獲得的資源浪費在效益低的項目上。由于對預算的控制力和約束力不強,很多高校每年的花費實際數將遠遠超過年初的預算數,學校財力將無法負擔這種超額的支出。
二、績效管理視覺下的高校財務預算管理
(一)高校應該增強前期預算績效編制
高校應該爭取編制各個部門的預算經費,將各項財務計劃進行合理的安排。高校的部門預算大多是以其下屬的院系、科室及其附屬的單位為部門進行預算,各部門自行負責進行經營收入和支出的預算數,提出自己的部門預算建議方案并交給學校的財務部門審核通過,審核通過之后再交給預算管理委員會審議,最終由學校匯總,編制高校的綜合預算。在編制部門預算的時候,各部門應該合理和科學的進行預算資金安排,將財務預算科目盡可能地細化。
(二)高校應該用制度來保證財務預算的順利實施
高校按照經濟活動的主體來劃分部門預算的范圍,給各個部門勾畫出預算執行的范圍,提供了各個部門奮斗的階段性目標。高校應該建立財務預算績效管理的信息庫,需要高校各項業務的原始資料和會計核算資料應該合理的分工和收集,并保證其完整性和系統性。同時,財務預算績效管理系統的信息能夠得到及時反饋。
(三)高校財務預算績效管理應該重視事后反饋作用的發揮
績效管理是管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高校的財務管理者不能將之單純地視為提供考核依據的一種手段和方法,更要重視其為高校的財務預算工作和績效管理工作提供的各種有用的、積極的信息。如果績效考核沒有相應的績效反饋制度與之對應,績效管理工作相當于沒有進行,也說明了高校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進行的績效考核工作實則被白白耗費。因此,績效管理工作必須將績效考核的結果及時、準確地反饋給每一個預算支出機構和教職工,讓他們了解到績效考核的結果與自己日常工作之間的聯系,使得他們通過績效反饋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質量或者教學水平,不斷在績效反饋中提升自我,升華技能。
三、績效管理視覺下的高校財務預算策略
(一)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整體上應注意的事項
第一,在財務預算編制中應開展摸底調查,掌握基礎資料。通過對各院系、部門人員的編制與結構、院系學生數量和分類、部門科室設置、材料消耗、資源配備等基本情況摸底調查,核實和掌握基礎數據,為細化收支預算編制奠定基礎。同時應合理測算各項可能收入,不僅應測算高校可控制財力,還應將院系的創收、橫向科研收入等不可控收入納入預算中。
第二,在財務預算執行中,應加強支出過程監控,尤其是注重基本建設經費、實驗室經費、基礎設施改革經費以及大宗設備購置、圖書資料采購等管理。
第三,在財務預算績效考核中,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使其呈現多層次、多因素的立體結構。
(二)增強前期預算的績效編制
第一,正確編制部門經費預算,合理安排各項財務計劃。部門預算是市場經濟國家財政管理的基本形式,預算以部門為依托,以部門為基礎單元。高校的部門預算管理是指高校下屬的院及其附屬單位的所有經費收入和支出都由本部門或單位負責編制,并提出預算建議方案然后報學校財務處的預算管理辦公室,經審核通過后,統一上報給預算管理委員會審議,最后在此基礎上匯總、編制全校的總預算。
第二,強化激勵,實施合理預算獎懲。學校實施的部門責任預算,是按經濟活動的主體來反映的,為各個責任單位確定了奮斗的目標。這個目標能否達到,則取決于各個責任單位的實際執行情況。為了保證預算得以完成,在實施預算管理時,學校還應當制定一定的配套措施,以便激發員工完成預算的積極性,實現學校各個部門自主管理的境界。這種配套激勵措施不僅要考慮精神上的激勵,而且也要考慮物質上的激勵;不僅要有近期的激勵,而且還要有遠期的激勵目標。
(三)實行中期預算執行績效控制
高校要實行資金集中管理與會計集中核算。在“財力集中、財權下放”的原則下,高校財務以學校管理為中心,很大一部分教育經費分散到學院管理。如果資金有學院自行管理,容易造成資金分散。資金結算中心可以解決這個矛盾,各學院的資金統一由資金結算中心管理,資金相互之間可以調劑使用。
要對財務預算管理的執行進行監控。應通過審計的方式,加強財務預算管理的執行監控。對當年預算支出安排的審計,可從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兩部分進行。審計人員經費,要考慮人員經費的安排是否打足,是否強化了效益意識。對公用經費的審計,首先對占用很大比例的公務費安排的審計,因為合理的公務費的開支是學校工作正常開展的基本保障。其次應加強對重點及新上學科建設費用的審計,看是否符合重點學科發展建設需要。再次應注意基本建設經費、實驗室經費、基礎設施改革經費、房屋修繕經費以及大宗設備購置、圖書資料采購等審計,國有資產管理中的采購與付款環節、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環節和實物資產的領用環節是關鍵點。財務部門應確切掌握和控制項目基金撥付頻率、規模和速度,嚴格遵循先審計后開工、先審計后付款、先審計后結算的“三先三后”原則,強化工程監理和驗收制度,實行規范化管理,提高資金使用及效率。
(四)確保后期預算績效考核
第一,建立預算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確定績效目標是編制預算的重要環節,也是目前通常被高校預算編制所忽視的環節。如果想要擁有確實有效的績效目標,首先就要有科學的預算績效指標體系。高校戰略規劃中的長期宏觀目標可以分解細化為短期微觀的績效目標,而預算就是實現績效目標的資源配置工具。預算和績效目標之間由一組績效指標建立聯系,預算通過績效指標的計算衡量是否達到績效目標,績效目標通過績效指標的計算對預算方案的執行結果進行反饋。
第二,高校預算績效指標的制定原則。首先,科學性原則。高校績效指標體系要求所選擇的指標不遺漏、不重復。指標種類中既包含資產績效、校產績效等財務指標,也要包括教學績效、科研績效、聲譽績效等非財務指標。其次,整體性原則。高校績效指標體系實際是一個指標群,該指標群中的指標個體的內容要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系,這樣才能反映高等學校的總體績效。最后,可比性原則。高校績效指標應該在統一的核算范圍之內建立,這有利于高校同時進行縱向與橫向比較。
第三,高校預算績效指標的設計。我國高校績效指標體系可以使用平衡計分卡評價體系和關鍵績效指標體系相結合的方法,并借鑒《英國高校管理統計和績效指標體系》的做法,首先將我國高校的戰略目標劃分為教學績效、科研績效、自籌能力、資產績效、校產績效、聲譽績效等六大層次,然后在這六大層次中選取若干個關鍵績效指標,對預算執行結果加以衡量,這樣就構成了表達高校預算導向的績效指標體系。
四、結語
總之,高校的財務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應該注重前期預算編制,從源頭上做好財務預算工作,并按照績效管理的辦法評價財務預算的合理性和執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獎懲措施來表明高校對財務預算工作結果的肯定或者否定結果。在實際工作中,高校要建立財務預算管理的信息庫,并注重績效反饋的重要作用,使得績效管理工作全面、有效。
參考文獻:
[1]陸媛.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的理論研究及績效指標設計[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6(1).
[2]杜峰.高校財務預算績效管理中平衡計分卡的運用[J].商業會計,2010.
[3]鞏海霞.教育投入的經濟效應研究:基于江蘇省的實證分析[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09.
(作者單位:湖北汽車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