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杰
摘要:鄉村建設的目的是為改善人類生存狀態,為人類生存提供舒適、宜居的人居環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與自然地域背景下,鄉村建設代表著不同的鄉村文明所在;本文從具體設計方法等方面詳細闡述鄉村建設中的表達方法。
關鍵詞:鄉村;景觀;文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經不滿足于簡單的物質生存需求,開始追求多元、豐富的宜居生活方式,對精神文化的不斷追求促使新農村建設地不斷進步與提升。 構建鄉村價值體系,重樹城鄉價值定位,讓農民生活更方便,讓農村社區更和諧,創造出具有親和感,寧靜感的新農村景觀,從而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是其意義與價值所在。
一、鄉村概念
鄉村是指在一定范圍內以農業生產為經濟活動,以從事農業勞動為主的人民聚集而成的聚落,其文化上具有地域性,傳承性,相同性等特征,同時在其他方面又具有人口密度小,生產方式低下,交通不便,衛生公共服務設施落后,相互關系密切等特點。
二、鄉村現狀
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鄉村也具有不同時代的特點,現階段的鄉村在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價值,成為世界文化的瑰寶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不足:一是生態環境惡化,生態建設投入不足影響農業生產和農民身體健康,環境污染嚴重,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二是基礎設施不完善,公益建筑缺乏,道路交通不便影響居民生活與農業生產,三是空心村的出現,土地浪費等現狀。
二、鄉村規劃表達手法:
(一)探尋地域風俗文化。從廣泛意義上講,一切景觀都與文化有關系,因為實際上所有的景觀都與人發生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系,受到人們的活動影響。景觀也從側面反映了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人與自然相處態度變化的過程,同時也見證了文化的發源、傳播、升華以及消亡;在景觀設計中,傳統地域風俗文化價值體系的影響越來越深。傳統鄉村中的自然地理因素、地域特色、民族風情、飲食習慣、鄉土建筑符號、節慶活動等等都是鄉村規劃中的重要元素。
鄉村規劃應為地方風俗提供物質基礎,通過設計手法對當地特色文化進行挖掘,取其精華,將其轉化為現代農村規劃的源泉,要在傳承基礎上創新,讓新農村更像農村,對一個鄉村的情況有整體的把握,才能看清鄉村的發展方向,才能為鄉村做一個符合地域特色的規劃。
(二)構建“點、線、面”的景觀體系。鄉村聚落是鄉村景觀環境體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含“點”、“線”、“面”的景觀體系構架。
鄉村民居庭院空間景觀設計,作為鄉村景觀體系中的點,是中國傳統空間體系的核心?!霸郝洹笔侵袊鴤鹘y建筑聚落空間的構成元素,是在長期的聚落居民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具有濃郁人文氣息和自然氣息的私密空間,具有生產生活、娛樂、交流等多種功能,所以庭院景觀在整體景觀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對其進行空間處理時更應注重功能性。
可通過樹木栽培改善院落氣候,蔬菜栽培在美化庭院的同時滿足生活甚至是經濟需要,通過對設施景觀的設計,例如通過筒車、石碾等景觀小品的設計,對鄉村景觀賦予人文色彩。
鄉村景觀規劃中街道景觀設計,是依據自然地理環境因素中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是一種“雖為人做、宛似天開“的設計思想,體現出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綠地是環境規劃的基礎,在鄉村街道景觀中,利用街道與村民房屋過渡地帶種植莊稼或者蔬菜,使得鄉村街道景觀更具有田園風光特色;在鄉村道路設計上首先根據交通功能要求,利用鄉村道路材質、形式、特色進行設計,滿足鄉村規劃中線在整體生態結構中的作用。
鄉村規劃設計中,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文明沖擊、消費習慣、生活片方式的轉變,傳統的公共空間已無法滿足鄉村居民生活需要,由于受鄉村居民對精神寄托、交流溝通、生產生活、自身提升等方面的影響,鄉村居民需要適度規模、數量、功能的公共空間。因此在鄉村公共空間設計中需要根據村民生活習慣、行為方式進行設計;考慮鄉村歷史文化傳承,及創新。鄉村廣場規劃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應避免城市景觀規劃手法,結合鄉村獨特性,采用本地特色材料、傳統符號、風土人情、莊稼構造完整的鄉村生態體系。
(三)重視傳統鄉土建筑的繼承與創新。建筑作為鄉村聚落空間中的精神依附,是構成鄉村景觀系統的基本元素,同時也是鄉村歷史文化的反映,因此對傳統鄉土建筑的文化地位、文化價值應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對體現傳統生活方式、文化風貌,建筑藝術的民居建筑進行保留,對缺乏現代功能的老建筑進行改造,使得老建筑煥發真正的活力。
(1)保護傳統民居,增加文化底蘊。
通過加固、修繕、是傳統民居實現其歷史文化價值,使人身臨其境,增強對歷史文化的了解,見證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
(2)挖掘傳統鄉土建筑的空間特色,與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相結合滿足現代生活功能要求。在保護傳統民居的同時進行創新研究,通過對比實現平衡;或維護原有建筑藝術結構,實現新建筑與舊建筑在建筑風貌和上的一致。
(3)注重景觀場所精神的塑造,體現鄉村文化精神。傳統鄉土建筑具有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景觀場所精神,給現代文明帶來特殊的人文感受和精神體驗,因此傳統民居從風俗文化價值出發,注重鄉村景觀元素的利用,以本土農作物為主,形成具有鄉村特色的田園風光,在城市化進程下大放異彩。
(四)利用可持續性鄉村景觀規劃技術可持續性。從字面上講,意味著持續的能力。運用人與環境的關系時意味著在我們可預見的未來的持續能力。
首先,作為物種延續,必須滿足我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其次,努力了解世界,并了解哪些是對它有益的,在發展過程中與其合作并受其限制,只有懂得在限制中生活,才能達到可持續性。
總之,持續性鄉村節能建筑的設計要服務于本地生態系統,考慮當地自然文化資源,并使其對任何發展的影響最小化,以最小的破壞和浪費來實現未來的擴建計劃,盡可能多的以最便利的方式充分利用室內外空間的適應性和多樣性,運用自然的空氣調節技術使村民居住環境舒適,確保村民不會被環境孤立。最終實現鄉村建筑的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設計》,(張建等)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11
[2].《農道-新農村之路沒有捷徑可走的》,(孫君)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1
[3].(美)PETE MELBY TOM CATHCART《可持續性景觀設計技術》(張穎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