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強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已經成為國有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一種特殊國有企業形式而存在的廠辦大集體企業,在多年發展過程中積蓄了許多問題,國家為了完成廠辦大集體企業的改制發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但是,因為涉及到多方利益主體,改制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困難。本文總結了廠辦大集體企業改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相關問題給出了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廠辦大集體 企業改制 產權界定 改制成本
廠辦大集體改制是一項兼具政策性、復雜性、敏感性的工作,如果缺乏創新的思路、周密的策劃、穩妥的實施,將很難取得預期的理想效果,甚至可能留下改革后遺癥,引發職工隊伍不穩定等問題。所以要想順利地完成廠辦大集體企業的改制,必須要理順改制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一、廠辦大集體企業改制存在的問題
廠辦大集體改制涉及到財務審計、資產評估和處置、職工安置以及企業性質的界定等諸多方面,是一項系統的、極其復雜的工程,工作難度大,改制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權關系難以理清
廠辦大集體企業的產權關系十分復雜,主要涉及到與主辦企業的隸屬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改制的進行。從資產來源上看,廠辦大集體企業的資產主要來源于主辦企業的投資,或者無償使用主辦企業的場地、設備等資源,而且,廠辦大集體企業的資產被侵占、挪用的現象也十分普遍,所以,廠辦大集體企業的產權關系錯綜復雜,要想理清很困難。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基礎,而理順企業產權關系、推進產權關系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
(二)改革方式的選擇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1]18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關于廠辦大集體企業的改制給出了兩種方式:重組改制或關閉破產。對于可以改制的,可以通過合作、MBO(管理層收購)等多種操作模式,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改制成為產權清晰的獨立法人企業;對于虧損嚴重、資不抵債的企業可以采取關閉或破產的措施,這就涉及到改革方式選擇的問題?!吨笇б庖姟凡]有給出標準的界定條件,沒有嚴格的規定哪種類型的企業選擇哪種方式,這樣在具體的改革實施過程中,企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選擇的改革方式可能與改革的目標有一定的矛盾。
(三)資產及債權債務的處理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廠辦大集體企業的資產在經過財務審計、資產評估之后執行處理。當凈資產小于改革成本時,全部支付改革成本;當凈資產大于改革成本時,支付改革成本后剩余的部分歸主辦企業所有。對于企業的債務,在依法認定的基礎上制定清償計劃。這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關于企業無形資產的評估問題,在改制過程中,由于對資產評估組織的資質及監督等方面疏于管理,很容易出現企業經營人侵占改制企業無形資產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廠辦大集體企業資產負債的真實性。
(四)職工的安置問題
關于廠辦大集體企業改制過程中的職工安置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職工補償、職工保障和下崗職工再就業,其中尤以第一個問題最為突出。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廠辦大集體企業在改制過程中需要給職工一定的補償,這就涉及到補償標準、范圍和補償資金的來源問題。對于補償標準,由于職工各自情況不同,確定補償標準很難兼顧所有職工,而且,由于地區、企業發展水平不一樣,各地區、各企業的補償標準也不同,如何協調這種不同;關于補償范圍,包不包括已經離職或退休的職工;關于補償金的來源,因為涉及到的補償資金總額巨大,如何及時籌措足額的補償金來滿足需要是改制企業面臨的重大問題。除此之外,還有如何解決職工的社會保障及再就業問題,也是職工安置的難題。
(五)缺乏改制資金
要進行改制的廠辦大集體企業一般都是陷入經營困難、甚至面臨著破產倒閉。本身財務狀況就不好,改制過程中,還要承擔償還債務、支付職工補償等各項改制成本,改制資金匱乏。在2005年進行試點改革的城市和企業中,改制資金的缺乏嚴重阻礙了改制工作的進行,據統計,吉林省要完成廠辦大集體企業的改制,需要100億以上的資金總額,其中,國家給予了10%-15%的經濟補償,除去各地區、各企業自己籌措的,還有55億元的改制資金沒有落實;遼寧省需要改制資金總額284.1億元,中央財政最多補助29.2億元;黑龍江省的改制資金缺口更是達到了200億元。改制資金的缺乏已經嚴重影響了廠辦大集體企業的改制進程,成為改制工作下一步必須解決的重點問題。
二、廠辦大集體企業改制的建議
鑒于以上分析的廠辦大集體企業改制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為了保證改制工作的順利完成,需要結合有關問題采取對應措施,有針對性地設計改制方案,筆者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進行準確的改制定位
像國企改革一樣,廠辦大集體企業改制的可逆成本很高,執行改制后,再要進行調整或逆轉,十分困難。所以,執行改制方案之前,企業要多方位統籌考慮,借鑒成功改制企業的經驗,咨詢專業機構,順利完成企業轉型。而且,主持改制的機構要充分考慮企業的長遠發展和職工利益,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嚴格按照相關的政策法規執行,確保一步到位,不留后患。
(二)徹底推行產權改革
廠辦大集體企業的產權關系復雜,在改制過程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合理界定產權關系、劃分資產邊界。在資產確認上,考慮到廠辦大集體企業面臨的困難,可以給予一定政策上的優惠,比如,現在歸廠辦大集體企業使用的由主辦企業投入的資產,可以確認為大集體企業所有;主辦企業挪用了大集體企業資產的,要給予一定的補償。通過出售、拍賣、MBO等方式,建立起產權主體多元化的現代企業制度,從根本上完成產權改革。
(三)健全改制后的法人治理制度
廠辦大集體企業改制的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產權制度的改革只是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供了基礎,建立健全法人治理制度才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和關鍵環節。法人治理制度既包括治理結構,又包括治理機制,科學的治理制度,會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和科學的決策機制,這既能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又能降低經營風險、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
(四)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
妥善處理廠辦大集體企業積累的歷史遺留問題,尤其是涉及到職工利益的問題,是順利推進改制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對于應由企業承擔的債務,經過依法認定之后要進行償還,不能以改制為借口拒絕償還;對于與大集體企業有關的相關利益主體的利益,如在崗職工、退休職工、企業經營者等,要進行綜合協調、平衡,在政策法規允許的范圍內,盡量滿足不同利益主體的訴求,以減少改制的阻力。在改制方案的設計上,要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做好應對措施。
(五)合理安置職工
要想保證改制工作順利進行,必須取得大集體企業職工的支持,取得他們支持的前提是要妥善安置他們,免去他們的后顧之憂。首先,對于拖欠的工資,可以通過變賣資產或爭取國家補助的方式及時償還,另外,按照相關政策對職工給予的補償也要及時籌資發放;其次,在社會保障方面,職工與改制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后,符合條件的,還可以繼續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待遇;最后,要做好職工再就業的安排,由于大集體企業的職工一般具有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特點,再就業會有一定困難,相關政府部門可以會同主辦企業對他們進行一定的技能培訓,盡快完成再就業安置。
(六)多渠道籌資
雖然《指導意見》里明確提出,要加大對進行廠辦大集體企業改革的財政支持力度,提高了中央財政補助的比例,但是由于改制成本數額巨大,單靠國家補助是遠遠不能滿足的,企業要拓寬籌資渠道,多方籌集改制資金,如,積極爭取銀行貸款和國家經濟補助;充分利用產權交易市場變現資產,以提高收益,抵償改制成本等。
(七)建立監督和懲罰機制
雖然國家已經相繼發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但對各省市、企業的落實情況缺乏有力的監督,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的約束,對改制過程中問題的處理、改制效果的評價等不及時、不合理,在下一步的改制過程中,各地政府除了積極推進改制工作外,還應盡快出臺相應的監督法規,保證改制工作有法可依,提高對落實改制工作的監督水平,對不能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改制的單位,給予相應的懲罰。
三、結束語
不可否認,廠辦大集體企業在過去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廠辦大集體企業已經不適應市場環境的需要,而且,大集體企業在三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需要對其進行改制,改制是企業繼續發展的一種重要措施。由于廠辦大集體企業存在著錯綜復雜的產權關系、長期積壓的債務問題等,因此,對廠辦大集體企業的改制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如何克服這些困難是保證改制工作順利完成的基礎和前提,政府、企業要積極尋求各種措施、途徑,為廠辦大集體企業尋找出路,順利完成改制。
(作者單位:西安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