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日麗
摘要: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風險已成為制約其健康發展的瓶頸,防范民辦高校財務風險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民辦高校財務存在的風險,提出防范對策建議。
關鍵詞:民辦高校 財務風險 防范
隨著民辦高校的蓬勃發展,其辦學過程中各種風險逐漸凸顯出來,財務風險不但是民辦學校面臨的首要風險,也是辦學中最主要的風險,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
一、防范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的重要意義
民辦高校在緩解升學壓力、滿足社會需求、提高國民素質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目前我國有民辦高校有707所(其中獨立學院303所),約占普通高校的1/3;在校生5331770人,約占全國普通高校在生的22%。一旦民辦高校財務風險控制不當,必將影響教育教學質量,不利于國家人才戰略的實現。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出于維穩需要,民辦高校的財務風險最終都會轉嫁到政府身上。此外,民辦高校的基礎建設資金大多來源于貸款,防范民辦高校財務風險也有助于降低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系統的穩定。
二、民辦高校存在的主要財務風險
1.經費來源單一且不穩定。我國民辦高校收入主要由學生繳納學費、社會力量投資、政府財政投資和校辦產業收入等四方面組成。目前,社會力量因為財產安全及收益未得到法律保障而不太愿意投資民辦高校,民辦高校收到的政府財政性資金投入和社會捐助很少,校辦產業收入微乎其微。因此,民辦高校最主要的經濟收入還是學雜費,幾乎占全部收入的80%以上。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高校生源總量下降是大趨勢。再加上普通公辦高校和眾多社會教育培訓機構激烈的“生源戰”,民辦高校招生壓力越來越大。目前民辦高校總體上僅能夠完成計劃招生數的70%-80%,而這主要還是靠大幅降分補錄和高額的招生獎勵來實現的,招生數量很難保證。
2.資金可隨意挪用。我國民辦高校的主要投資主體為企業或個人。如,在民辦高校中占較大比例的獨立學院中,近七成獨立學院由房地產等投資資本掌控。目前,教育主管部門對民辦高校缺乏有效監管,民辦高校內部也尚未形成合理的治理結構,民辦高校財務決定權集中于舉辦者,普遍存在學雜費被挪用、資金流向不受監管的現象。舉辦者可以利用關聯單位轉移辦學利潤,有的甚至在學年初就把學費全部或部分轉走,用于企業其他資產的經營。另一方面,民辦高校財務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無法從業務上進行風險預警,民辦高校極易因舉辦者的資金運作不當而出現經營危機。
3.債務負擔過重。近年來,我國高校政策性擴招,民辦高校在校生人數規模一度迅速擴大。不少民辦高校為了盡快改善辦學條件,向銀行大量舉債,用于購置土地、擴建校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并購進實驗室和大型儀器設備。隨后,民辦高校為能通過教育主管部門的辦學條件評估,在生均占地面積、建筑面積標準和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暫時不能承受招生計劃增擴的情況下,被迫舉債投資擴建。
三、防范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的對策建議
1.提升辦學品質。生源對民辦高校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只有穩定的生源數量,才能從根本上化解財務風險。為此,民辦高校要立足自身特點,加大對教學、實驗室設備的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根據自身及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民辦高校的辦學定位,按照市場的需要設置合理的專業體系,培養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2.建立健全辦學經費管理機制。一是要加強董事會制度建設。要規范民辦學校董事會成員構成,限定學校舉辦者代表的比例;完善董事會議事規則和運行程序,對學校的年度建設規劃和財務預算、決算進行嚴格審核。二是合理分配董事長與校長的財務審批權。民辦高校要根據學費收入情況,合理劃分日常經費與發展經費的比例。實踐證明,日常經費與發展經費按照6:4的比例進行劃分為宜。日常經費用于保證正常的人員工資、教學管理、辦公費用、水電物業費等,其預方案經董事會討論通過后由校長掌握審批;發展經費主要用于基建、設備采購等,經董事會討論通過后由董事長審批。
3.加強財務監管。政府要對民辦高校肩負起監管主體的責任,要求民辦高校將學費收入、政府資助等公共性資金存入學校銀行專款賬戶,防止舉辦者抽逃資金、挪用辦學經費;要求民辦高校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年度審計,審計結果報審批機關備案,并向社會公布。要充分發揮委派到民辦高校的黨委書記的監督作用,敦促董事會審核預算、決算要經過2/3以上組成人員同意。貸款銀行要切實加強對民辦高校質押收費權賬戶的監管及貸款資金的投向和流量監控,密切關注質押賬戶的資金變化情況,確保第一還款來源的穩定。民辦高校也要加強內部審計,提出審計報告以及改進的建議,并在教代會、中層干部會議等范圍內公開,接受教職工監督。
4.積極化解債務風險。項目投資會擠占大量的現金資產,不能維持合理的現金流量,即使不出現由于現金流的斷鏈而產生的債務風險,也會因沒有足夠的現金而影響學校的正常運轉。因此,民辦高校要正確處理負債投資與辦學規模的關系,合理規劃辦學規模,嚴格控制基建投資,防止過度舉債加重民辦高校的資金壓力。此外,貸款結構會對財務風險產生不同的影響。民辦高校要積極將流動資金貸款轉化為項目貸款,使短期貸款轉為長期貸款。“短貸變長貸”雖然不能治本,但卻能有效緩解民辦高校的債務風險。
5.加強財務部門建設。這是民辦高校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防范財務風險的基礎性工作。財務部門要自覺遵守財經紀律法規,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建立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設立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基建工程、物資采購等風險控制點,通過預警指標值的變化,及時進行風險評估,做出風險預警。
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發生財務風險,將帶來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我們要未雨綢繆,主動采取措施,積極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促進民辦高校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盛萍、饒曉秋.民辦高校財務風險控制問題探討[J].財會通訊,2010,(2):155-156.
[2]朱清秀、張銀.我國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的防范管理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8)(上):106-108.
[3]張笑濤.利益相關者理論視野中的民辦高校財務風險規避[J].教育財會研究,2012,(3):26-30.
[4]楊德嶺,陳萬明.我國民辦高校財務風險規避研究[J].價值工程,2012,(19):264-266.
[5]陳代堂.降低民辦高校財務風險對策初探[J].企業家天地,2011,(10)(中旬):61-62.
[6]劉俊新.淺談民辦高校財務風險控制[J].教育學術月刊,2010,(8):63-65.
[7]鄭玉亭.民辦高校財務管理有關問題的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2):268.
[8]劉亞杰.民辦高校財務管理中的存在問題及對策[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32-33.
(作者單位:華僑大學廈門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