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剛
摘要:勝坨油田是勝利油田分公司開發較早的老油田,目前整體進入特高含水開發后期,面臨著成本逐年增加、產量滑步不前等一系列的開發難題。如何破解老油田開發難題,如何判斷逐年上升的資本投入是否合理,成為勝坨油田亟待解決的一道難題。本文論述了構建油藏經營價值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其目標,闡述了其主要實現途徑,介紹了勝坨油田在油藏經營價值管理方面的工作成效,力求為老油田實現剩余儲量價值最大化的極致開發目標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油藏經營價值管理 極致開發 剩余儲量價值最大化
一、構建油藏經營價值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意義
(一)構建油藏經營價值管理模式是油田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經過幾十年的勘探開發,我國主力油田已相繼進入中后期開采階段,在沒有大的儲量接替陣地的情況下,保持穩產的難度越來越大,每年都要投入巨額成本支出。隨著油田企業改革深化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在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大環境下,油田企業不僅要管理油藏,而且還要經營油藏,踐行以剩余儲量價值最大化為核心的油藏經營價值管理模式,有利于實現油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構建油藏經營價值管理模式是突破特高含水老油田發展瓶頸的需要
當前勝坨油田存在著資源接替不足、技術有待突破等瓶頸。另外,井網老化、井筒老化、地面老化等問題也制約著勝坨油田的經營開發。油藏經營價值管理模式為突破特高含水老油田的開發困境提供了支持。
(三)構建油藏經營價值管理模式是延長油田經濟壽命周期、實現儲量價值最大化的根本保證
特高含水后期仍是一個較長的重要開發階段,老油田要追求較高的采收率,較長的壽命期,較高的開發效益,在開發部署上必須做好長遠謀劃。油藏經營價值管理模式對于延長油田經濟壽命周期、實現儲量價值最大化提供了有效的路徑。
二、國內外油藏經營管理的實踐經驗
油藏經營管理應全面理解為:以市場為主導、以油藏為中心的經營管理藝術或決策,包括油藏的調控處理、管理等功能。
油藏經營管理的內涵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二十世紀70年代前,這一階段主要強調了油氣藏工程與計算機實現自動化管理作為主要內容。在這一階段,油氣藏工程學科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第二階段是二十世紀70-80年代,強調用地質、地球物理和油氣藏模擬技術對油氣藏價值進行詳細描述。在此階段,油氣藏描述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許多油氣公司推出了油氣藏描述和油氣藏工程一體化軟件。
第三階段是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油氣資源的新發現越來越少,油氣田開發的對象逐步轉向難開發的地下資源,如高含水、稠油田。剩余油飽和度分布研究是本階段油藏經營管理的關鍵,合理的開采措施配置是油藏經營管理的重點,要成功地開發好一個油田,鉆井、油藏、采油、地質、地面工程、經濟評價與分析以及其他專業人員的配合非常關鍵,形成了多學科協同的方法論。這一階段國外油氣公司已普遍將油藏經營管理作為其高效開發油氣田的一種基本模式。
三、勝坨油田油藏經營價值管理模式的內容分析
(一)勝坨油田油藏經營價值管理模式的指標設計
勝坨油田油藏經營價值管理的指標體系,包括反映剩余可采儲量經營水平、開發管理水平、生產管理水平、成本管理水平四類指標。
以開發管理水平為例,包括水驅儲量控制程度、水驅儲量動用程度、采收率、剩余可采儲量采油速度、自然遞減、剩余可采儲量變化率、含水上升率等指標。
(二)勝坨油田油藏經營價值管理模式的核心思路
針對不同開發階段的不同需求,采取效益評價體系的不同評價方法進行效益評價,評價體系的核心公式為收益=產出-投入。不同評價由不同模板通過跟蹤項目的投入產出,自動測算效益值。周期按照投入產出相對應的原則,根據分析目標不同而不同(如稠油井按注汽周期)。
第一,加強剩余可采儲量及油藏開發特性表征研究。加大油藏精細描述力度,提高儲層刻畫精度,夯實剩余油描述基礎,結合三維建模和數模技術,實現油藏一體化綜合研究。
第二,價值化的前期投入方案論證。立足點一般為5-10年,通過對投入方向及對生產經營指標的影響分析,論證投入的必要性及不足,重點落實以下問題:①規劃方案的總體方向是否正確?②方案投入方向實現的價值目標是什么?③方案的投入方向是否有偏差?哪些方面出現偏差,帶來不良后果是什么?④規劃方案出現偏差的原因是什么?由此,確定下步生產開發規劃方向。該階段借助單井效益評價、區塊投入產出分析等測算大概價值,再結合勘探、開發指標加以細致分析。
第三,價值化的長期投入方案論證。由地質工藝等技術部門做出10年或以上開發方案,作業、財務等部門相應拿出相應配套投入指標,根據不同方案,開展方案優化論證,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價值,為短期投入做目標指引。
第四,價值化的當期開發生產過程論證。這個階段既有總體方案論證,又有生產過程中每個項目的論證,既有投入優化創造價值,又有產出擴展創造價值,即以實現長期價值最大為目標,立足實施長效投入,以有限投入換取今后更大隱形支出的目的。這一階段所用到的評價體系有措施效益評價體系、投資效益評價體系、中長期投入評價、新井產能效益評價等。
四、勝坨油田油藏經營價值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一)深化認識儲層及剩余油價值,為方案部署提供依據
首先,加大剩余油監測力度。加強了密閉取心井、核磁共振、飽和度測井等動態監測工作,逐塊逐層逐井認識剩余油分布狀況,為開發調整提供了可靠依據。其次,進一步加大油藏描述力度。為適應勝坨油田近極限含水階段的開發需求,2010年以來開展第三輪油藏描述,旨在揭示特高含水后期剩余油賦存特點。
(二)依托投入產出,為長遠發展謀局部篇
首先,強化區塊投入產出分析。通過對勝坨油田過去十年投入產出分析,發現該區塊雖盈利能力較強,但由于前七年投入保守,井網、井筒、地面老化嚴重;注采對應率率急劇下降;產量遞減加快;噸油敏感成本飆升,開發形勢迅速惡化。為此及時改變開發方案,增加中長效投入。通過治理各項開發指標得到明顯改善,恢復地質儲量455萬噸。
其次,設計油藏壽命周期開發方案。根據剩余油分布類型,及目前開發形勢具體部署三套不同投入條件下的開發方案。通過方案間層層論證、投入產出比較確定長期開發方案
(三)運用極限指標確定配產,確保短期開發方案科學、有效
運用極限指標確定法,采用成本倒逼原理,確定區塊效益配產。根據分公司下達成本指標,結合生產部門工作量及往年數據,將本年預算下達至單井,確定單井敏感成本(材料、電費、作業費、青賠費)。
(四)借助單井效益評價,引導當期生產價值導向
1.單井效益評價操作流程。首先,按照統一分攤標準,分配流程,將所有成本費用分攤至單井;其次,按照抽油機、電泵等不同油井類型及其所屬單元、區塊,對油井進行歸類;再次,將所屬單元劃分為高產高效區、低產高效區、經濟區、高產低效區、低產低效區;最后,將評價結果通報給使用單位,由使用單位確定是否需要改進治理方案。
2.單井效益評價作用。可客觀反映出不同油藏類型、不同開發方式的不同單元、不同區塊投入產出及效益差別,也反映出含水率高低、注水量大小、單井日產量高低和措施作業量多少對投入、效益的影響。首先,可作為產量、預算分配依據;其次,可作為產量結構優化依據,可指引方案優化投入方向。對于高產高效區的低效井其優化價值要遠遠高于低產低效區;最后,重點掌握高成本井變化情況,對于不能通過措施優化達到經濟價值的單井可考慮關停。
(五)強化措施效益評價,確保措施資金有效投入
措施效益評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措施效果的后評價,另一部分是措施風險的預評價。既可以評價單井措施效益或風險,也可以評價措施綜合效益或風險。
1.措施效果的后評價設計原理:依據盈虧平衡原則,Qmin=,
——單項措施有效期內第T月的增量成本(增量成本=增液量×(電費+油氣處理費+運輸費)+稠油熱采費)
2.措施風險的預評價設計原理:措施風險預評價也是依據盈虧平衡原則,主要是一定措施費用下最低增油量界定。其分為四類不同措施:一類指噸油措施投入費與基本運行費之和小于廠噸油敏感指標;二類指投入與運行費之和介于廠噸油操作成本指標與廠噸油敏感指標之間;三類指介于廠操作成本指標與噸油生產成本指標之間;四類指大于廠噸油成本指標,小于噸油售價。公式表示為:Qmin=I投/(C運行廠-C運行),I投——措施投入費。
3.措施效益評價的作用:第一,樹立了價值措施理念,對措施有效率進行監控。2013年上半年,對半年措施有效率進行了連續跟蹤評價,適時調整措施方向,使措施有效率逐漸踏上規模;第二,強化措施的量化決策,避免盲目措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第三,明確了措施投入方向和重點。
(作者單位:中國石化股份勝利油田分公司勝利采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