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小琴
摘 要:本文介紹了燃氣企業安裝使用原材料的構成及管理現狀,探討了對其進行成本管理的基本動因及促進其降本增效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燃氣安裝;原材料;降本增效
一、實現原材料降本增效的基本動因
在企業資源高度共享、市場透明度不斷提升的今天,各種競爭優勢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超越和取代:消費者偏好不斷改變,營銷策略被快速效仿,高價格獲取超額利潤更是短暫之舉,核心技術逐漸喪失重要性或出現替代產品......然而,盡管挑戰無處不在,保持成本領先將是企業保持持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相反,缺乏成本優勢將使企業處于被動地位,舉步維艱甚至面臨生存危險。我認為,根據企業經營實際,加強內部管理實現成本差異和優勢,是一個企業得以持續發展的生存之道,也是較難被競爭對手模仿或復制的。對于燃氣企業的安裝業務來講,原材料成本占安裝總成本比重較大,是安裝收入和生產成本的重要來源,密切關系到企業資金占用和利用效率。而且在這個“現金為王”的高速競爭時代,原材料作為“固定的現金”,其重要性僅次于現金和應收賬款。因此,如果能夠加強原材料的核算與管理,提高物資管理水平,加快資金周轉,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將是大有裨益的。
二、企業對安裝材料管理的現狀
為加強物資統一管理、發揮批量訂貨優勢,集團公司設立物資供應部分專門負責安裝原材料的采購。具體操作則由公司領導及工程建設等相關職能部門批準訂立安裝合同,計劃部門根據合同、圖紙等擬定材料計劃,采購部門進行詢價議價,重要物資需進行招投標,然后交由物資部門統一組織到貨,驗貨、入庫完畢后根據領料單發出原材料。僅有少量非標準件或急件,經各層級批示后由各分子公司在集團指定的供應商、以核定的價格自行采購,避免集團采購不及時或購件不符合規格等影響工程進度和質量。
原材料作為一項重要的流動資產,經營風險較高,集團公司嚴格按照相互監督制約的原則對其進行管理,為燃氣工程建設平穩推進保駕護航。但從財務管理,尤其是成本優化方面,可能面臨如下問題:(1)對原材料采購環節面臨的風險估計不足。主要包括未達到經濟訂貨批量增加采購成本、庫存積壓占用大量資金、采購不及時影響工程建設及客源、甚至質量把關不嚴引起安全隱患或導致商業糾紛等。(2)加強原材料領用的動態監督過程管理。應充分考慮材料使用進度和工地保管能力,合理確定發貨批量。(3)原材料的信息化管理和統籌調配能力有待加強。(4)應加強相關人員合理規避稅賦的責任意識和相關知識。(5)利用金融市場為確保原材料保值增值添加一道防線。
三、完善安裝材料管理的措施
(一)應對原材料的采購風險。(1)目前公司采購原材料的批量和時間性稍顯隨意,建議根據企業實際,由“經濟訂貨批量”變通得到企業最優訂貨批量。我們知道,如果訂貨批量越大,原材料占用資金的機會成本、破損、保險費用等,即維持成本就越大。然而,訂貨批量越大,每一計劃期需要的訂貨次數就越少,相應地,訂貨總成本也就越低。可見,訂貨與維持成本此消彼漲,當兩者達到動態平衡,其聯合總成本最低,此時的訂貨批量,即為“經濟訂貨批量”。假設原材料年需要量為D,每次訂貨變動成本為K1,單位原材料的維持變動成本為K2,則經濟訂貨批量Q=■。當然,經濟訂貨量模型是建立在D為已知常量、無缺貨、材料集中到貨且單價不變等前提條件基礎上,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適當調整。(2)對于原材料質量把關不嚴引起安全隱患,甚至法律訴訟導致損失的風險,企業應加強經辦人員責任意識,提高相關專業知識和鑒別能力。原材料的質量是企業生存之根本,燃氣公司也不例外。首先,制定內部控制措施,嚴防采購人員利用職務之便進行舞弊,購買質次價高的產品損害公司利益。其次,適當組織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學習,提高對產品優劣的甄別能力。必要時利用外部工作,聘請專業咨詢審計機構和法律專家協助完成該控制程序。通過嚴把質量關,降低公司隱患整改費用和危機成本。
(二)加強原材料領用的過程管理。首先,原材料出庫不等于耗用,可能存放在施工場地備用,因此需要跟蹤管理。比如燃氣安裝使用的三通、球閥等配件,如果單獨運送會增加運輸成本,滯后運達會延誤工期,通常將其隨主材一并送達。這就需要充分考慮工地的存儲能力,包括空間容量、濕溫度、安全性等。否則可能因為降低較小的運輸成本,而帶來大量的材料報廢損失,適得其反。其次,工程經工程部門、財務部門、施工方等參與部門聯合驗收完畢,如有材料結余應及時做退庫處理,若材料退庫顯得不經濟應將其處置變現。這是材料領用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其不僅影響企業材料資產和工程成本,還影響著現金流入和流動資金占用。
(三)原材料的信息化管理方面。目前物資管理軟件僅反映單個分子公司的物料領、用、存情況,不能發現其他部門的材料溢余或短缺,欠缺分子公司間相互交流的平臺和紐帶。倘若能加大信息化投入完善查詢和調配功能,不僅使分子公司間能了解相互的材料利用效率、庫存情況、材料質量回饋等,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改進生產水平,還能充分利用內部調劑功能,有效盤活庫存、減少臨時采購成本和缺貨成本。燃氣企業關系國計民生,尤其針對公租房、廉租房等政策性強的項目,企業無法準確預測材料需求狀況,如果能進行內部靈活調劑,則能避免材料短缺和額外的臨時采購成本。
(四)充分發揮稅收籌劃的主觀能動性,改變被動接受供應方發票的現象。國家稅務總局為減輕企業運輸、現代服務等成本,減輕稅負,逐步推行并完善部分行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政策。其中,運輸費允許抵扣11%增值稅,部分現代服務業改增
6%的增值稅,并擬推行安裝業整體營改增政策。那么,伴隨燃氣安裝而迅速增長的維修改造業務,除了維修材料,其運輸成本、咨詢審計費也可以分別抵扣11%和6%。因此,在同等條件下,我們應優先選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作為供應方,并及時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確保在收入確認當期抵扣增值稅,避免發票不及時導致的稅負不當增加。
(五)充分發揮金融市場功能,降低原材料毀損或價格風險。風險管理是企業效益增進和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燃氣企業作為國有控股的大型民生企業,其部分材料如超聲波流量計、電動閥等價值動則上萬甚至幾十萬,一方面,應進行有效投保,利用保險市場的杠桿作用,規避重大損失風險,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嘗試購買相關衍生金融產品,對沖材料現貨市場的價格風險。由于碳鋼管道、鑄鋼球閥等鋼制產品價值占原材料的不小比重,可以在預計鋼材價格將上漲時購進鋼鐵期貨進行套期保值,鎖定成本實現目標利潤。當然,由于鋼制品和鋼鐵并非同一商品,只是性質相近,而且期貨交易本身存在風險,我們在實務操作中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謹慎從事期貨保值交易。
以上是我對燃氣企業安裝原材料實現降本增效的幾點思考。企業風險無處不在,然而機會更是稍縱即逝。唯有加強基本功,提高質量,優化成本,企業才能適時把握機會,應對挑戰。燃氣公司如能早日實現成本領先,定能增強其核心競爭力,降低財務、經營風險,提升企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