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平
摘 要:物資采購是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環節,是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和獲取利潤的重要保障。在物資采購供應過程會面臨著多種風險因素,這些風險使采購的物資質量、供應及時性和價格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分析了影響物資采購的有關風險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關鍵詞:物資;采購;風險;管理控制
物資采購的首要任務就是盡可能的以總成本最低和性價比最優的原則而采購到完全符合企業生產所需的生產物資。為確保安全、及時、經濟供應,企業應抓好物資采購的關鍵環節,防范和控制采購風險,使采購滿足企業生產的需要。
一、企業物資采購風險因素分析
從采購的環節和影響因素分析,筆者認為企業物資采購存在以下的風險因素。
1.物資計劃風險。因物資計劃人員對物料屬性不熟悉,提報的物資計劃不準確、不符合標準要求,對物資的需求、消耗規律掌握得不準確,采購計劃編制不適當或不科學,與目標發生較大偏離,產生采購計劃風險。
2.供應商風險。供應商選擇不當,指定或變相指定供應商,直接威脅安全供應。同時,如果企業不注重培育和形成主力供應商群體,就不能有效獲取所需資源。
3.合同風險。根據合同主體行為,可分為主觀性合同風險和客觀性合同風險。主要表現形式是:合同主體不合格、合同訂立或招投標過程違反法定程序、合同條款不完備或存在單方面的約束性、采購方需承擔由于物資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履約過程中的變更風險等。
4.質量風險。對物資質量把關不嚴,使不合格物資進入庫房或流入生產領域,或因保管、保養不善,致使庫存物資銹蝕、霉爛、變質、失效等,影響到物資的質量狀況和正常使用,發生質量問題風險。
5.價格風險。在招標采購時,如果供應商與采購人員在投標前相互串通,透露標底;或者投標前供應商相互串通,有意抬高價格;采購人員對價格預測失誤而進行批量采購;使用單位大量提報臨時緊急計劃;缺乏市場調研及產品價格構成分析等現象發生,均會使采購的物資價格偏高。但如果一味壓價,又可能使采購的物資是劣質產品。
6.人員風險。一是采購人員專業知識儲備、法律意識、業務技能和實際工作經驗較低風險;二是采購人員權力大、責任重、風險高、誘惑多,有可能發生違紀風險。
二、風險管理與控制對策
1.需求計劃管理。加強與生產、管理、技術部門的協同配合,做到提前介入,貼近現場,摸準需求,提高物資需求的預測和把握能力。審查物資采購計劃的編制依據是否科學;調查預測是否存在偏離實際的情況;同時建立物資需求計劃執行“雙向”考核制度,對因需求計劃提報、審核和執行失誤,造成物資積壓浪費或延誤生產運行的追究責任。
2.對供應商管理。加強對供應商資質、裝備、技術、質量和進度、信譽、財務狀況、業績等方面考察,做到對供應商心中有數。加強供應商準入管理。提高供應商準入標準,優化供應商結構。對存在不良記錄的供應商進行清理。依據歷史供貨業績和綜合考評情況,確定物資品種的主要供應商名單,淘汰無競爭力及不良表現供應商。積極探索業績引導訂貨機制,評選出主力供應商。
3.合同管理。做好合同鑒訂管理。一是審查簽訂經濟合同當事人是否具有主體資格,是否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二是審查經濟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實。三是審查經濟合同主要條款是否符合國家的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要求。四是審查經濟合同主要條款是否完備,文字表述是否準確,合同簽訂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及時發現和糾正在合同訂立過程中出現的不合理、不合法現象。
對合同的履行情況進行跟蹤與控制。即跟蹤控制物資質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供貨進度是否在預定期限內,有無延期交貨,原因是什么;價格的調整等;同時要對供應商供貨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協調關系,提出意見、建議或警告,保證供貨進度和質量。同時要加強合同變更管理,加強合同風險的管理和控制,加強索賠管理,用索賠和反索賠來彌補或減少企業損失。
4.質量風險控制。努力克服良莠不齊物資市場帶來的質量風險,明確質量管理相關規定,確定物資供應質量控制和管理流程。加大物資質量過程控制。進一步規范物資驗收流程,實現物資驗收標準化;對物資驗收必須有驗收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做出應急反應,制定解決辦法,強化其追溯性,確保質量驗收工作落到實處。
5.價格控制。按照性價比最優、供應總成本最低的原則,科學理性地確定采購價格。對于大宗通用物資品種,集合需求批量,采用集中招標,統一簽訂物資采購框架協議,可使企業享受到最優惠的價格。在采購操作上,發揮網上公開競價和招標采購的優勢,降低物資采購成本。對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的物資品種,控制采購節奏,加大采購批次,減少采購批量,采取“短周期”等方式適時適價適量采購。
6.人員風險管理。加強對采購人員進行技術、業務知識培訓,把業務素質高、責任心強、堅持原則的人員充實到物資采購崗位上來,成立專家采購隊伍。
對于人員違紀風險,應注重廉潔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圍繞“立足于教育,著眼于防范”的原則,把加強廉潔從業教育作為實現陽光采購、規范采購人員自律行為的重要舉措。建立“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對崗位人員進行違紀風險辨識,按照違紀風險的可能性、嚴重性、風險度三方面綜判定出A、B、C三類崗位人員。對A、B類崗位人員實施重點管理。與供應商簽訂廉潔從業責任書,教育和引導供應商樹立優質、優價和誠實、守信供應理念。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只有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努力踐行科學理性采購,狠抓管理創新,加強過程控制,加強對物資采購各環節管理,才能把物資采購風險降到最低,提高企業物資采購效益。
參考文獻:
[1]顏冬.企業物資采購風險及其管理防范[J].當代經濟,2010,(21): 23-24.
[2]樊延征.企業物資采購風險與控制[J].煤炭經濟研究,2010,(12):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