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偉
摘 要:當前,中國農業土地制度及其相關的農村調整改革政策等已成為各級政府和學者關注的焦點。地租理論是馬克思剩余價值分配理論的重要組部分,科學系統地分析了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條件下地租的產生及與之相關的生產關系。基于此,從馬克思地租理論的視角來分析當前農村土地所有權制度、地租分配等方面存在的若干現實問題,正確地理解和運用馬克思地租理論,對于完善中國農地制度、改善農民土地經營管理、促進農業經濟繁榮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地租理論;農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3-0001-02
一、馬克思地租理論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適用性
(一)土地所有權是地租產生的前提
土地所有權是地租產生的前提,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存在著土地所有權。馬克思地租理論認為“地租是土地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形式”。而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也存在著土地所有權。在中國實行土地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下,規定“城市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這表明,中國農村土地所有權的歸屬存在著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兩種形式。但是無論何種形式,在中國土地是具有所有權的。這構成了社會主義仍然存在地租的前提。所不同的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農業資本家向單個土地所有者支付地租,而在中國,農民向國家或集體主要以稅、費等形式支付地租。
(二)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是地租產生的條件
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存在著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現象。在馬克思看來,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的農業中,存在“三個并存的而又相互對立的階級—雇傭工人、產業資本家、土地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完全脫離了對土地的經營管理,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分離的,即土地所有權歸土地所有者,土地所有者憑借對土地的占有獲取收益,通過出租土地的形式收取地租。在資本主義社會,由于產業資本家即農業資本家不占有土地,只能通過租用別人的土地來獲取土地的使用權,由此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就分別在土地所有者和農業資本家手里了。在中國,土地所有權歸屬國家或集體,使用權歸屬承包土地的農戶,二者也是分離的。因此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具備了地租產生的條件。
(三)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共同存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
馬克思在分析資本主義地租時,把地租分為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級差地租是由于租種經營條件好的土地而必須支付的地租。其中,馬克思又把級差地租分為兩種形式,即級差地租I和級差地租II。級差地租I是等量資本投在等量土地上,由于土地肥力和距離市場位置不同,具有不同的生產率而形成的地租;級差地租II是指在同一塊土地上,由于勞動生產率的不同,農業資本家通過連續追加等量資本的投入產生不同的生產率形成的地租。由此可知級差地租的這兩種形式實際上是由投資方法的不同引起的,其出現是和土地三種等級的劃分相對應的。絕對地租是資本主義地租的另一種基本形式,它是由土地所有權的壟斷之間產生的、一切租用土地都必須支付的地租,即無論是優等地、中等地還是劣等地都必須繳納地租。在中國,也存在著土地肥力、距離市場位置以及勞動生產率的不同,因此這些差異構成了級差地租兩種形式的基礎。由此表明,中國級差地租也是存在的。
二、基于馬克思地租理論分析當前中國農業發展中的問題
(一)地租分配不合理
馬克思地租理論認為,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都應當歸土地所有者獲取,而農業資本家的地租主要通過追加投資帶來的超額利潤來獲取。在中國,農民對土地預期收益的部分分成主要是農地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后生產率明顯提高獲得的高額利潤,即級差地租II。在中國地租分配的格局中,級差地租I和絕對地租理應歸國家或集體所有,但在征用土地時,應當考慮級差地租II的合理分配,以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在土地被征用的同時,農民也失去了對土地的使用權和實際支配權,失去了通過追加投資獲取超額利潤的權益。因此應當給予農民合理的補償,級差地租II應該都歸農民所有。但是在現實征地中,農民得到的補償很少,這大大降低了農民進行土地流轉的意愿。農民是中國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必須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因此除了提高農業行業的利潤外,還要切實保證農民在利益分配的過程中獲取合理收益,完善地租分配格局。
(二)農業生產規模化經營進程緩慢
中國由于長期以來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經營分散,難以實現規模經營,加之千百年來,農民固有的平均主義思想和有田養老的思想,使得土地轉讓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特別是在農民對未來收入不確定的情況下更是如此。由此使得有意愿進行土地流轉的人明顯偏少,阻礙了土地流轉的進行,影響了農業生產規模化經營的實現。另外,目前中國農民進行土地流轉多是以口頭協商,缺乏書面合同等,這就增加了交易風險。除此之外,盡管在國家保證土地30年不變的大政策下,但各地仍有大調小調的現象,因此農民也擔心租用的土地隨時可能被收回,不敢輕易增加對土地的投資,從而阻礙級差地租II的形成和超額利潤的增長。
三、馬克思地租理論對中國農業發展的啟示
(一)合理分配地租,增強農民土地流轉意愿
地租的分配實際上是利益的分配。政府應該在利益的分配中,一方面要保證農戶獲得連續追加投資形成的超額利潤,增強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的意愿;另一方面由于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農民失去了對土地的使用權和實際支配權,因此應該保證級差地租II通過經濟補償形式全部或大部分歸屬農民,合理分配地租。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增強農民土地流轉的意愿,促進農地的有效流轉。
(二)發展土地流轉市場,促進農地之間有效流轉
發展土地流轉市場首先要明確農村土地的產權制度,在土地承包使用權長期不變的前提下,確保農民對土地使用權的主體地位,從制度上保證農民獲得土地使用權轉移的收益。其次,要合理制定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價格。轉讓價格的制定應基于地的經營條件,在此基礎上,并且在國家宏觀調控的基礎上,實現由市場來調節土地的轉讓價格。另外,政府應開設正規的土地流轉中介結構,大量并及時和搜集土地流轉信息,給廣大農戶提供一個有關土地轉讓諸多細節的平臺,促進土地合法、有效地流轉。
參考文獻:
[1] 卡爾·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93-907.
[2] 周儉初,孫耀武.《資本論》學習與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0-315.
[3] 鐘君,等.馬克思地租理論對中國農村土地流轉的啟示[J].吉林農業,2011,(3):55-57.
[4] 于佳.馬克思地租理論對中國農業經濟的啟示[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2,(2):73-75.
The Enlightenment on Current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Marx Land Rent Theory
CHEN Yan-wei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Tianjin 300387,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agricultural land system in China and its relevant adjusting rural reform policy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government and scholars.Based on this,this author analyses some problems in rural land ownership system,land rent distribution from the Marx land rent theory,at the same time,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 Marx land rent theory,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erfecting our rural land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farmers land management,promoting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Key words:Marx;theory of land rent;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