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婧
摘 要: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把“政府與市場關系”這一議題再次擺上了桌面。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界定政府職能,從而更好地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至關重要。從交易費用理論入手,首先分析了交易費用對市場的影響;其次對政府行為進行分析,指出政府行為可能增加交易費用從而損害社會福利,也有可能減少交易費用,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最后對優化政府行為提出建議,通過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使交易費用最小化,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關鍵詞:交易費用;政府與市場關系;IS-LM模型
中圖分類號:F12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2-0005-03
交易費用理論最早源于對企業和市場的研究,現在其相關理論已逐漸融入到政府職能的發展改革之中。當前我國的經濟形勢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都對政府職能的界定和政府與市場關系提出了較高要求。以交易成本這個全新的視角剖析政府與市場關系,可以合理界定政府職能邊界,分析政府結構,提高政府的效率,從而構建適合時代需要的服務型政府。
一、綜述
“交易費用”一直是理論界與實踐界共同關注和爭論的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自它被提出以來,不同的學者相繼對其給出了自己的理解。1937年,羅納德·科斯在《企業的性質》中首次提出了“交易費用”的概念,將其引入到經濟分析中,并于1960年在《社會成本問題》中將交易成本定義為獲得準確的市場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費用以及談判和經常性契約的費用。
20世紀70—80年代,威廉姆森等人在科斯的理論基礎上建立了比較完整的交易費用理論,認為交易成本還應包含發現交易對象和交易價格、討價還價、訂立交易合約、執行交易及維護交易秩序的費用等,進一步完善了交易成本所包含的具體內容。20世紀80年代后,交易費用理論在三個方面得到了完善:“1.信息范式與代理模型。斯蒂格利茨堅信,由Akeriof(1970)、Spenee(1973)等人開創的信息經濟學,反映了流行的經濟學范式出現了一個根本的變化。2.不完全合約理論。Hart等人(1986,1987,1998)提出的不完全合約理論,有效地修正和擴展了產權交易費用方法,即契約雙方不可能詳盡地把全部可能發生的情況的責任和義務都寫進合同。3.信任與合作博弈問題。產權交易費用方法的另一種改造路徑是針對Williamson的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這兩項個人屬性的假定,考慮了信任問題。諾德漢文(1999)引入一個分裂內核模型(split—core—model),認為人的本性既有值得信任的一面,也有機會主義的一面。當交易一方持續得到另一方值得信賴的信息時,信任關系將得到強化。”
二、交易費用內容
科斯認為,一旦假定交易成本為零,而且對產權(指財產使用權,即運行和操作中的財產權利)界定是清晰的,那么法律規范并不影響合約行為的結果,即最優化結果保持不變。然而這些理論和視角在中國現行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卻并不適用。從微觀角度來看,科斯定理假設交易費用為零,然而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想實現交易費用為零并非易事。事實上,科斯定理中的零交易費用的假定本身就不存在(不現實)。科斯自己也承認這一點,所以在《社會成本問題》中他寫道:“迄今所闡述的觀點都假定交易費用是不存在的。當然,這是很不現實的假定。真實的工作常常是成本很高的,而任何一定比率的成本都足以使許多在無需成本的定價制度中可以進行的交易化為泡影。”從宏觀角度來看,中國處于轉軌經濟,并具有勞動力無限等特征,與科斯的“完全競爭市場”等假定并不符合。所以,我們需要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來分析交易費用理論對市場的影響。
三、交易費用對市場的影響
交易費用和產權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基石和核心分析工具,它顛覆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傳統思想。現實生活中,市場個體僅能做到有限理性;在不具有完全理性和對稱信息的情況下,個體就有可能通過侵害他人利益而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為了防止“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是交易費用最為直接的表現形式。另外,稅收也是交易費用的表現形式,它是國家為了維護市場運行所采取的必要手段。由此可見,交易費用是市場運行的內生產物,是必然存在的。下面我們以IS-LM模型為基礎,考察交易費用對市場的影響。
四、交易費用與政府行為
政府作為組織的一種形式,兼具公共產品的主要提供者和行為主體兩種角色,作為公共產品的主要提供者,我們需要控制和減少在此過程中產生的交易費用;作為一種行為主體,在與市場謀求協調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如計劃制訂成本,關系協調成本,體制所導致的效率損失成本以及經濟背后所隱藏的社會穩定成本等大量的管制成本,這些都是交易費用的表現形式。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通過將交易費用控制到最小化來合理界定政府職能,科學計劃政府行為,以達到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目標。政府的管制和行為并不單純只產生成本,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效益,如通過消除市場自發運行時產生的負外部性彌補市場缺陷,通過提升個人效益與社會效益的一致性提升經濟運行效率,企業、消費者或政府所獲得信息量的改善以及社會的更加穩定等。所以在研究政府職能邊界時需要更加宏觀的考量,全面比較和科學分析政府行為的成本與效益,并將其與經濟效率和社會福利相聯系,這樣才能準確的界定政府職能邊界。
五、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
為了在準確界定政府職能和科學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基礎上,真正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以達到釋放經濟活力,促進經濟發展的目標,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從觀念上確定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即政府應該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基于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優先的原則,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此作為界定政府職能范圍的基本條件,通過確定市場對政府的需要來研究政府的職能,從而找準政府的規模。一般來說,如果是市場機制可以解決的問題,政府就不應該干預;遇到市場失靈的情況,或面臨市場機制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如公共產品的提供、外部性等,這時應由政府出面進行協調解決。總的來說,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讓市場來控制經濟活動的進行,政府更多地對公共物品、社會管理及外部性市場失靈的領域進行管理調控。
其次,從制度上保障邊界的準確劃分。第一,確定合理的政府規模,建立理性的官僚組織。政府規模的合理化和組織結構的精簡化能夠使政府做到管理幅度適當,層次少而精,在最低的交易成本下充分發揮其效能。與此同時,還可加強對行政人員考核、升遷等制度的設計,以達到完善崗位職責,強化責任意識的作用。第二,健全行政問責制。通過建立針對全體公務員的多元的問責主體,并適時開展績效問責,真正使其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道德責任和法律責任。第三,實行政務公開。政府部門應該按照規范合理公開政務,從而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監督。第四,治理尋租現象。尋租對資源配置效率和社會福利改善的損害不言而喻,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制度創新,通過實施有效的制度,合理界定產權來降低不確定性,抑制機會主義行為傾向,降低政府外生交易費用。
最后,從路徑上實現政府交易費用的最小化。第一,推行電子政務。使用現代科技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還可以節約公共資源,降低政府運作成本。第二,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建立科學的法律體系。無論是法律制訂程序,還是少數部門的規章制度,都必須通過嚴密的程序制訂。各級法律法規之間也要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第三,建立公共服務市場化的合作模式。合理運用市場的優勢,促進公共服務市場化,提高公共服務效率;通過市場的配置來改善政府的失靈。第四,尋求政企分離。企業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主體,在政府對企業的管理過程中,不但要支付組織成本,還要支付監管成本,然而政府的職能定位往往使其為了追求政治利益而降低了更有效利用資源的激勵。因此,建議政府退出企業的管理過程,給企業最大的自由度,以提高企業運轉效率。
六、結論
從根本上說,完全消除政府的交易費用是不可能的,但政府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利用自身合理的制度安排降低交易費用,有效控制和減少自身運行的成本,以求達到節省公共資源,為公民提供更高質量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預期,這也符合國家和人民的長遠利益。建立合理化的政府與市場關系,關鍵在于利用政府與市場的相互補充關系,正確認識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作用和市場作用的優點與局限性。明確政府職能的邊界,由直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轉變為調控和監督市場,由行政手段干預經濟為主轉變為主要依靠經濟和法律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由以審批和資源配置為主轉變為服務和創造良好的環境為主,由更加注重經濟增長轉變為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建立合作互補的政府與市場關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市場和政府缺一不可,我國政府通過觀念、制度、方式的轉變,定能順應時代需要和經濟形勢發展,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基礎上發揮自己應有的職能,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參考文獻:
[1] 黃錦.交易成本理論下的政府公共服務機制探索[J].社會發展,2009,(18).
[2] 尹蘋蘋.從交易成本出發研究政府的職能[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3] 向仁康,曾偉.政府與市場合理邊界探討——基于經濟效率、交易成本與產品分類的視角[J].探討與爭鳴,2012,(11).
[4] 王偉,唐行智.交易費用視角下的政府運行成本思考[J].行政改革,2009,(94).
[5] 孫靜.淺談交易成本視野下的政府管制[J].法治與社會,2011,(4).
[6] 于輝,汪淑珍.交易費用與政府行為——以新政治經濟學為視角[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7] 王玉珍.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幾個關鍵元素[J].改革與開放,2013,(10).
[8] 奧利弗·威廉姆森.資本主義經濟制度[M].段毅才,王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32.
[9] 張五常.經濟組織與交易成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407-408.
[10] 盧現祥,朱巧玲.新制度經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11] 嚴成樑.稅收政策對收入和消費的影響:IS-LM模型視角[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3,(6).
[12] 趙德余.交易費用/產權方法的發展與超越[J].天津社會科學,2009,(2).
[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