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宇
摘 要:創業素質,是指在人的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基礎上,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全面地、較穩固地表現出來并發揮作用的身心組織要素的總稱。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素質是大學開展創業教育的基本目標,其中創業實踐活動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創新創業教育的保障措施主要有:以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營造校園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培養高質量的師資隊伍,為創業教育改革提供有效保障;改革教學管理機制,優化創業教育環境。
關鍵詞:創業型人才;素質結構;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2-0097-02
“素質”的原始意義,一般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點,指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素質通常是指人生來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點,特別是神經系統、腦、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的解剖生理特點。這種對“素質”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堅持以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為指導的。堅持了唯物論,即指出素質是人的先天稟賦為其形成和發展的自然基礎,離開了物質的自然基礎,就談不上人的各種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其次,堅持辯證法的觀點,指出先天稟賦并不完全等于素質,一個人不能根據其先天稟賦,來決定其一生的素質的形成和發展,人的素質形成和發展還受后天環境和教育的影響。
一、創業素質
創業素質,是指在人的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基礎上,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全面地、較穩固地表現出來并發揮作用的身心組織要素的總稱。它包括個體的創業素質和群體的創業素質。
創業素質形成的基礎,主要是指人的素質結構中后天形成的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這兩個層面。創業素質是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經過重新組合、歸并的結果。作為人的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基礎的人的先天稟賦,只能是創業素質形成的間接基礎;人的先天稟賦在轉化形成為創業基本素質的過程中,必須經過兩次以上的加工和轉換。從教育的角度來看,低一級的教育所形成的個體素質都將作為高一級教育培養高級素質的基礎。在大學里開展創業教育,是對大學生已經形成的一般素質發展水平進行再度的開掘和提高。
創業素質與人的一般素質一樣,也是在環境和教育的雙重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創業素質只有通過主體在創業實踐活動中進行主動性學習和自我教育,才能得以形成和提高。因此,創業素質與創業實踐活動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
創業素質是主體在創業實踐活動中較穩定地發揮作用的多種素質的總稱。我們根據各種素質在創業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將創業素質細分為四類要素,即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品質、創業能力和創業知識結構。這四大要素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均有其獨立的地位和功能,其作用和價值無法由其他因素替代。假如有一個要素殘缺不全,都將會影響其他要素的形成和發展,影響其他要素功能和作用的發揮,最終影響創業實踐活動的進行。并且,以上幾個要素又是緊密相聯、密不可分的,即創業素質的幾大要素一般是按一定關系組合和聯結起來,形成一個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特定結構,在創業實踐活動中發揮作用。因此,結構的方式是否合理,是否具有較高的組織程度,從整體上決定了主體創業素質水平的高低。
衡量主體創業素質質量水平的客觀標志,是創業實踐活動的結果(如創建企業、創造崗位、產生經濟效益等)。創業素質就是指主體在其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基礎上,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全面地、較穩固地表現出來并發揮作用的身心組織要素的總稱。
二、大學生創業素質培養方式和途徑
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素質是大學開展創業教育的基本目標。創業教育的基本內容相應地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即樹立創業意識、培養創業心理品質、提高創業能力、形成創業知識結構。這四個方面教育內容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其相互滲透、相互結合、全面實施、交錯進行。根據教育括動的規律,教育目標和內容決定了全部或有關教育因素的組合方式、運行方向和價值取向,也決定了教育教學方式和途徑的選擇。
三、創新創業教育的保障措施
(一)以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營造校園創新創業文化氛圍
1.開辦創業教育系列講座。聘請知名校友、著名企業家舉辦相應的學術報告與講座,開展創業大學生創業經驗報告會,完善“全球大學生創業教育論壇”等系列大型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題活動的組織。
2.完善實踐能力培養平臺建設。完善“職業能力教練營”的平臺建設,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競賽活動,利用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學生科技作品大賽、大學生藝術節等以及各類社會調研活動,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廣闊的舞臺。舉辦“創業培訓班”,提高參加培訓的學生人數。資助學生參加大學生社會實踐世界杯競賽CSIFE)等活動,并將其建設成為學校創業教育的品牌項目。
3.探索開放的創業教育實踐系統建設。充分利用創業見習實習基地,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到企業中學習并參與管理,提高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建立高校、社區、企業息性互動發展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充分利用區域的企業、研究機構、專業科技服務機構,為學生開展創業實踐活動提供各種資源。
(二)培養高質量的師資隊伍,為創業教育改革提供有效保障
1.建設一支來源多渠道的專兼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隊伍的人員構成包括:一是校內專業教師。大力開展創業知識教育,激發研究生導師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創業教育活動提供個性化指導,為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師資支援。二是輔導員隊伍。籌劃同社會專業培訓機構一起制訂培訓方案,開展對輔導員集中培訓,使其成為合格的創業教育實踐指導人員。三是社會相關人士。其師資來源包括創業教育專家、企業人士、創業精英等,充分利用這一優質資源,充實與優化高校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結構。
2.建設一支質量水平高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通過加大經費投入,拓展培訓渠道,培養出一支高質量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讓教師參加創業教育論壇活動,與企業家進行交流溝通;引入專業的師資培訓機構,對相關教師進行強化培訓,學習相關知識技能,提高實施創業教育的相關能力。
3.開展基于具體課程的創業教育改革探索,形成全體教師的創業教育理念。將創業教育理念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這是創業教育取得理想成效的最佳路徑。為此,學校計劃通過教育思想大討論,通過積極的教學改革,樹立教師的創業教育理念,藉以形成實施創業教育的最大合力。
(三)改革教學管理機制,優化創業教育環境
學校在已取得的改革成果的指導下,以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為指導,實施全方位的教育教學管理改革,主要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在制度建設上,通過教師企業見習制度、產學研結合的教學制度、本科生創新活動計劃章程等相關配套制度的建設與實施,保障并引導創業教育的順利、有效開展。
2.在平臺構建上,通過創業教育平臺的搭建,為學生創業教育的開展創造有利條件。圍繞培養創業人才的需要,繼續深化開展創業學教育有影響的大學合作辦學,為師生的創業教育括動交流創造有利條件。
3.在項目支撐上,加大學校“創新創業基金”的投入,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項目體系建設。在學校勤工助學基地“創業孵化平臺”的建設過程中,為困難學生設置創業項目崗位;吸收盡可能多的學生廣泛參與項目;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充分利用學校國家大學科技園建立的“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為學校創業活動項目的開展提供有效的創新創業服務。
4.在科學研究上,大力提倡教師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問題開展研究,同時針對推進創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具體實踐進行理論探索,一邊進行實踐改革,一邊進行理論總結。
要著力營建一種人人尊重創新創業、個個積極參與創業改革實踐的大學創業文化氛圍。并努力實現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中的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創業教育“面”和“點”的結合,創業教育路徑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力爭推進創業教育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 王娜.大學生創新教育初探[J].教育探索,2007,(5).
[2] 單琳,董鋒.淺析文化素質教育對創新素質培養的影響[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7,(8).
[3] 邱小林,等.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4] 陳忠平.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大學生創業教育對策[J].煤炭技術,2010,(10).
[5] 馬莉,等.大學生社會實踐教程[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