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玲
山東工業職業學院思政部
解析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和應對手段
張秋玲
山東工業職業學院思政部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水平取得了飛速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許多新的機遇,筆者根據這一現狀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和方法。無論從宏觀還是從微觀的角度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都面臨著許多嚴峻的挑戰。國際和國內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需要更加有效的方法來加強和改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互聯網;心理對策;校園文化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任務之一,有助于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使當代大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思想。然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許多挑戰。目前的高校教育中主要的問題有:學生政治信仰迷茫,沒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團結協作意識不強,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心理脆弱且有很強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筆者感到新形勢帶來的挑戰。我們不但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宏觀角度:國內和國際環境的深刻變化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挑戰
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現代化建設,并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這些都對當今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實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心理狀態距離高校培養人才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
2、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地復雜的形勢對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F代大學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排華派不斷傳播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向學生潛移默化的滲透西方資產階級不正確的價值觀;我們的政治教育也受到了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念的沖擊,某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對大學生影響是不應低估的。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也滋生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嚴重影響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這些都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增加了很多難度。我國處在經濟發展的時期,矛盾也日益突出,學生與社會接觸的過程中也會受到許多負面的思想影響。例如一些公眾人物嘩眾取寵,狹隘的非主流意識也借機攻擊學生原本單純的思想。
3、中國經濟和社會的變化影響學生的思想,多元化的社會充斥著各種思想和價值觀,這就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幾年來,資本主義最終會被社會主義取代這種信念在個別學生心中的地位不是十分堅定,對于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問題,有很多學生也表現出了茫然和不確定。
4、互聯網與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對學生的生活學習的影響越來越廣泛,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ヂ摼W一些不健康信息往往也會乘虛而入,一些不良的思想文化借助于網絡迅速傳播,這給成長中的學生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網絡文化也具有隱蔽性,這一特點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的威脅。它的隱蔽性表現在任何人都可以匿名參與網絡討論,社會上普通的監督機制也無法有效的控制自由的網絡言論。由于虛擬網絡具有隱蔽性和自由性,西方思想的腐蝕也會趁虛而入,老師很難指導學生在網絡中的各種行為,這也是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
5、當代大學生有更鮮明的特點和個性,對事物的思考也使得學生思想的多元化也越來越明顯,為此我們應該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身素質有所下降。他們中的一些人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團隊合作能力和應對困難的能力不足,責任心也不夠強。
(二)微觀層面:改變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和教育對象本身多變性的挑戰
1、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極大的壓力,也有很多心理問題,抗壓能力不強,每個學生在思想和性格上存在很大的差異。現在許多學生想要融入社會的愿望非常強烈,但畢竟心理不成熟,容易產生情緒波動,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也非常復雜,更多獨特和多元化的思想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不斷的影響他們的思想。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高等教育進入了跨越式發展的階段,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一部分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學生之間也存在個體差異,各方面的原因形成了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使一些學生有很強烈的孤獨與失落感,這些都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健康問題。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是學習問題、人際交往問題、適應的情緒問題以及就業問題等,高校在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過程中往往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2、思想政治教育的協調性原則還沒有在高校教師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甚至有些大學已經不再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沒有貫穿于技能和文化教育的全過程。許多高校的教學與管理是彼此分開的。當前學生的教育管理仍然是名不符實,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導致相互推卸工作。
3、輔導員和班主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現在還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學生素質的參差不齊和學校的資源配置不均,導致教師疲于應付學生的事務。同時,思想政治老師缺乏學習和培訓的機會,影響其業務水平,也很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思想政治傳統的教育方法往往只注重形式單一的灌輸方法,沒有采用合適的教育方法,忽視了時代發展的特點和學生的個性差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科學。盡管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但是已經不適于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4、個別大學生黨員的先進性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高校學生入黨時有一些不正當的相互競爭現象,甚至有著越來越嚴重的趨勢,而這也成了學生黨員的問題之一。一些學生入黨后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不積極參加黨內集體活動,表現出了冷漠的情緒。
1、校園文化與素質教育在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起著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師也要提高自身素質,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利用網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網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現代學生的特點,創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傳統的教育方法是很多前輩們多年總結出來的精髓,我們不能完全摒棄,但是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特別是信息網絡的迅速發展,如果我們忽略了與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普及應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將會變窄。將傳統的教學方法通過信息網絡進行,我們可以加入各種現代化信息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利用網絡通信平臺,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我們可以通過各種網絡平臺(如QQ,博客和微信)與學生溝通,直接進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進行深入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使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愛國主義教育是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弘揚民族文化,也要抵制各種腐朽思想文化。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他們牢固樹立集體意識,堅信社會主義制度優越于資本主義制度。
3、利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等這些基礎教育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裝頭腦,引導大學生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高校也以此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4、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服務應該貫穿課堂教育的全過程。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依賴班主任和輔導員,其他院系專業的教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所以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要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提高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水平。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思想道德。
5、誠信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如果不能做誠信教育,那么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會取得太大的效果。目前有些不盡如人意的狀況在逐年增加,考試作弊現象嚴重以及頻繁的盜竊…這些現象令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十分頭痛,給我們的工作中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因此,誠信教育不僅是對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的要求,它也涉及到了我們每一個同學。誠信是一種道德規范,是道德的基礎,是人最基本的價值觀。
6、積極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緩解學生之間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更好地應對生活和社會的各種關系網。構建一個可靠的信息反饋機制和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學校應該動員一切力量,加強對學生心理的輔導。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能夠激發學生自我教育才是我們真正追求的教育”。教師可以通過提高學生自我意識實現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擴展,不斷創新觀念,提高科學管理水平,與學生家長溝通,及時反饋學生的表現,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支撐作用,全面幫助和促進學生的成長。
7、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的建設,按教育部規定的比例嚴格設置思想政治輔導員。同時學校的政治干部加強指導工作,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讓教師有學習和提升的機會,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高校的思想政治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輔導員也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思想上存在的疑慮,解決實際問題,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尊重學生,出現問題也不要總是過分指責,大學生的價值觀也要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起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
隨著社會形勢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會隨之改變,我們應該加強校園的文化氛圍,以此來影響和啟發學生參與教育的熱情,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大學生存在一些問題大多是由心理偏差引起的,這種“逆反心理”導致了學生我行我素不易接受老師的指導建議,所以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為現代社會培養高素質綜合型的人才。
[1]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Z].互聯網文檔資源,2012(12)
[2]關翠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有效性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9).
[3]陳旭.淺談影響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行為的因素及對策[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
[4]方鵬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12).
[5]王冬梅,繆國龍.大眾傳播載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論文,2010(3)
張秋玲(1965-),女,山東淄博人,本科,山東工業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