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珍
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昌黎鎮何家莊完全小學
重視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提高學生非智力素質的核心
李曉珍
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昌黎鎮何家莊完全小學
小學數學素質教育,可以分為文化科學素質、智力素質、非智力素質、思想素質教育四個方面。數學教學是以學生的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識過程,既要重視傳授知識,發展智能,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非智力素質。非智力素質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對小學數學來說,“性趣”是諸多因素中的核心。
數學教學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當學生對數學發生興趣時,便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反之,就會把學數學當成一種負擔,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關鍵。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以下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在教學中,往往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數學老師總是喜歡數學學得好的學生,和數學學得不是最好,但是積極努力去學的學生,這告訴我們,學生對數學的愛要靠老師的愛去激發,去喚起。老師只有愛學生,才會了解和信任學生,激發和幫助學生,與學生交朋友,這樣就能創造一個寬松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由于老師對學生的愛能喚起學生對老師的愛,學生由愛老師,而愛老師所教的課,因而學生對這門學科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誘發起學生愛學這門課的內在動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維活動常常是由問題開始的。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的、有意識的圍繞知識的關鍵置疑,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對所學知識的興趣,調動起學習的熱情。這樣學生會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一種需要,主動地去接受知識,而不是把數學當作一種負擔。如教學“比例尺”時,老師指著地圖問學生,“暑假我們坐火車去北京旅游,火車每小時行走60公里,你能從地圖上算出昌黎縣到北京的距離和所用的時間嗎?”學生為難了,產生了疑問,學生很想知道,怎樣才能算出這兩個城市之間的實際距離,和所用時間。學生們帶著這個懸念,進入學習比例尺的過程。教師抓緊時間引出新課。這樣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被引發了,“自我需要”的求知欲驅使學生集中精力思考,積極主動去學習。
小學生天生好動,好玩,教學中要利用學生好動的生理特點,根據知識的特征,開展游戲活動,寓知識教學與活動之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如一年級學到5的認識時,先學習序數。如果教師簡單的講“第一、第二……,表示順序的數叫序數”。這樣抽象的講解,學生無法理解,也就掌握不了。序數概念不掌握還容易和基數搞混。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講知識的傳授以游戲的方式出現,效果就會很好。課堂上教師點5個小朋友表演賽跑,當老師宣布停止并問學生第一名是誰,第二名是誰……,學生按順序說出第一名到第五名,老師及時提醒學生“5”與“第五”的關系和區別。如此不知不覺地把基數和序數的聯系和區別融于游戲之中,學生在歡快地氣氛中學到了抽象的知識。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為主,而教學的特點之一是它的抽象性,如果把抽象的知識寓于各種具體、形象的操作之中,達到把抽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目的。教學“5”的組成時,老師問“5這個數由哪兩個數組成,你們用自己準備的小棒擺擺看,有幾種擺法?你是怎樣擺的,看誰擺的又快又好。”小學生的求勝心和表現欲促使他們積極動手去擺,老師巡視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按要求、按順序擺出。學生很快擺出“5”的幾種組成,并口述擺5 5 5 5出的結果。即4 1、2 3、3 2、4 1。學生擺的時候,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就在這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中做到腦、手、眼、口同時并用,使學生很快掌握了“5”這個數字的組成,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新穎的導語,不僅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而且能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沉浸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
一次上課,我對同學們說:“今天,我遇到了智慧老人,他邀請同學們到他的智慧宮做客,但有一個條件,就是要闖過他設的五個關口。”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他們急于想知道這是五個什么樣的關口。我接著說:“每個關口的題目都是根據我們第一單元所學的內容設計的。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闖過關口?”“有!”同學們信心十足,齊聲回答。這節課就在這種情境中開始了。
小學生興趣廣泛,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心情愉快的去學習。為幫助學生順利闖關,我先帶領學生對本單元的內容進行了較為系統地整理。
例如,為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和長度的區別,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題目。判斷:直徑是4分米的圓的周長和面積一樣大。(幻燈片展示)題目剛打出來,學生立即活躍起來,有的說對,有的說不對,但又不知道怎樣才能說清楚。這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時機,我借助圖片及手勢,說明周長是圓一周的長度,面積是圓面積的大小。沒等我說出答案,學生就得出了:這道題不對。這樣,學生不僅進一步鞏固了對公式的理解和記憶,而且明確了長度和面積的區別。
在圓的面積上練習題目較多,在安排上我把練習題分成五部分,每一部分分為一關,從基本練習開始,不斷提高要求,使學生愿意練,喜歡練。在濃厚的興趣中達到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目的。
第一關,填空和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鞏固、掌握本單元的概念。
第二關,對公式的理解。口算和筆算相結合,加深學生對公式的理解,溝通本單元知識的內在聯系。
第三關:討論解答。用兩根都是628厘米長的鐵絲圍成正方形和一個圓,哪個面積大?
首先引導學生討論:用628厘米長的鐵絲圍成正方形,628厘米是正方形的什么?圍成圓后,是圓的什么?然后放手讓學生解答,看誰算的又對又快。最后使學生明確:周長相等的正方形和圓,圓的面積大。
第四關:求陰影部分的面積。
使學生明確已知什么。會運用公式正確計算。
第五關:直觀教學法。出示實物:圓紙片、茶杯。怎樣計算圓紙片和茶杯上口的面積?這個練習,目的是使學生能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鞏固所學知識,熟練掌握計算圓的直徑、周長、面積的方法。
學生興趣的培養,起決定作用的是教師。教師不僅教數學,更要愛數學,以對數學的愛去熏陶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熱愛數學,把學習數學當成一種享受和快樂。
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應該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使學生由被動為主動,更讓他們富有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