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來喜++汪東源++趙金霞
摘 要:近幾年,電解鋁行業在經濟利益的推動下過度擴張導致產能過剩,利潤低迷。針對現實,尤須從宏觀角度把握中國電解鋁產業產能過剩情況,才能真正認識中國電解鋁產業產能過剩原因之所在,為政府及電解鋁企業提供正確的解困對策。
關鍵詞:電解鋁產業;產能過剩;鋁土礦缺口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3-0048-02
近幾年,電解鋁行業在經濟利益的推動下過度擴張導致產能過剩,利潤低迷。所以針對現實,尤須從宏觀角度把握中國電解鋁產業產能過剩情況,才能真正認識中國電解鋁產業產能過剩原因之所在,為政府及電解鋁企業提供正確的解困對策。
一、電解鋁產能過剩與價格不共謀驗證行業整體困境
(一)全國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
1.電解鋁行業負利運行,鋁土礦缺口對電解鋁的發展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電解鋁產能達到3 210萬噸,產量2 490萬噸,在建產能仍有300多萬噸,總量約占全球產能的50%,遠遠超過“十二五”規劃的2 400萬噸目標。目前實際產能利用率僅有77%,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產能過剩,加劇了電解鋁市場競爭的慘烈程度,拖累了市場價格,導致全行業大面積虧損,閑置資產超過1 400億元,電解鋁企業的虧損面已經超過90%,全行業都在負利運行。2014年以來,電解鋁價格持續下滑,中國最大的電解鋁企業中國鋁業一季度甚至出現10.88億元虧損額。
2.電解鋁產業集中度低,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當前中國電解鋁產業呈現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產業集中度不高,企業小而分散,而產業集中度低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不高,重復研發、重復建設問題嚴重。工信部稱,“十二五”期間中國將以電解鋁、鋼鐵、醫藥等八大行業為重點,全力推進優勢企業強強聯合、跨地區兼并重組、境外并購和投資合作,提高產業集中度。中鋁公司近幾年在國內外并購重組較為積極,收購銅業資產,成立中國銅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在2010年將旗下的云南銅業、秘魯銅業、上海銅業、華中銅業、洛陽銅業和昆明銅業總計600億元的資產全部注入中國銅業。業內人士預計,未來經過兼并重組,國內電解鋁企業可能會從目前的一百多家降至二三十家,生存下來的企業將瓜分目前國內2 000多萬噸電解鋁產能。
(二)國內電解鋁價格沒共謀
電解鋁企業用電量高,電力成本在生產中占比較大,每生產1噸電解鋁需要14 000度電,這讓很多電解鋁企業選址不得不考慮電價水平。電力成本占據電解鋁成本的40%左右,是制約電解鋁盈利的最大因素。由于國家持續加大利用電價杠桿對電解鋁產能的淘汰力度,眼下已導致河南、山東等產能大省的大多數電解鋁企業陷入困境。2013年,一些省區甚至對電解鋁行業上調了兩次電價。尤其是2013年12月1日起,國家發改委上調電價后,全國平均銷售電價上調0.03元/度,進一步加大電解鋁行業虧損程度,可以說“電價定生死”。電解鋁企業為了生存,紛紛向西部轉移,如在三門峽鞏義等一帶密集分布的鋁加工企業,因為當地電解鋁廠減產或停產,他們開始從外地購入重熔鋁錠,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貨源回流現象。伴隨上述電解鋁產能大省進一步對電解鋁企業實施差別電價力度的加大,未來會有更多的電解鋁產能向電價更低的西北地區轉移。電價相差5分錢,足可以把一個先進企業的所有管理、技術優勢全部抹殺掉。
二、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使得企業重負且衍生廣泛
1.電解鋁產業自身不堪重負。中東部地區有570~600萬噸的產能,由于缺乏低廉的電力,沒有競爭優勢而虧損運行,特別是河南、貴州、廣西、四川、山西等地,這些地區的產能并不落后,淘汰沒有法律依據,企業不到現金流完全斷掉,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自身,很難自愿退出。
產能過剩帶來的鋁土礦資源不堪重負、環保壓力驟增、信貸風險加大、企業現金流中斷等一系列問題,引發中央、行業協會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警覺。
2.電解鋁產業鏈影響廣泛。資料顯示,每生產一噸電解鋁,需要消耗兩噸氧化鋁,0.5噸陽極炭素,用電約為15 000Kwh。以年產20萬噸電解鋁為例,每年氧化鋁需求為40萬噸,炭素10萬噸,耗電30億度,用工1 500人左右。如果停產,氧化鋁、電網、發電廠、炭素、石油焦、煤炭、運輸物流等行業會引起連鎖反應,再加上富余人員流向社會,帶來復雜的穩定、就業等社會問題。這些負面影響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產能達到新的平衡??墒牵胶馊斡墒袌稣{節將遙遙無期。
從反面分析,電解鋁產能過剩,如果使過剩產能的企業倒閉,又有三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在許多地方電力—電解鋁—鋁加工已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電解鋁關閉了,上下游怎么辦;二是這部分產能多為最近幾年新建或改擴建,欠銀行許多貸款,關閉了銀行貸款如何還;三是地方政府就業壓力大,企業關閉后維穩任務加重。在國家沒有出臺產能退出政策前,只能這么熬著,等著……
三、全國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原因分析
近幾年,國家各部委下發的控制電解鋁產能過剩的文件有近20個之多,從取消電解鋁企業優惠電價,多次上調大工業用電價格,到《鋁工業準入條件》、《鋁工業規范條件》,再到化解產能過剩指導意見、實施階梯電價,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土資源部、環保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也為此召開過無數次專題會議,旨在遏制、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矛盾。以上這些措施應該說起到了一些成效,但總的來說成效不大,與政策預期的成效差距很大,這是基于以上措施還主要是頭疼治頭、腳疼醫腳的措施,對電解鋁行業困難的原因把握不準,致使這些措施成效不大。
(一)電解鋁技術日趨成熟使得行業進入門檻低
電解鋁產能過剩的主因之一是其行業技術特點決定的,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走到今天,電解鋁技術已經日漸成熟,行業的技術門檻很低,建設周期越來越短。同時,電解鋁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200kA、300kA、400kA等大型預焙陽極電解槽相繼建成投產,技術裝備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并通過鋁電解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及應用,電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續降低。所以,電解鋁技術成熟、行業門檻低、建設周期短。
(二)電解鋁投入產出見效快使得各地方政府惡性競爭
前些年鋁市場價格高,投入產出見效快,中字頭的企業、地方企業、民營企業都來瓜分這塊蛋糕。看到電解鋁的回報如此之大,煤炭企業、發電企業、紡織企業、飼料企業也不甘落后,無論商業巨頭還是村辦企業,都紛紛躋身電解鋁行業來湊個熱鬧。體量巨大的電解鋁(也包括其他有色金屬)由于投資額度高,產出比大,對地方經濟的帶動性強,從過去直到今天,一直受到地方各級政府的熱烈歡迎,出于財政、稅收、就業的種種考慮,地方政府通過設立工業園區、給予土地、稅收優惠等特殊政策,拋出橄欖枝,把電解鋁企業敬為上賓,無形中為電解鋁產能過剩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政績考核體制助推了電解鋁產能過快增長
受以GDP增長為主的政績考核體制和財政分權體制下地方經濟利益影響,部分地方政府通過特殊政策過度刺激電解鋁大體量投資,助推了電解鋁產能過快增長。
(四)電網的強勢壟斷加劇了電解鋁產業產能過剩
受中國電力體制,特別是電網的強勢壟斷經營影響,發電企業的上網電價與網售電價價差過大,在資本逐利驅動下,發電企業和煤炭企業紛紛介入鋁行業,通過煤電鋁一體化發展,賺取電價差利潤,加劇了電解鋁產能過剩。近年來,中國電價連續上漲,電力成本占鋁冶煉總成本近50%,電價成為電解鋁企業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而企業的科技創新、管理提升等貢獻作用顯得微乎其微。
比如河南有的電解鋁企業核算用電成本,山東工業企業的入網電價是0.439元/度,而河南電解鋁企業的入網價格則達到0.64元/度;按現在噸鋁的市場價格14 300/噸計算,每噸鋁河南企業要比山東企業多掏2 800元的電費;即便是自備發電機組項目方面,河南電解鋁企業的自發電又比其他省份每度電多掏6分錢,合計下來每噸鋁又多掏電費800元,如此一算,僅在電價一方面,河南的噸鋁成本就比山東多了3 600元。再如,電解鋁長久以來一直處于賣方市場,鋁廠的鋁錠和鋁液基本不愁銷路。雖然近年來由于成本上漲,鋁廠的利潤受到擠壓,但因為隸屬于電力集團,以豫港龍泉電解鋁企業為例,其生產在電力保障和成本上具有一定優勢,企業內部發電成本約0.44元/千瓦時,即使算上國家電網的過網費也比一般企業工業用電低不少。
(五)調控措施不到位致使行業逆競爭
調控措施不到位,查處力度不夠,只能調控守法合規企業,對違法違規項目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最終結果是,嚴格執行審批程序的行業骨干企業失去公平競爭環境,違法違規產能卻在急劇增長,具備了行業競爭優勢。
(六)對專有技術保護不到位使得電解鋁行業低價復制擴散
電解鋁企業對專有技術保護不到位,政府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不健全,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力度不夠,電解鋁專有技術被零代價無限制地轉移擴散,例如,全國電解鋁廠的設計主要由沈陽鋁鎂設計院、貴陽設計院等來做,企業找上門,只要給設計費就做,所以,這勢必導致電解鋁專有技術被零代價無限制地轉移擴散。電解鋁產能嚴重過剩加劇了電解鋁行業的惡性競爭,導致全行業負利運行。
參考文獻:
[1] 蔡松鋒,張鵬.化解電解鋁產能過剩的思考[J].宏觀經濟管理,2014,(4):39-40.
[2] 楊燕青.解開電解鋁的死結[J].中國有色金屬,2014,(7):40-42.
[3] 趙秀富.從電解鋁產能過剩看市場配置資源的必要性[J].中國金屬通報,2014,(2):2.
[4] 韓有成.淺論西部地區大型電解鋁發展的優勢與不足[J].科技創新導報,2014,(6):109.
[5] 文獻軍.如何化解電解鋁過剩產能[J].小康·財智,2014,(54):23.[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