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北京與天津區域經濟的互動發展,是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雖然理論界和經濟管理部門都認識到了這種聯動的重要性,但對于如何增加聯動效應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鑒于此,利用文獻研究和理論分析,探尋北京與天津的聯動關系和發展空間。
關鍵詞:京津;區域聯動;產學研;協同模式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3-0066-02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描述
1.國內研究現狀描述
產學研合作的組成單元在各個地區大致都相同,一般是由高等院校(university)、科研機構(research institute)和產業(industry)相互配合,基于各自的發展,發揮各自的優勢,結合彼此的資源,形成強大的教育、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系統,并在相互的運行過程中體現出先進、創新等綜合優勢。
國內對于產學研協同模式的理論研究包括價值鏈理論和系統動力學理論等。價值鏈理論是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認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
系統動力學是福瑞斯特教授于1958年為分析生產管理及庫存管理等企業問題而提出的系統仿真方法,是一門分析研究信息反饋系統的學科,也是一門認識系統問題和解決系統問題的交叉綜合學科。從系統方法論來說:系統動力學是結構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和歷史的方法的統一。張健運用系統動力學方法對產學研與城市創新進行了理論與實證研究[1]。
中藥產業指在國民經濟中從事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和基礎的醫藥和保健產品的生產、經營、研究及其相關經濟活動的集合。中藥產業既是傳統產業,又是新興產業,在國內外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為中國的傳統產業,國內學者基于不同角度對中藥產業進行了研究。豐志培[2]基于產業創新理論,指出中國中藥產業目前面臨的四大問題,并針對各問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李劍等[3]剖析了目前中藥產業的結構鏈,認識到中藥產業鏈的特點后提出中國應順應中藥產業的發展要求,構建和諧產業鏈。陳靜[4]對中國中藥產業發展的國際化以及中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產業集中度進行了實證分析。馬愛霞等[5]在新醫改期間回顧了中國發展中藥產業的相關政策,對其近十年來的發展指標進行了實證分析,指出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路上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馬津京[6]對四川省中藥產業產學研模式進行研究,在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開展產學研合作的經驗基礎上因地制宜地提出適合當地中藥產業發展的產學研模式。
產業聯動指在一個區域的產業發展中,不同地區通過產業結構的戰略調整,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體系,實現區域內產業的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從而達到優化區域產業結構、提升產業能級、增強區域產業競爭力的目的。在對聯動發展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區域經濟發展相關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區域一體化發展強調區域的聯動發展,實現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區域聯動發展的實質是區域的分工與合作,區域聯動發展可以實現各方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將分散的生產要素按最優結構整合成新的生產力,取得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綜合效益。區域雙方(如京津)各有自身優勢,二者之間也存在著開展分工合作、互相借助對方優勢實現聯動發展的可能性。
一些學者也對區域產業聯動方面進行了研究,王由禮[7]探討了區域經濟聯動與互動的區別,提出實現區域經濟聯動與互動所需的政策基礎,并為實現區域經濟聯動與互動提出具體建議。王海飛[8]以區域聯動視角,為蘭州—西寧經濟區的崛起提出合理的戰略構想,并給出具體實施措施。張永領[9]對中國經濟區的應急資源進行區域聯動研究,提出實現應急資源區域聯動的三種模式,即一體化模式、合作模式和協作模式。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的發展。中國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基礎薄弱,選擇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中華民族徹底擺脫貧困、創建高度文明的明智選擇。中國科學院《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1999年)提出,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實現三大目標,實現人口規模的零增長,實現能源消耗的零增長,實現生態退化的零增長。
2.國外研究現狀描述
國外研究認為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產業發展模型為以知識為基礎的創新密集模式。知識資本可以為制藥產業生產力和效益的長期發展創造環境,并提升其創新能力。
這也看出產學研合作的重要性。國外產學研合作的成效已體現在經濟效益中。已有實證研究證實制藥企業有79%的市場價值來自于研發投入[10]。而制藥行業之所以產學研合作程度較高,是因為行業的研發強度大、知識產權制度較為完善。國外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歷史已久,已形成相對較為成熟的體系,如美國的科技工業園區模式、英國劍橋模式、德國的Fraunhofer聯合體模式、日本的國立大學模式和韓國的共同研發模式等[11]。以美國為例,美國醫藥市場參與主體包括醫藥企業、學研機構、政府、風險投資機構、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等,其中醫藥企業是美國制藥市場新藥研發的創新主體。各參與主體在醫藥產業利潤驅動及政府良好政策環境下,形成制藥市場創新的良性循環[12]。
增長極理論也被許多學者應用于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中。增長極概念最初是由法國經濟學家弗郎索瓦·佩魯(Francois Perroux)提出來的,他認為,如果把發生支配效應的經濟空間看作力場,那么位于這個力場中推進性單元就可以描述為增長極。增長極是圍繞推進性的主導工業部門而組織的有活力的高度聯合的一組產業,它不僅能迅速增長,而且能通過乘數效應推動其他部門的增長。因此,增長并非出現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強度首先出現在一些增長點或增長極上,這些增長點或增長極通過不同的渠道向外擴散,對整個經濟產生不同的最終影響。
二、研究現狀述評
綜上所述,國外對制藥產業發展、產學研合作協同模式和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進行了豐富研究,實證資料較為充盈。國內產學研理論和實證研究已步入正軌,并已涉獵制藥行業。但將產學研合作協同模式定位于中國特色的中藥產業,并結合雙城聯動機制進行探索的研究甚少。現有研究多集中在以上議題的某一方面,或是全國某地區的中藥產業發展上,未對促進多個地區中藥產業聯合發展的產學研模式做深入探索,所以基于以往研究綜述,基于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京津雙城聯動基礎上的中藥產學研合作協同模式探索具有現實和理論意義,可為產業領域研究、合作模式研究、產學研創新研究和區域協調發展研究提供實證資料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張健.產學研合作與城市創新[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1-5.
[2] 豐志培,常向陽.中國中藥產業發展的問題與管理措施[J].科技管理研究,2009,(8):6-9.
[3] 李劍,楊明,何倩靈,等.論中藥產業鏈的構建[J].中草藥,2010,(8).
[4] 陳靜.中國中藥產業國際化及國際競爭力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11:11-45.
[5] 馬愛霞,鄒子健,符一男.中國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1,(33):412-416.
[6] 馬津京.四川地區中藥產業產學研聯盟的對策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2012.
[7] 王由禮.論經濟的區域聯動與良性互動[J].江海學刊,2003,(6):59-64.
[8] 王海飛,張志強.基于區域聯動視角的蘭州—西寧經濟區的崛起[J].甘肅社會科學,2012,(1):194-198.
[9] 張永領.應急資源的區域聯動研究[J].經濟與管理,2011,(6):91-95.
[10] Narin,F.,Hamilton,K.S.,Olivastro,D.The increasing linkage between U.S.Technology and public science[J].Research Policy,1997,
26:317-330.
[11] 祝東偉.國外產學研合作典型模式的研究與啟示[J].中國科技產業,2006,(12):78-81.
[12] 蔣曉萌.國外制藥企業新藥研發模式及分析比較[J].經濟研究導刊,2012,(23):36-38.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