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學院三下鄉小分隊課題組
摘 要:農戶小額貸款自開辦以來,為農民脫貧致富給予了很大的支持,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貸款抵押物單一、貸款風險大等問題。應從多角度對農戶小額貸款的發展制約因素進行調研,針對其特點進行具體分析,進而提出合理的解決建議,促進農戶小額貸款經濟的良性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戶小額貸款;經濟效益;農戶資金利用;河北省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3-0128-02
農戶小額貸款是農村信用社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影響力大的基本業務,也是農村信用社貫徹落實合作性原則,服務于“三農”,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具體體現。這項業務開展效果如何?存在那些問題?為此,我們對行唐縣翟營鄉小額農貸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
本分隊運用實地調研的方法對石家莊市行唐縣翟營鄉進行了調研,走訪了當地政府、農村信用合作社、奶牛養殖小區,以鄉政府工作人員、農村信用合作社工作人員和村民為調研對象,采取問卷法、訪談法、統計分析法等調查方法進行具體研究。本次調研發出調查問卷200份,收回200份,有效調查問卷為198份。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并參考了大量文獻,得到了很多詳實確切的數據。
一、行唐縣翟營鄉經濟及農戶小額貸款發展現狀
1.經濟發展概況。翟營鄉屬半平原半丘陵農業大鄉,西鄰磁河,地下水資源豐富,距石家莊不足60公里,并且有高速公路連接;石家莊存在多家乳制品企業,君樂寶等企業總部設立在石家莊,而蒙牛、伊利等知名大品牌也在石家莊設有奶源基地。翟營鄉的村民抓準時機,積極利用農戶小額貸款,在2008年之前發展起散戶奶牛養殖產業,以滿足乳制品企業的需求;在2008年后在不適宜種植的丘陵地區建立起奶牛養殖小區,達到規模經營,現已形成翟家莊村和北翟營村等八個奶牛養殖小區。
2.農戶小額貸款發展特點。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翟營鄉在當地政府和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共同努力下,于2014年6月底實現了農戶小額貸款放貸總額2 000萬元的目標。
當地農戶小額貸款分為: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農戶抵押貸款三種。至2013年底,翟營鄉農戶小額貸款共1 867萬元,其中聯保貸款共1 195萬元,占比64%;抵押貸款共578萬元,占比31%;信用貸款共94萬元,占比5%。并且隨著農戶人均收入的增長,翟營鄉農戶小額貸款不良貸款率逐年下降。
目前,翟營鄉農戶小額貸款主要以5萬元以下為主,農戶信用貸款數額不得超過5萬元,聯保貸款數額上限為30萬元。調查顯示,翟營鄉農戶小額貸款金額1萬至5萬元占比86%;5萬至15萬元占比7%;15萬至30萬元占比5%;1萬元以下占比2%。而其到期時間以一年期與二年期為主。
但是農戶小額貸款在當地的普及率較低,在受訪人群中,近70%農戶從未使用過農戶小額貸款,其中近80%農戶從未考慮過農戶小額貸款,還有近16%的農戶申請過但未成功,申請沒成功主要是由于當地信用社要求農戶取得貸款時,需要用商品房作為抵押品,農戶自己的宅基地房產則是不允許作為抵押品。農戶缺少抵押品,因此,不能申請到農戶小額貸款或者是獲得較少額度的貸款。
二、行唐縣翟營鄉發展農戶小額貸款的制約因素
1.當地農戶小額貸款發放機構單一。調研顯示,當地農戶小額貸款的取得大部分集中在農村信用合作社,所占比重在79%左右;郵政儲蓄和農業銀行農戶小額貸款的發放比重約為17%。農戶小額貸款方法機構過于集中,不足在對農戶小額貸款市場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促進農戶小額貸款的完善發展。而農村信用合作社實力難以抵御農戶小額貸款市場的總體風險,整個市場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2.抵押物過于單一導致供求失衡。以翟營鄉信用社為例,2013年累計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抵押貸款為237萬元,占申請戶數的72%,未能滿足農戶的需求,供求缺口仍很大。經走訪得知:目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存在評定難度大、金額小的情況,農戶聯保貸款則主要針對于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農戶,大部分弱勢農戶享受不到農戶小額貸款所帶來的好處。農戶所擁有的土地、林權、技術、農具等都無法作為抵押品,信用社僅以商品房屋所有權作為抵押貸款的抵押物。這導致農戶因無抵押品或者抵押品不足而無法獲得小額貸款,限制了農戶的迅速致富,農戶小額信貸市場的資源也得不到有效利用。
3.貸款風險較大,資金使用效率不高。農業本身屬于高風險行業,由于農業投入有限,基礎設施薄弱,對市場風險難以做到十足的預防,所以至今農業生產仍不能保證旱澇保收,年年盈利,農業生產一直存在較大隱患,這也直接影響到農戶貸款使用效率的低下,農戶不愿意甚者不敢投資農業等相關產業生產。
同時從農戶小額貸款使用效率來看,盡管近幾年不良貸款呈現回落跡象,但仍占農戶小額貸款余額的0.908%。而且農戶小額貸款中還存在“倒約換據”的隱性不良貸款,這部分貸款在農戶小額貸款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農戶小額貸款質量問題不容樂觀。這樣的情況會使農村信用合作社在發放貸款時的風險增大,為了減少風險損失,信用社會提高農戶貸款的條件,增加了農戶使用小額貸款的成本,降低了經濟效益。
三、有效拓展行唐縣翟營鄉農戶小額貸款業務的措施
(一)從金融機構進行考慮
1.創新金融工具和貸款抵押物,拓寬農戶參與小額貸款的渠道。目前,農村信用合作社推出農戶小額貸款,但是對于現存的小額貸款市場明顯是不夠的,在申請過農戶小額貸款但未成功的人群中,因抵押品不足而為申請成功的仍占80%之多。農村信用社等農戶小額貸款發放機構應該加強金融工具的創新,尤其是針對弱勢農戶方面,應加大對弱勢農戶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創新貸款抵押物的種類,允許弱勢農戶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用農業器具、林權、技術等作為擔保。
2.增強農戶小額貸款的靈活性,減少借貸手續。合理運用貨幣政策,使農戶小額貸款在使用上更具有靈活性。各地金融機構可以依法根據各地實際需求確定貸款額度和期限,適當降低農戶小額貸款利率,滿足農業生產的合理需求。在借貸時間問題上可以依據借款人的信用等級實行梯度制度,信用越好,借款時間可以越長。同時,在保證貸款指令的前提下應當進一步簡化貸款手續,給農民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
3.加快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一是進一步加強農村信用建設,充分運用各種輿論工具,開展以“誠實守信”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使農民自覺遵守市場經濟秩序,樹立起良好的信用觀念。二是利用互聯網與計算機技術,盡快建立個人信用系統,完善個人信用基礎數據庫,以個人信用為突破,有效解決農村信用低下的問題。三是對農村金融的職能重新界定,形成農業發行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的農村經濟服務的體系,充分發揮各銀行在農村經濟方面的優勢,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改變目前農村信用社在小額貸款發放領域一家獨大的局面。
(二)從政府方面進行考慮
1.加強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引導,培養高文化科技素質的現代農民。加快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改善農業經濟增長方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育支柱產業為著眼點,抓好生產基礎建設,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拉長農業產業鏈,及時進行信息公布,提供及時的市場信息,為農戶小額貸款的合理投放奠定市場基礎。同時也要建立多方位農戶科技培訓體制,改變農業科技推廣和傳播方式,加大農村信息化水平建設力度。以多種形式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和農業科技培訓,組織農民學習先進實用技術,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最大限度地保證農戶的農業貸款能夠最終達到實現收入增加的目的,并保障能夠真正實現可持續增長。
2.完善擔保體系,增加農戶小額貸款的發放比率。針對“三農”特點,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采取靈活的擔保方式,努力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一是加快政策性擔保公司的發展,發揮政策性資金的引導作用,采取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參股等方式,盡快做大做強政策性擔保公司;二是大力支持商業性擔保機構開展農村擔保業務,積極推動擔保機構并購重組,形成擔保規模效應;三是探索發展自律互助性的信貸擔保組織形式,進一步落實擔保責任,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擔保成本,解決“三農”發展中抵押擔保不足的問題。
3.積極探索建立農業貸款補償機制,轉移信貸風險。一是大力推進農業保險業務,積極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政府應鼓勵保險公司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業務,鼓勵農戶積極參與農業保險,消化自然災害給農民帶來的經濟損失適應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二是嘗試農業信貸風險補償。在財政預算許可的情況下,試辦對農業信貸風險的補償,每年從財政預算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建立農業補償基金,用于對農業信貸實現風險的補償。
通過本分隊的此次實地走訪調研,我們發現,目前農戶小額貸款市場相對于之前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還有很多實際的缺陷和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戶小額貸款的實際效益,我們希望政府、金融機構、農戶可以全方位對農戶小額貸款進行扶持利用,以達到農戶小額貸款效益最大化,從而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銀行元氏縣支行課題組.對元氏縣農戶小額貸款實施情況的調查[J].河北金融,2008,(10):41-43.
[2] 梁艷旭.淺談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貸款現狀和出路[J].山東紡織經濟,2013,(12):48-49.
[3] 陳中賢.關于農戶小額貸款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武漢金融,2012,(7):61-63.
[4] 馬春榮.加強農戶小額貸款管理的措施[J].現代金融,2011,(3):24.
[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