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琦 劉承芳 張林秀 周 歡 史耀疆
1.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 100101 2.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100049 3.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 四川成都 610041 4.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實驗經濟研究所 陜西西安 710119
?
·衛生服務研究·
農村婦女主任對當地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服務的評價及其影響因素
周 琦1,2劉承芳1張林秀1周 歡3史耀疆4
1.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 100101 2.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100049 3.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 四川成都 610041 4.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實驗經濟研究所 陜西西安 710119
目的:研究我國貧困農村地區婦女主任對當地不同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服務(醫療設備、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和態度)的滿意度評價及影響其評價的相關因素。方法:自行設計問卷,采取整群分層隨機調查方法,選取四川、甘肅和云南3省,14縣(區),120個鄉鎮,993個農村的婦女主任作為調查對象,就其對當地不同衛生機構(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縣婦幼保健站、縣醫院)孕產婦保健服務評價進行調查,并基于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影響村婦女主任評價的因素。結果:在醫療設備和醫務人員技術水平方面,衛生機構的級別越高,村婦女主任對其評價越好。在醫務人員態度方面,衛生機構越基層,村婦女主任對其評價越好。影響村婦女主任對不同衛生機構醫療設備、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和態度評價的相關因素包括本村孕產婦保健基本情況、村婦女主任個人特征、村級社會經濟情況。結論:農村婦女主任對當地不同衛生機構提供的婦幼保健服務總體較為滿意,影響村婦女主任對衛生機構醫療設備、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和態度評價的相關因素因衛生機構的層級而異。通過提高農村基層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服務的醫療設備和技術水平、改善縣級衛生機構醫療人員的服務態度、加大農村孕產婦保健服務的供給力度、重點扶持農村婦女主任開展孕產婦保健工作、強化農村婦女主任孕產婦保健知識的宣傳和培訓以提高農村婦女主任對不同衛生機構的滿意程度。
村婦女主任; 衛生機構; 孕產婦保健; 影響因素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我國衛生服務體系的網底,承擔著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職能,對保障和改善居民健康狀況具有重要意義。[1]婦幼保健作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一級項目,通過孕產婦系統管理、產前檢查、產后訪視等,對廣大孕產婦的疾病預防、診療及護理等具有積極作用。[2]
農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是我國基層衛生服務組織的提供主體,[3]而縣級綜合性醫院和縣婦幼保健站則是農村地區提供孕產婦保健服務的主要力量。[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將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作為醫藥衛生體制重點改革內容之一。[2]實施該改革以來,基層衛生服務體系的功能有了明顯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開展比例超過了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然而,我國東西部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特別是婦幼衛生保健工作之間卻存在著較大差異。[5]2011年衛生部醫改監測評價項目的調查顯示,西部地區有81.7%的鄉鎮衛生院開展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顯著低于東部地區的87.4%。[1]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西部地區無疑是短板。
如何進一步改善西部地區基層公共衛生服務的提供情況,切實提高采用率,消除短板?針對這個問題,現有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基本衛生服務功能的開展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6]相關研究發現影響基本衛生服務功能開展的因素包括社會經濟因素、[7]醫療保障制度因素、[8-10]衛生人力資源因素[11,12]等。另一方面是專門針對農村孕產婦保健服務的采用現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相關研究指出影響農村孕產婦采用保健服務的因素主要有孕產婦年齡、文化程度、職業、經濟收入、就醫距離、生育活產兒數、是否主動獲取保健知識、母嬰保償制等。[13-17]
從上述文獻可以看出,對于不同衛生機構服務功能的研究,現有文獻主要集中在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這兩類基層衛生機構,但是對縣婦幼保健站及縣醫院的衛生服務功能的分析較少。與此同時,對孕產婦保健服務的采用現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主要針對孕產婦本身展開,而對于負責農村婦幼保健工作的村干部(以下簡稱“村婦女主任”)的調查研究幾乎沒有。
在我國,村婦女主任是農村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是農村婦女集體利益的代表者,維護農村廣大婦女的合法權益,反映婦女的意見、建議和要求,普及婦幼衛生保健和優生、優育、優教等知識。[18]村婦女主任直接面對本村育齡婦女,是農村婦幼保健工作的前沿陣地。她們對當地不同衛生機構提供的孕產婦保健服務的評價代表了農村廣大孕產婦的基本權益,反映了她們的心聲。由村婦女主任集中反饋的評價能更有效地被上級政府部門接受和采納,有助于改善當地衛生機構在孕產婦保健服務方面的水平,為廣大農村婦女謀福利。
農村基層各衛生機構在孕產婦保健方面的醫療設備供給、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和醫務人員服務態度是衡量其孕產婦保健服務提供質量的重要因素。[4]因此村婦女主任對當地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服務的評價,具體在醫療設備、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和態度的評價至關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于2012年6月對四川、甘肅、云南三省貧困農村地區的村婦女主任展開調查,希望為改善貧困農村地區婦幼保健狀況,制定良好的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計劃提供依據。
1.1 資料來源
研究數據來源于四川、甘肅和云南3省、14個縣(區)、120個鄉鎮的問卷調查。研究對象是村里主管婦幼保健工作的村干部,即村婦女主任。抽樣工作分以下三步進行。第一步,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協助下,選取四川、甘肅和云南的14個項目縣作為樣本縣。第二步,從每個樣本縣選取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住院分娩服務的鄉鎮作為樣本鄉鎮。第三步,在每個樣本鄉鎮,由鄉鎮政府通知下轄的所有行政村的村婦女主任到鄉鎮來參加調研。共計有993個行政村的村婦女主任到鄉鎮參加了本次調研,這993個村即為樣本村,對應的993個村婦女主任即為最終分析的有效樣本。其中,四川省162個(占16.3%),甘肅省414個(占41.7%),云南省417個(占42.0%)。調查時間為2012年6月。
自行設計問卷。問卷包括四個部分:村婦女主任的基本信息、該村婦幼保健的宣傳動員情況、該村婦幼保健服務的提供和采用情況以及該村基本社會經濟情況。問卷經專家組評定、預調查及修訂后正式實施調查。每個縣配備4~5名調查隊員在縣婦幼保健站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前往樣本鄉鎮,邀請村婦女主任到鄉(鎮)政府開展問卷調查,并當場回收。實際發放問卷993份,有效回收問卷990份,有效率為99.7%。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關注農村婦女主任對當地四類衛生機構(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縣婦幼保健站、縣醫院)孕產婦保健服務方面的評價,包括各衛生機構的醫療設備、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服務態度的評價。村婦女主任的滿意度評價具體是請村婦女主任按照“不滿意=0;一般=1;滿意=2”給相應衛生機構的上述三個層面打分。因此,本文采用離散選擇模型來研究村婦女主任的滿意度評級。
離散選擇模型中,個體面臨的選擇有時是多值的。對于3個及以上選項可以選擇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其主要原因在于這些選項被賦予的值是有意義的順序,而非隨意的賦值,因此本研究采取Ordered Logit模型。[19]
采用Stata 12.0統計軟件錄入數據并進行分析,對變量數據特征采用描述性統計、對影響村婦女主任評價的因素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進行分析。檢驗水平α=0.05。村一級影響村婦女主任對衛生機構的評價的某些不可觀測的因素在同一個鄉鎮內部的不同村婦女主任之間可能是相關的。鑒于此,在Ordered Logit模型中,將標準誤在鄉鎮一級進行聚類(cluster),從而獲得穩健標準誤。
1.3 變量定義
本研究被解釋變量即村婦女主任對當地不同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服務的醫療設備、醫務人員技術水平、服務態度的評價。評價分為三個等級:不滿意=0;一般=1;滿意=2。
基于村婦女主任調研所提供的信息,本研究構建了以下三大類解釋變量。一是本村孕產婦保健基本情況變量,包括孕產婦的住院分娩率*本文中,住院分娩率用2011年樣本村在醫院分娩的人數占總分娩人數的百分比表示。數據由村婦女主任的調查問卷所得。、至少五次產檢的孕產婦比例*本文中,至少五次產檢比例用2011年樣本村五次及以上產檢的孕產婦人數占總分娩人數的百分比表示。數據由村婦女主任的調查問卷所得。、上級是否有政策支持村婦女主任開展相關工作、是否有上級部門監管村婦女主任工作。二是村婦女主任個人特征變量,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從事婦女主任工作的年限、政府補助金額。三是村級基本特征變量,包括本村村醫人數、本村有電話戶數、村里是否通大路。
2.1 樣本基本情況
調查對象的村婦女主任均為女性,平均年齡為38.46歲,文化程度為高中及以上的占48.93%,其中以高中或中專(占38.39%)、初中(占38.02%)最為集中。從事村婦女主任的平均年限為9年,政府每年給村婦女主任的補助約為860元(表1)。
對村婦女主任的調查結果表明,樣本村孕產婦的住院分娩率為85.57%,至少五次產檢的孕產婦比例為77.84%。在婦女保健相關政策的宣傳和動員方面,有80.30%的村婦女主任認為上級有政策鼓勵開展孕產婦保健的宣傳動員工作;69.76%的村婦女主任認為上級部門會對其宣傳動員工作進行監督(表1)。
從樣本村的社會經濟基本特征來看,絕大多戶通自來水的村占60.73%,其中每家每戶通自來水的村占23.21%,沒有或幾乎沒有通自來水的村占29.99%。93.85%的村婦女主任認為本村有可以通汽車的大路。村衛生室到本村村委會的距離最近,為0.79公里,鄉鎮衛生院到本村村委會的距離為8.55公里。而縣婦幼保健站、縣醫院到村委會的距離均超過了45公里(表1)。

表1 各變量基本特征描述統計分析
數據來源:作者調查。
2.2 村婦女主任對當地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服務的評價
表2顯示了村婦女主任對村、鄉鎮和縣的各級衛生機構在孕產婦保健服務方面的評價,具體包括醫療設備、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和態度這三方面。村婦女主任對不同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服務的評價集中體現著農村廣大婦女的心聲,反映了農村婦女對不同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服務的滿意程度。總體而言,村婦女主任對衛生機構提供的孕產婦保健服務滿意度較高。

表2 村婦女主任對不同衛生機構孕產婦
數據來源:作者調查。
從村婦女主任對不同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服務的醫療設備的評價來看,衛生機構級別越高,村婦女主任對其評價越好。有78.80%的村婦女主任對縣醫院孕產婦保健相關的醫療設備滿意。有41.78%的村婦女主任對鄉鎮衛生院該方面的醫療設備滿意。相比之下,只有18.82%的村婦女主任對村衛生室的醫療設備滿意。
從村婦女主任對不同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服務的醫務人員技術水平的評價來看,也表現出類似的規律。有73.90%的村婦女主任對縣醫院醫務人員在孕產婦保健方面的技術水平滿意,有73.27%的村婦女主任對縣婦幼保健站醫務人員該方面的技術水平滿意。相比之下,對村衛生室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滿意的比例只有37.64%。
然而,從村婦女主任對不同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相關醫務人員服務態度的評價來看,卻表現出截然相反的規律。村婦女主任對當地村衛生室孕產婦保健醫務人員服務態度滿意的比例最高,達到71.65%。對鄉鎮衛生院相關醫務人員態度滿意的比例為66.38%。對本縣縣醫院醫務人員態度的滿意率最低,為57.34%。
2.3 影響村婦女主任對孕產婦保健服務評價的相關因素
表3是基于Ordered Logit模型估計影響村婦女主任評價不同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醫療設備、醫療人員技術水平和態度的相關因素。在控制了村婦女主任基本特征和村級社會經濟基本特征情況下,影響村婦女主任對不同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醫療設備、醫療人員技術水平和態度評價的因素各不相同。
2.3.1 對孕產婦保健醫療設備的評價
從村衛生室層面來看,由列(1)可知,孕產婦住院分娩率、至少五次產檢的比例、上級部門是否有措施支持村婦女主任開展工作是村婦女主任評價滿意度的影響因素。這三個因素的優勢比(Odds Ratio,簡稱OR)均大于1(OR=3.988,OR=1.908,OR=1.616),表明本村孕產婦選擇在醫院分娩的人數越多,本村孕產婦接受五次以上產檢的比例越高,當上級有措施支持村婦女主任開展相關工作時,村婦女主任對村衛生室孕產婦保健醫療設備就越滿意。

表3 村婦女主任對孕產婦保健服務評價的相關因素
注:(1)模型結果報告的是優勢比(Odds Ratio值); (2)括號內為聚類穩健的標準誤; (3)*、**和***分別表示P<0.1、P<0.05和P<0.01; (4)數據來源:作者調查。
同理,分析列(2)~(4)可知,相比較于村衛生室,影響村婦女主任對鄉鎮衛生院孕產婦保健醫療設備評價的因素則只有至少五次產檢的比例,且為正向影響。相比較于村衛生室,所列因素對村婦女主任評價縣婦幼保健站和縣醫院孕產婦保健醫療設備的影響都不顯著。
2.3.2 對孕產婦保健醫務人員技術水平的評價
分析列(5)~(8)可知,影響村婦女主任對不同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醫務人員技術水平評價的相關因素也表現出類似的規律。住院分娩率、上級部門是否有措施支持村婦女主任開展工作是是村婦女主任評價村衛生室醫務人員技術水平滿意度的影響因素,且均具有正向影響。相比較于村衛生室,影響村婦女主任對鄉鎮衛生院孕產婦保健醫務人員技術水平評價的因素則只有至少五次產檢的比例,且為正向影響。相比較于村衛生室,所列因素對村婦女主任評價縣婦幼保健站和縣醫院孕產婦保健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影響都不顯著。
2.3.3 對孕產婦保健醫務人員服務態度的評價
分析列(9)~(12)可知,在村衛生室層面,各因素對村婦女主任評價孕產婦保健醫務人員態度都不顯著;在鄉鎮衛生院層面,至少五次產檢的比例、上級部門是否有措施支持村婦女主任開展工作是村婦女主任評價村衛生室醫務人員服務態度滿意度的影響因素,且均為正向影響;住院分娩率、上級部門是否有措施支持村婦女主任開展工作是村婦女主任評價縣婦幼保健站和縣醫院醫務人員服務態度滿意度的影響因素,且均為正向影響。
除本村孕產婦保健相關特征外,其他的因素也會影響村婦女主任對不同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服務提供的滿意度評價。例如村婦女主任年齡、政府補助、是否絕大多戶通自來水對村婦女主任評價不同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醫療設備、醫務人員技術水平、態度有正向影響,而是否為高中及以上學歷、從事婦女主任年限、該衛生機構到村委會的距離對村婦女主任對上述的評價有負向影響。本村是否通大路對村婦女主任評價村衛生室孕產婦保健醫療設備有負向影響,而對縣婦幼保健站、縣醫院的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和態度的影響是正向的。
3.1 農村婦女主任對孕產婦保健服務滿意度總體較高,但仍低于城市水平
總體而言,農村婦女主任對當地不同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服務的滿意程度較高,具體表現在孕產婦保健的醫療設備、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和服務態度方面。這與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日益提升的醫療資源和技術水平密切相關。由調查數據顯示,72%的村衛生室為本村孕產婦提供孕產婦保健相關服務(如B超、聽胎心、量宮高等),而在鄉鎮及以上級別的衛生機構,均有超過90%的比例提供該服務。從“即便是宣傳動員,有些婦女仍不愿去醫院分娩”的原因來看,只有1位村婦女主任認為是“醫院設備設施不安全”;2位村婦女主任認為是“醫生技術水平太差”;9位村婦女主任認為是“醫院醫務人員態度不好”,可見村婦女主任對當地不同衛生機構就孕產婦保健服務提供的水平和質量來看,總體滿意程度較高。但是,即便是村婦女主任對孕產婦保健服務醫療設備、技術水平、服務態度滿意度最高的衛生機構,其滿意率分別為78.8%、73.9%和71.7%。有類似的調查北京市孕產婦保健服務滿意度的研究表明,孕產婦對醫療設施和環境、技術水平和服務態度的滿意度分別達到了88.0%、89.3%和85.8%。[20]可見,村、鄉鎮和縣級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服務的醫療設備、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和服務態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3.2 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服務的醫療設備和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相對于縣級醫院資源的先進性、可及性和豐富性,村婦女主任對越高級別醫院的孕產婦保健醫療設備、技術水平的滿意度越高,顯著高于農村基層衛生機構,特別是村衛生室。這與山東省城鄉孕產婦對孕產婦保健服務的滿意度的研究結果相類似。衛生機構硬件配套設施是孕產婦滿意度的重要關聯因素,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孕產婦就診環境和設施關注較少,再加上農村醫療衛生資源有限,因此農村廣大孕產婦對醫療衛生機構的滿意度不高。[21]
3.3 縣醫院孕產婦保健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有待改善
縣醫院由于資源、技術、人員方面的優勢,使得前往縣級醫院就醫的人數遠遠多于農村基層衛生機構,面對較多的病患,縣級醫院的醫生應接不暇,其服務態度可能不及農村基層衛生機構的醫生。因此村婦女主任對越基層的衛生機構醫務人員服務態度越滿意。另一方面,由于我國農村基本衛生服務實行三級服務制度,村醫及鄉鎮服務人員能夠經常入戶給予村民醫療保健、衛生服務方面的指導,長久以往便于村民形成了良好的醫患關系,因此農村孕產婦對村、鄉鎮衛生服務人員的信任度、滿意度較高。[21]
3.4 影響農村婦女主任評價孕產婦保健服務的因素各不相同
農村婦女主任對不同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服務評價的差異,因衛生機構的層級而異。從孕產婦保健服務提供的醫療設備、技術水平來看,影響村婦女主任對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評價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住院分娩率、至少五次產檢的比例、上級是否有措施支持工作。這與多數關于農村孕產婦保健影響因素的研究結果相一致。[13,14,16,17,22]
當本村孕產婦選擇在醫院分娩的比例越高,其生產過程的安全性更能得到保障。同時,孕產婦在產前進行五次以上檢查的比例越高,則其對自身孕期狀況更為重視和了解,對該衛生機構的醫療設備和技術水平更加信任,從而將積極的信息反饋于村婦女主任。另一方面,當上級有專門的政策鼓勵村婦女主任更深入地開展農村孕產婦保健相關的宣傳和動員工作時,村婦女主任的工作積極性更高,工作開展也更為順利,從而對衛生機構的滿意程度更高。但是這些因素對村婦女主任對縣婦幼保健站、縣醫院孕產婦保健服務醫療設備、技術水平方面的評價影響不顯著。
從對醫務人員服務態度的評價來看,影響村婦女主任對鄉鎮級、縣級衛生機構該方面的評價因素主要為住院分娩率、至少五次產檢的比例、上級是否有措施支持工作,但對村衛生室該方面的評價因素影響不顯著。
總體上,村婦女主任對不同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服務醫療設備、技術水平和服務態度評價的差異方面,農村孕產婦保健基本情況方面能做出部分的解釋,但還有未納入模型的其他可能導致差異的影響因素,值得進一步探討。
農村婦女主任對當地不同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醫療設備、醫務人員技術水平和態度的評價和滿意度水平從一個側面體現了當前地方孕產婦保健服務水平和質量,為了進一步提升農村孕產婦保健服務利用水平,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一是提高農村基層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服務的醫療設備和技術水平。研究結果顯示,農村婦女主任對越基層衛生機構孕產婦保健的醫療設備和醫務人員技術水平的滿意度越低,說明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等這些基層衛生機構所能提供的婦幼保健的基本設施較為落后和欠缺,醫療水平有待提升。村衛生室處于我國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最低層次,發揮著醫療保障安全網底的作用,但是其醫療設備、環境、藥品、技術和人才等較為缺乏,建議政府部門完善農村基層衛生機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醫療設備,提高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明確各層機構醫務人員的管理職責,提高農村基層婦幼保健服務人員的報酬,以穩定基層網絡。
二是改善縣級衛生機構醫療人員的服務態度。研究結果表明農村婦女主任認為越基層的衛生機構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越好。相比較而言,對縣級衛生機構的醫務人員服務態度較不滿意。農村廣大孕產婦由于常年在家,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對外界的接觸較少,對縣級等大醫院的醫務人員敬而遠之。醫院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孕產婦的情緒,過于嚴肅的氛圍會使農村孕產婦產生距離感和自卑感,影響產檢和分娩過程中的醫患關系,不利于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建議政府部門逐步提高醫務人員的薪酬和福利,通過評選“服務之星”等激勵措施,鼓勵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并強化醫務人員職業道德。
三是加大農村孕產婦保健服務的供給力度。孕產婦保健,特別是我國農村貧困地區的孕產婦保健問題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重點。基于本研究,建議政府部門在婦幼保健的相關政策上向農村貧困地區傾斜,并進一步擴大醫療保險范圍,使其覆蓋更廣泛的孕產婦保健服務內容,例如加強產前檢查、五次以上產前檢查、產后42天檢查等服務的質量。
四是重點扶持農村婦女主任開展孕產婦保健工作。村婦女主任作為農村廣大婦女利益的代表,肩負著服務和完善當地婦幼保健質量的重任,是相關政策最直接的落實者。因此,政府部門應對村婦女主任的工作給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和關注,例如薪酬補助、福利支持、政策鼓勵、監督監管等,從而使村婦女主任工作更有熱情,更好地落實和開展婦幼保健的各項工作。
五是強化農村婦女主任孕產婦保健知識的宣傳和培訓。農村婦女主任直接面對本村育齡婦女,是農村婦幼保健工作宣傳和動員的前沿陣地。因此,應積極對村婦女主任開展專業強化培訓,分批送選專業衛生機構進修,逐步完善在崗培訓制度,提高村婦女主任對各項保健指標的認知水平。加強計劃生育管理,從自身角度宣傳婦幼保健的重要性,鼓勵并動員農村孕產婦前往醫院分娩,定期進行產前檢查。
[1] 李慧, 徐玲, 孫曉杰, 等. 2010年我國基層衛生機構服務功能現狀分析[J]. 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 2012(1): 17-22.
[2] 孟慶躍, 袁璟, 侯志遠, 等. 我國基層衛生機構服務功能分析[J].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 2009, 2(11): 1-6.
[3] 鐘爽. 我國農村鄉鎮衛生院基本衛生服務功能開展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 濟南: 山東大學, 2010.
[4] 羅榮, 金曦, 杜立燕, 等. 我國農村地區不同類型醫療衛生機構產科服務現狀研究[J].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 2012, 5(10): 70-74.
[5] 楊蕾, 張和龍, 段琳, 等. 中國農村地區婦幼衛生工作現狀與分析[J].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 2011, 4(10): 18-22.
[6] 李偉, 王黎勇. 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功能分析[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07(2): 120-122.
[7] 尹文強, 傅華, 安妮, 等. 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發展階段分析及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J].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 2004(3): 18-22.
[8] 李小飛, 張拓紅. 計劃生育技術機構和醫療機構在基層孕產婦保健服務提供中的關系[J].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 2008, 1(3): 32-34.
[9] 何坪, 董蜀榮, 呂在明, 等. 重慶市社區居民衛生服務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 重慶醫學, 2004(9): 1308-1311, 1313.
[10] 玄澤亮, 王克利, 魏澄敏, 等. 上海市徐匯區社區衛生服務需求、利用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 上海預防醫學雜志, 2003(1): 18-21.
[11] 鄭建, 管仲軍. 北京市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力和成本現狀調查[J].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 2014, 7(9): 19-25.
[12] 朱敏, 王萱萱, 康琦, 等. 安徽省阜陽市農村鄉鎮衛生機構衛生服務質量現狀分析[J].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 2014, 7(1): 45-50.
[13] 楊玉茹, 毛宗福, 肖瑛, 等. 農村孕產婦保健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06(11): 1543-1546.
[14] 董麗軍. 浙江農村孕產婦保健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 2007(7): 550-552.
[15] 劉松, 于貞杰, 劉相瑜, 等. 孕產婦保健服務利用現狀調查[J]. 中國公共衛生, 2012(3): 263-265.
[16] 劉惠, 汪洋, 王宏, 等. 農村孕產婦保健現況調查[J]. 中國婦幼保健, 2008(13): 1841-1844.
[17] 蔣美芳. 浦東新區流動人口孕產婦保健服務利用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07(30): 4278-4281.
[18] 仝雪, 屈錫華. 我國基層農村婦女干部現狀分析[J]. 廣西社會科學, 2005(11): 172-174.
[19] 陳強. 高級計量經濟學及Stata應用[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0] 李禾, 沈汝, 楊惠娟, 等. 北京市孕產婦八局服務滿意度現況調查[J]. 中國婦幼保健, 2008(16): 2195-2197.
[21] 劉亞囡, 秦雪, 劉博, 等. 山東省城鄉居民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滿意度的對比分析[J]. 山東大學學報, 2013(10): 105-109.
[22] 路平, 鄭全慶, 田玉, 等. 西部5省孕產婦保健服務狀況的調查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 2000(10): 648-650.
(編輯 薛云)
Evaluation on maternal health services of local health institutions in poor rural areas of China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View of village women representatives
ZHOUQi1,2,LIUCheng-fang1,ZHANGLin-xiu1,ZHOUHuan3,SHIYao-jiang4
1.CenterforChineseAgriculturalPolicy,InstituteofGeographicSciencesandNaturalResourcesResearch,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a2.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3.WestChinaSchoolofPublicHealth,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41,China4.CenterforExperimentalEconomicsinEducation,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Shanxi710119,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tisfaction of village women representatives with the maternal health (MH) services in poor rural areas of Southwest China and identify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ree aspects of MH services (medical equipment, technical skills and attitudes) provided by four types of local health institutions (village clinics,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tations, and county hospitals). Methods: A total of 993 village women representatives from 993 villages were selected from 120 townships in 14 counties in the provinces of Sichuan, Gansu, and Yunnan by stratified sampling. The satisfaction of village women representativ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questionnaires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themselve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atisfaction with medical equipment, technical skills, and attitudes were analyzed by Ordered Logit Model. Result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local health institutions was, the more satisfied were village women representatives with medical equipment and technical skills. Conversely, the lower the level of local health institutions was, the more satisfied were village women representatives with the attitudes of hospital staff. Influencing factors with the satisfaction of village women representatives includ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village maternal healthcare,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village’s social economic situation. Conclusion: Overall, village women representatives were satisfied with maternal services provided by local health institutions. Influencing factors with women representatives’ satisfaction with the medical equipment, technical skills and attitudes of hospital staff varied in different levels of health institutions.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the medical equipment and technical skills of rural MH services at the village and township levels, as well as medical attitudes at the county level; the supply of rural MH services should be expanded to support village women representatives’ work in rural MH services and strengthen training to improve satisfaction with local health institutions.
Women representative; Local health institutions; Maternal health services; Influencing factor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333012,71033003); 美國中華醫學會基金(CMB)資助(CMB 12-118) 作者簡介:周琦,女(1989年—),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健康與教育政策。E-mail: zhouq.12s@igsnrr.ac.cn
張林秀。E-mail: lxzhang.ccap@igsnrr.ac.cn
R197
A
10.3969/j.issn.1674-2982.2015.04.011
2015-01-23
201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