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肖芬
試論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管理變革
朱肖芬
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只注重企業經濟利益,而忽視了對社會責任的履行。企業財務管理影響著企業各個利益的分配平衡,為了企業利益最大化,本文分析了企業社會責任和財務管理的內涵,提出了基于社會責任的財務管理變革,推動了企業財務管理的發展,提升企業形象,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財務管理;變革
1.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
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承擔對股東、員工、客戶、國家和社區及環境等的責任與義務。企業社會責任包括企業經濟責任、企業文化責任、企業生態責任、企業法律責任、企業倫理責任等。
(1)企業經濟責任。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根本是縮減成本,利益最大化。所以企業經濟責任是企業的最基本的社會責任。
(2)企業文化責任。企業在追求利潤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著不少問題,如勞動合同問題、勞資糾紛、生產安全與職業健康問題、加班費問題、社會保險問題、婦女權益保障問題以及環境污染等。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動力,優秀的企業文化指引著企業的前進方向,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使企業自覺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
(3)企業的生態責任。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工業垃圾對環境的影響最大,所以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需要對企業生產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負責,承擔環境治理費用并采取措施減少環境污染,這就是企業的生態責任。
(4)企業法律責任。根據國家與地方的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企業要繳納稅收,自覺接受政府與社會公眾的監督。另外,企業應該幫員工繳納社會保險,保障員工的人財安全。在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上,應該本著負責的原則,生產或提供有保障的安全性高的產品和服務。
(5)企業倫理責任。企業還需要加強與社會的聯系,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加大對公益慈善事業的投入,履行企業倫理責任,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公眾形象。
2.財務管理與社會責任的相互關系
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管理之間存在目標的一致性和矛盾性,一方面社會責任有助于企業財務目標的達成,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也非常重視經濟效益,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展示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也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廣告效應,獲取顧客的認可,促進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達成。財務管理目標的達成又使得企業有更多的經濟實力去履行社會責任,從而構建良好的社會形象,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當前,社會責任已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元素,企業紛紛通過社會責任的履行來提高品牌競爭力。但是,當前形勢下,我國企業還存在嚴重的法律意識淡薄、為經濟效益而罔顧消費者的利益、推脫社會責任、逃避社會責任等現象,必須不斷加強社會責任和財務管理的變革,加強基于社會責任的財務管理變革,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變革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引導財務管理的方向,并且決定著企業利潤的分配,協調企業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以達到利潤、股東財富、企業價值、經濟增加值和相關者利益等最大化的目的。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這就要使企業管理目標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進行調整。根據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企業的利益群體可分為股東、消費者、員工、社會環境等群體。在市場經濟下,企業遵守競爭和市場的規范,建立財務管理政策,從而實現企業相關利益者最大化,均衡兼顧各方利益。
2.企業財務政策的變革
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要進行調整,企業財務政策也要相應地變化。企業要選擇穩健的信用政策、資產結構、債務結構和股利政策等,兼顧企業經濟和社會責任。在進行經營投資時,除了投資對股東利益有利的項目,還要對社會公益事業、環境保護以及員工利益等相關方面的項目進行投資,綜合考慮社會、企業和環境等因素,承擔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利潤分配也需要兼顧股東利益和員工及企業未來發展等,樹立企業良好的公眾形象,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企業財務治理機制的變革
根據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和財務管理政策,建立健全企業財務管理機制,維護各方的利益,有效控制企業財務行為。企業財務共同治理有利于公平利益分配,完善共同財務收益分享機制、共同財務決策機制和共同財務監督機制。企業財務相機治理可以改變利益分配,對企業內部人員進行行為的約束,使各個利益群體都能掌握企業財務控制權。企業財務相機治理機制包括股東的相機治理、債權人的相機治理、職工的相機治理、客戶和供應商的相機治理等。
4.企業財務評價的變革
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需要財務評價分析,從而改進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財務評價可以通過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來開展,完善健全企業財務分析指標體系,避免出現企業因忽視企業法律、生態及倫理責任的履行而導致企業被迫停業或終止經營的現象。形成以分析企業經濟責任指標為核心的財務分析體系,為企業財務管理提供信息與決策支持,滿足各個利益主體的利益需要。
企業經濟責任的財務評價指標有企業對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和企業經營者的經濟責任指標。企業法律責任的財務評價指標評價企業履行法律責任的情況,包括小時工資率、工資支付率、社保提取率、社保支付率及資產納稅率等。企業生態責任的財務評價指標需要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以企業持續發展為準則,主要有材料用廢率、耗水耗電率、排廢量等。企業倫理責任的財務評價指標用員工人均年教育經費、單位員工利潤增長率、就業貢獻率等指標來評價企業倫理責任。企業其他社會責任的財務評價指標用社會貢獻率、社會積累率及職工勞動生產率來評價企業其他社會責任的執行情況。
5.企業財務報告內容的變革
企業財務報告不僅是對企業財務資產流動的報告,還包括了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記錄,如企業收益方面的貢獻、人力資源方面的貢獻和提供產品和維修服務的貢獻、改善生態環境的貢獻和對企業所在地區的貢獻。企業財務報告可以清晰地展示企業資金的流動、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
基于社會責任的企業財務管理變革,推動了企業財務管理的發展,提升了企業形象,實現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企業生態責任和倫理責任,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1]張安琪.社會責任視角下的公司財務管理變革[J].中國證券期貨,2013,04.
[2]張博.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管理目標的重新定位——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視角[J].商業時代,2011,18.
[3]張靈.試論企業財務的社會責任[J].會計之友(下旬刊),2013,09.
(作者單位:溫州國瑞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