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品紅
加強醫院臨床路徑管理 降低醫療成本
劉品紅
通過總結各醫院臨床路徑管理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進一步規范臨床診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療浪費,以便更好地加強臨床臨床路徑管理工作。建立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指標、衛生經濟學指標等評價指標來,有效地提高醫療周轉率、控制不合理用藥、降低醫院成本、保障醫療質量,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以緩解,醫患矛盾得以改善,使醫院和患者的共同利益得以實現。
臨床路徑;完善管理;建立指標
1.不斷總結,持續推進
對醫院臨床路徑管理工作開展以來的進展情況進行評估,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找出辦法,不斷完善臨床路徑管理工作制度、改進質量評估體系。
2.規范流程,保障質量
醫療質量與安全一直是醫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完善診療體系、規范操作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取締不合理收費、保障醫院診療質量。
3.因地制宜,精心組織
結合各科室實際情況,根據衛生部發放的臨床路徑標準制定出符合自己科室病種的診療方案、操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并組織系統學習、分病種疏理、認真實施。
4.加強銜接,合力保障
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促進臨床合理用藥,引導適宜技術在臨床使用;結合單病種質量管理與控制工作,進一步規范臨床診療行為,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科學測算單病種診療費用,為按病種付費等支付方式改革提供依據。
1.進一步擴大臨床路徑管理覆蓋面
李興軍代表“臉紅冒汗”的“窘態”并非個例,全縣各代表述職評議會場都上演著類似的場景。會場時常因代表們的精彩報告響起熱烈的掌聲,也常有代表因選民的提問一時語塞而“臉紅冒汗”。
醫院要在現有臨床路徑的基礎上,逐步增加臨床路徑的病種數,將各專業常見疾病均納入臨床路徑管理。到2015年末應當達到不少于15個專業60個病種開展臨床路徑管理,爭取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病例數達到本科室出院病例數的50%。
2.完善各病種臨床路徑管理
依據《臨床診療指南》、《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等規范性文件,醫院各科室根據本科室涉及的各病種進一步細化臨床路徑管理,完善醫療流程,設定入、出院標準,規范用藥標準,限定耗材使用,根據各病種特點進行總結歸納,分類管理,依據實際診療情況制定出更有針對性、收費更合理的診療方案。
3.提高臨床路徑管理病例入組率、完成率,監測變異率
醫院應在充分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制定臨床路徑管理中關于病種質量方面的監督和控制的條例,加強對各科室病種病例入組率、完成率、變異率動態檢測管理。其中可以進入臨床路徑標準的病例,要求入組率不低于50%,入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與此同時,由于變異病例的特殊性,需要有針對性地對變異病例加強管理,組織醫療小組定期對變異情況進行檢查,分析變異的成因,找出問題所在,不斷改進,逐步完善臨床路徑管理持續改進體系,力爭臨床路徑實施的變異率≤15%。
4.設立醫院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
5.建立全方位績效考核機制
醫院將臨床路徑工作開展情況納入科室考核指標,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綜合績效考核機制,考核包括醫療質量優劣、醫療效率高低、醫療費用控制多少、醫療服務滿意度好壞等。每個月醫院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組織各科室間進行評比,對臨床路徑實施質量的互相檢查考評,分出考評的等級,根據評比等級與科室獎金掛鉤,并作為年底評選先進集體的重要參考內容。對于科室中的醫護人員也要評比,每個月科內自評出個人優劣等級,并與月獎、年終獎、評優等互相關聯。
6.加強信息化平臺對臨床路徑的管理
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以電子病歷檔案的數據為核心,將信息化與臨床路徑管理相結合,對診療過程中的信息可以隨時提取,對患者以往病例可以進行比較對比,方便醫生綜合參考治療,節約時間,提升診療效率。通過信息化平臺系統地將病種管理、醫療質量管理、績效考核、耗材、合理用藥完美結合配比,全面提升臨床路徑管理的質量。
7.控制醫療成本及不合理收費,提高工作效率
臨床路徑管理為老百姓看病提供了一個優良規范的就醫環境。它不僅規范了醫生的行為,還方便醫生根據事先制定的最佳方案進行治療,讓醫療效率和醫療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病人的再住院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同比降低,繼而縮短平均住院天數。
臨床路徑管理是一門科學、系統的診療體系,可以測算出單個病種的治療費用,從而更好地控制不合理收費現象,大大減少了醫療藥品及耗材的浪費,遏制了過度醫療費用的發生,降低了不必要的醫療成本,也為醫療成本效益核算提供了客觀的依據。
1.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指標
首先,關注醫療效率指標。臨床路徑管理病種可以有效地縮短平均住院時間,加快床位周轉率,此指標可以從一個方面檢測臨床路徑管理實施的情況。其次,重視醫療安全指標。只要臨床路徑管理按照既定標準開展,才能夠讓病種死亡率、手術部位感染率、醫院感染發生率、常見并發癥發生率有所下降,從而降低醫療浪費、減少醫療成本。最后,加強對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減少濫用抗菌藥物的發生率,優化藥物使用。
2.衛生經濟指標
加強對單病種費用的監控。確定部分疾病的單病種費用,分析醫療費用增長的原因,從源頭上遏制費用不合理增長。加強對特殊耗材醫療費用的監控,尤其是對高值耗材使用的管理,可以通過財務軟件點對點控制患者使用高值耗材出庫對應醫療收入的方法,加強對高值耗材的控制,以避免科室領用后未使用在患者身上,同時也減少對患者錯、亂費用,造成醫院和患者的損失。
臨床路徑提供了標準化的診療過程,加強臨床路徑管理有利于規范醫療行為、更好地掌控醫療服務質量、促進科間協作、增強醫患溝通、減少醫療糾紛、降低成本杜絕浪費、促使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在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增強醫療質量水平、降低醫療成本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共贏的局面。
[1]孫蓉蓉,韓光曙,陳詠.臨床路徑管理實踐的討論[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3,24(131):32-33.
[2]陶紅兵,關于臨床路徑管理的醫療質量與費用控制策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82-155.
(作者單位: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