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
公立醫院成本控制的若干問題探討
劉 靜
公立醫院是指由政府成立,納入國家預算管理的國營性質醫院,從下至上分為社區醫院、縣級醫院和市級醫院三個等級。由于公立醫院的國營性質,使其在和普通醫院一樣具有盈利性經營目的之外,還兼具公益性經營目的。
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成本核算;財務制度
2011年7月,為規范公立醫院的財務制度,財政部、衛生部下發了新的《醫院財務制度》和《醫院會計制度》,并于2012年1月1日開始在試點城市施行。新版《醫院財務制度》、《醫院會計制度》明確了公立醫院成本核算方面的基本要求,讓公立醫院的發展更加健康、有序,管理更加科學、透明。但在公立醫院成本控制的實際操作中,我們還是看到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所以,對公立醫院成本控制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有利于減少政府部門、醫院本身和就醫患者的利益損失,提高醫院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讓醫院能夠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并且推動醫療體系和醫療制度改革持續發展。
(一)宣傳力度不足,從業者對成本控制的范疇界定不清
成本控制,是指單位通過預先制定在一定時期內的成本管理目標,在生產耗費發生前和對成本的控制過程中,對各種可能影響成本的因素進行人為管控,采取相應的預防、調節措施,來遏制成本的增長,以保證成本管理有效的行為。在公立醫院的各種財務事務發生前、發生時和發生后,成本控制手段都應該全過程、全方位參與。
目前,公立醫院相關從業人員對成本控制的認識,還僅僅局限于工資核算、采購管理等直接成本范疇,很少涉及間接成本范疇。引發這一現狀的原因,主要是國家和醫院都沒有很好地對成本控制的相關知識進行及時、有效的宣傳教育,極少組織這方面的培訓,也很少專門引進成本管理方面的人才。這樣一來,領導不懂、員工不懂,成本控制也就不能起到其應有的作用。
(二)重視程度不夠,吃“財政飯”、“大鍋飯”心態嚴重
在公立醫院引入市場經濟機制之前,其關注焦點主要集中在提高醫療技術水平與醫生的待遇問題上,對成本控制毫無概念;在改革開放以后,公立醫院開始受到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其關注焦點除了之前的兩個方面,還增加了醫院的經濟效益,但也極少關注成本控制。雖然國家在逐漸減少對公立醫院的種種補助,讓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去調節公立醫院的發展狀況,但是,一直以來的養尊處優心態導致了公立醫院還是存在吃“財政飯”和“大鍋飯”的心態,比私立醫院更有優勢的平臺與政策優勢,使得它們不必花太多心思在成本控制上。
對成本控制工作的不重視,致使公立醫院成本控制相關部門在整個醫院體系中地位較低,缺乏話語權,從業人員的績效收入也較低,積極性與職業操守也都會大打折扣。
(三)成本控制未獨立于行政管理,受行政手段干預過多
成本控制作為公立醫院財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獨立于行政體系而存在,從而起到監督行政命令的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行政力量必須服務于醫院的業績,甚至是服務于領導意愿,而成本控制相關部門又缺乏必要的獨立性,且很多時候會與行政引導方向相悖,這種情形下,成本控制的力量往往弱于行政力量,起不到監督和管控作用。
(四)制度與體系漏洞多,致使成本控制規定實施不到位
一般來說,成本控制涉及成本核算、成本效益、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方面,需要管控部門、財務部門的密切合作,通過在物資采購、財務審計、合同簽訂、項目開展、績效核發、倉儲運輸、效益計算、發展規劃等方面進行實時參與,來達到管控的目的,就必須要有一個暢通的流程。而目前的公立醫院,通常只有其財務會計部門是相對完善的,其余職責都是通過相關部門實現,而目前大部分公立醫院內部都沒有自己的成本控制制度,沒有相關的考核機制,使得成本控制的相關規定淪為一紙空文,不能落到實處。
(一)重視成本控制,加強宣傳、培訓力度與專業人才引進
要改善目前公立醫院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短板,醫院應給與足夠的重視,從上至下形成成本控制的良好習慣,讓成本控制參與到醫院內控的各個環節中來。成本控制只有細化到每一個環節,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節約成本的目的。在這一點上,公立醫院可以向很多零售企業學習。百安居有句哲言:企業所有支出,都是建立在給客戶提供更多價值的基礎上。正是這種成本控制意識,使百安居的營運費用占銷售額的百分比遠遠低于同行。北京一家面積與百安居金四季店同樣大小的建材超市,營運費用是百安居的兩倍,而銷售額卻不到百安居的1/2。
因此,公立醫院要加強宣傳和培訓力度也很有必要,這能夠讓醫院工作人員更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增強相關從業人員的專業水準。專業人才的引進也能夠補充成本控制從業人員的儲備,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確保各項相關工作有序開展和落實。
(二)增強成本控制相關部門工作獨立性,避免過多行政干預
成本控制工作要落實到位,必須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不受領導個人言行的干擾,有獨立的管控執行能力。內部成本控制完全交由制度來管理,不受過多的行政干預,才能保證成本控制工作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下運作,不受人為因素左右,也較能形成良好的核算習慣,確保成本核算和審計的準確性、客觀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內部成本控制制度及流程,形成切實有效的考核機制,確保規定切實落地
一套完善的制度,可以從很大層面保證工作的落實到位。流程不暢也大大影響著制度的實施與成本控制的獨立性,所以在完善制度的同時,打通各個環節的流暢,讓成本控制工作順利開展,也能夠很好助力成本控制工作的執行。此外,公立醫院還應在成本控制方面形成一套能夠有效執行的考核機制,設立目標并進行定期考核,檢驗成本控制工作的執行效果,也有利于成本控制制度自身的不斷完善。
我國的公立醫院改革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必須通過經營業績與患者口碑去檢驗。成本控制能夠有效地控制公立醫院的各項支出,在同等經營水平下獲得更大的效益,同時減輕患者就醫時的支出,更好地體現公立醫院的服務性與公益性。國家在進行公立醫院改革的同時,還應該繼續完善其成本控制制度,在參考發達國家經驗的同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讓公立醫院能夠發揮它們在社會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務國家、服務人民。
[1]陳越.全國中醫醫院成本核算實施現狀調查分析[D].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論文,2014.
[2]張永珍.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流程及成本控制分析[J].醫院管理論壇,2013(01).
(作者單位: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