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生
高校負債引發風險的必然性及風險的控制策略研究
王連生
近幾年高等院校在快速擴張,許多新校區隨之建立,學校的基礎建設需要巨額的資金支持,許多學校向銀行借款來擴大學校規模,大規模借款讓高等院校的財務風險大大增加。所以,本文就這一現象,深入研究高等院校財務風險發生的原因,并找到相關的措施,僅供參考。
高等院校;財務風險;負債;風險控制;策略
1.自身籌資能力不足。由于我國國家財力有限,高等院校的成本由公共和個人共同承擔的,公共的部分主要來自于國家的財政補貼和支持,個人那部分主要來自于就讀學生的學費。但是隨著高等院校新校區的建立和教學條件的改善,這些資金來源已經滿足不了高等院校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這就導致了高等院校規模擴張與經費的供給之間存在很大的矛盾,財務收支失衡。
2.片面追求跨越式發展造成了財務上的失衡。從90年代后期開始,我國高校就開始大規模招生,學生的人數雖然在大規模增加,但是學校的資金來源還是很少,加上政府投入的有限,教育經費供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資金嚴重短缺。
3.學生欠費嚴重影響財務的政策進行。許多在校生的家庭經濟情況比較困難,對于學費的支付能力比較低,加上部分學生私自拿自己的學費去干別的事情而拖欠學費。而學校的部分收入是來源于學生的學費,這就嚴重影響了學校的財務政策的實施。
4.面對巨額貸款,高校無力償還。學校是一個非盈利組織,由于基礎設施欠下的巨額貸款,高校本身是沒有能力償還的,這樣的壓力使得高校的相關管理人員很難做出良好的政策來管理學校。
5.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許多高校的決策都是由領導人員說了算,國家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對高校的決策進行監督和管理。在新校區的假設上,由于缺乏系統的方法和廣大人員的參與討論,造成了決策的失誤,從而使得資源的浪費,大幅度提高了經營成本。
1.在融資上缺少政策的支持。雖然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對高校財政支持力度不進行加大,但是這些經費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還是滿足不了學校的建設需求。在這樣的現實壓力下,學校只能通過引入資金來實現收支平衡,但是引入資金必然會增加負債,加上銀行貸款的利息很高,高校的償債風險也就日益顯現出來。
2.融資行為缺乏法律規范。理論上來說,高校在有能力承擔負債義務的同時,可以自主籌集資金。但是現實情況卻是:由于政府是高校最大的投資者,所以高校的所有權是歸屬于國家的,這就使得高校在沒有獨立資質的同時也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加上教育主管部門對于高校在貸款方面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來加以限制和說明,這就嚴重導致高校的融資行為缺乏法律規范性。
3.盲目追求跨越式發展導致內部財務管理缺失。巨額的銀行貸款會導致高校的利息費用增加,但利息費用超過收入百分之八的時候,就會使得人員經費的萎縮,高校就很難保障學校相關工作人員薪酬的按時發放,從而造成師資力量的缺失,師資力量的缺失又會造成學生人才的培養,這樣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學校的聲譽下降,甚至是學校的破產。
1.落實監督體系,建立健全資金投入決策管理和經濟責任制。學校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把借貸資金用在刀刃上。所以高校必須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要求,明確決策者的權利和義務,教育部門也應該加強對高校的監督,嚴格要求高校相關領導人的行為規范。同時也應該針對高校建立貸款審批制度和資金監控系統,讓高校的決策者在融資和借貸的時候約束自己的行為,不盲目辦事。另外,對于決策失誤的相關人員,應該給予一定的懲罰,只有在賞罰分明的情況下,才能規范相關工作人員的辦事態度。
2.加強預算監督管理,把信貸資金納入預算管理體系。預算有利于資金的合理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后期資金的無故缺失和浪費。高校應該建立預算監管體系,將貸款納入到預算管理體系中,在每一項支出開始之前,相關人員應該進行財務預算,保證學校的貸款資金可以用得合理。
3.加強財務分析,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對于財務部門來說,應該根據高校的各項資金運用,進一步對財務決策進行分析,監督學校的財務狀況,幫助高校規避財務風險,建立符合高校發展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而對于高校自身來說,在進行每一次的資金決策時,也應該自覺進行財務分析,綜合自身情況對資金的使用進行相關意見的收集和整理。
4.確定科學的負債規模和結構,努力降低籌資成本。高負債無疑只會加劇高校的負擔,所以確定科學合理的負債規模和結構至關重要。高校在使用資金之前,應準確估計自己的償還能力,結合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貸款制度,將貸款正確分配到各個期間,分散風險,避免貸款資金的一籃子化。高校必須改變過去那種盲目使用財務資金的陋習,加強對資金使用謹慎性的認識,才能降低自己的財務風險。
5.建立多元化理性籌資辦學模式,提升抗風險能力。首先,高校應充分利用政府對高校的資金援助,高校應該充分利用這筆資金,加上高校一般都會有許多的校友會,最大限度地吸取社會資金,加強學校基礎設施的建設,緩解高校辦學資金緊張的局面。其次,對于融資所得到的的資金,高校不應該只著重用于新校區的建設上,應該把部分資金運用于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上,只有培養出高尖新的優秀人才,才是高校可持續發展的可行之路。最后,高校應控制貸款規模,加強財務管理,降低財務風險,并與商業銀行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按照雙方的利益需求一步步進行投資建設,從而保障高校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高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基地,高校的可持續發展與我國社會的進步密切相關,社會各界應該充分認識到高校的重要性,對高校的各種決策行為應該加以監督,從而對高校的決策者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在資金運用上,應該有事前的預算、事中的監督控制和事后的審查評價,同時,也應該規范高校相關決策者的行為,不要為了自己一時的利益需求而去做有損學校發展的事情,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把教育事業做大做強。
[1]趙善慶.破解高校還貸風險問題的建議[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8,(01).
[2]黃星亮.高校債務負面影響與化解責任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10).
[3]余彬.高校負債籌資辦學風險問題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1(10).
(作者單位:河南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