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懿 肖雯雯
審計收費放開后我國審計市場現狀分析及對策
周 懿 肖雯雯
本文針對審計收費制度現存的問題與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從完善審計收費制度、增強行業自律,規范政府監管行為等角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審計收費;低價競爭;會計師事務所;對策建議
1.審計收費缺乏統一的標準且相差懸殊
在2014年12月發改委下發《關于放開部分服務價格意見的通知》明確規定對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審計服務收費價格放開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業務收費采用政府指導價的方法,定價是由各省級財政部門會同物價管理部門制定。在審計行業發展過程中,為規范會計師事務所的價格競爭,國家發改委、財政部2010,2011年相繼出臺文件遏制低價惡性競爭,但實質并未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壓價競爭起到很大的約束作用。
在下發《通知》后,審計收費仍然存在計時收費和計件收費雙重標準,更常見的情況是通過與客戶的討價還價來決定收取費用的高低,具有很大的隨意性。這種定價的隨意性極易引起實務操作的混亂,進而影響審計質量。
同時,四大進入我國市場,其憑借多年發展經驗累積的實力以高收費攬得優質客戶,國內所為了生存,只得爭取規模效應壓低審計業務收費價格以吸引客戶,造成國內外所收費價格相差懸殊。
2.中小型事務所多,審計收費普遍偏低且存在惡性競爭
由于國內中小型事務所居多,行業集中度偏低,中小所為了求得生存,提高市場占有率,普遍采納“低價進入式審計定價策略”。業內目前這種不正當的競爭方式令審計質量總體下降,加大了行業風險,也嚴重影響了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造就了審計業內低收費、低成本、低質量、高風險“三低一高”的不良現象。
3.審計關系變異,存在扭曲的委托代理關系
審計關系源于公司的委托代理關系,理論上的審計關系應該是注冊會計師接受審計委托人的委托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并向審計委托人報告工作和收取審計費用。但是,在中國現實情況下,股東處于缺位狀態導致了審計委托人與被審計人合二為一,也即是說公司管理層實質上具有聘請注冊會計師的決定權,注冊會計師與被審計單位之間構成一個內在利益關系鏈,這種經濟上的制約使得審計的獨立性受到極大的損害。審計委托關系也扭曲為注冊會計師接受經營管理者的委托對經營管理者進行審計,并接受經營管理者支付的審計報酬。審計關系圖發生了扭曲,穩固的三角關系被破壞。
4.審計收費的信息披露機制缺失
扭曲的審計關系下管理層與注冊會計師的經濟關系中會計師所處的被動地位極有可能造成“買斷會計原則”,因此2001年12月24日證監會發布了《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規范問答第6號—支付會計師事務所報酬及其披露》,明確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報告中將支付給事務所的報酬作為重要事項加以披露。但現實情況是由于對披露內容的分類仍然過于籠統,很多公司的披露很不完整、不規范,只是含糊公布一個數據。審計收費披露極不充分,透明度較低,不能夠幫助使用者進行更為有效地分析和決策。
5.權責不匹配,缺乏有效監管,違法違規處罰較輕
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注冊會計師法》、《審計法》、《公司法》等多部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法規立法重點在于對審計造假與出具虛假審計報告方面的規范與處罰,對于不正當的競爭行為上述法律提及較少。規定中雖對違規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有一定的說明,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等,但實際上對違法、違規的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處罰很輕,基本上只會采用警告、沒收違法收入、罰款、通報批評和暫停執業資格等處罰形式,極少追究經濟賠償等的民事責任。由于違規違法成本低,事務所很少會考慮審計成本中的審計風險所需的經濟補償,審計收費價格總體偏低也就不足為奇了。
1.審計市場對高質量的審計服務需求不足
我國目前的審計市場需求是由政府培育起來的,會計師事務所主要從事的還是服務于政府各部門的法定業務,其中出具審計報告則是政府對上市公司的硬性規定,并且由于我們廣大股民自我保護意思不強,來源于最終信息需求者的對于審計業務的需求少之又少,政府部門便成了審計業務的最大需求者,也即是說目前國內的審計業務是一種由于政策等因素形成的消極的,被動的需求,并非一種自發形成的對于高質量的審計業務的內在需求。
由此,企業對于自愿獲取高質量審計服務熱情不高。熱情不高,需要不大,會計師事務所很難采取差異化經營戰略,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會計師事務所只能選擇降低成本、壓低價格的策略,從而導致低價攬客的行為。
2.審計市場供大于求,競爭激烈
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速度較快,執業規模不斷擴大。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信息系統,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會計師事務所8295家,個人會員超過20萬人,但是我國企業的增長速度卻低于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增長速度,而且企業本身對審計報告的需求不足,這導致我國審計市場處于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局面,四大所高價吞噬優質客戶,小所低價攬客夾縫中求生,行業競爭激烈。
而且隨著國際四大所進入我國審計市場,以其優質的服務、過硬的品牌、豐厚與先進的審計經驗和實力,吸引了原屬于國內所的大量客戶,導致國內所損失大量優質客戶,本就僧多粥少,如此一來給國內所帶來巨大的沖擊,在面臨斷糧的情況下,及時利潤空間下滑,但為挽留客戶下調審計收費也實屬不得已之舉。
3.市場關系不成熟,審計委托模式存在缺陷
廣大投資者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和對注冊會計師職業的期望不高導致審計服務的需求不足,審計服務處于買方市場狀態,交易主動權掌握在委托方手中;而我國由于市場關系不成熟,委托方與被審計方往往合二為一,審計委托關系便陷入自己出錢審自己的怪圈。事務所為了獲得報酬,常常會在價格乃至是審計意見上作出讓步和妥協讓客戶滿意。如此審計委托模式下,事務所所處的被動地位,不僅會造成審計費用的偏低,二者間經濟利益的聯系更會損害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對審計質量產生不良影響。
4.審計法律責任的相關法規不夠健全
我國審計業務的發展時間不長,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并且在現有的法律法規中,普遍存在法律條款過于籠統的狀況,造成在審計實務中,發生糾紛提起訴訟時,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難以定性與定量的問題。同時,在實際情況中,執法部門對違規違法的事務所的處罰也僅僅停留在行政處罰階段,民事賠償制度形同虛設,這就造成了審計人員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等,這種不對等會直接造成審計人員輕視或者忽視審計風險,不執行必要的程序以搜集必要的證據,造成審計質量的低下與審計市場秩序的混亂。
1.建立健全審計收費標準,遵循市場規律,政府適當引導
健全審計收費體系,促進全行業朝著法制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借鑒國外的先進的審計收費模式,以審計工作所需要的審計時間為依據來制定審計收費標準,同時考慮被審計公司所處的行業情況、審計業務的復雜程度、所需審計人員的素質高低等因素,在發改委就放開審計收費價格后,充分遵循市場的規律,發揮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觀能動性;但同時,應該從嚴檢查事務所執業質量,加大對個別違規的事務所的處罰力度,從而提到警示作用,引導市場良性發展。
2.改變審計收費方式,提高審計獨立性
改變當前的由委托人直接將審計費用支付給會計事務所的支付方式,增加一個能夠保證公平性的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審計監管中心。委托人先將審計費用支付給審計監管中心,審計工作結束后,審計監管中心檢查合格后再將審計費用支付給會計事務所。這樣,審計關系主體三方都保持較高的獨立性,才能夠促進我國審計行業的健康發展。
3.大力發展有限責任合伙制,促進企業集團化
加快事務所的有限責任合伙制改革的速度,形成新型的合伙制的形式。一旦發生審計法律責任,由注冊會計師承擔無限責任,事務所承擔有限責任。新的形式有利于擴大事務所的規模,降低惡性競爭帶來的風險。同時,國家應該積極鼓勵國內會計事務所的強強聯合,公平對待所有事務所,促進國內會計事務所與“四大”的公平競爭。
4.加強監管,加強行業自律,建立事務所的信譽評級機制
健全關于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規定,明確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強化注冊會計師的賠償意識,加大對注冊會計師違法的處罰力度。同時,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誠信建設,對于信譽好的會計事務所給與減稅等的優惠政策,并促進建立事務所的信譽評級。
5.強化審計收費信息披露制度,增強信息透明度
加強建立審計收費的信息披露制度,對于審計時間、差旅費、咨詢費等費用明確列示,并且嚴格規定處罰標準。同時可以通過網址或報紙等方式披露信息,保證廣大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中注協、證監會應明確相關信息披露要求,監管部門加大檢查力度,提高審計行業的透明度。
[1]游婷婷.社會審計收費低價競爭問題的探討.會計之家,2006(11).
[2]陸曉萍.我國審計收費制度現狀與原因分析(J).經濟師,2007,(11).
[3]盛紅,劉吉坤.淺析我國審計收費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6(5).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