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野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術式對甲狀腺手術前后患者血鈣變化的影響。 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行甲狀腺手術患者84例,根據患者病情分別行甲狀腺雙側大部切除31例,一側葉全切+峽部及對側大部切除17例,單側全切除26例,雙側全切除10例,比較四組術后患者血鈣變化情況。 結果 甲狀腺雙側大部切除、雙側全切除在術后1 d、2 d、4 d、6 d,血鈣水平均顯著低于同組術前血鈣水平(P<0.05)。一側葉全切+峽部及對側大部切除組,在術后1 d、2 d、4 d,顯著低于術前(P<0.05)。單側全切除術,在治療1 d、2 d后,顯著低于術前(P<0.05)。84例患者中術后出現低血鈣者共52例,以甲狀腺雙側大部切除術及雙側全切除術為發生率最高,為80.6%和80.0%,一側葉全切+峽部及對側大部切除及單側全切除出現低血鈣分別為41.2%和46.2%。而其中有癥狀者18例(34.6%),無癥狀者34例(65.4%)。 結論 甲狀腺手術后低鈣血癥的發生與病理情況及手術方式有關。
[關鍵詞] 甲狀腺;不同手術方式;低鈣血癥
[中圖分類號] R736.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03-0035-03
甲狀腺切除是常見的外科手術之一,而術后最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即是低鈣血癥,甲狀旁腺功能出現退化,嚴重影響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輕度低血鈣者可表現為手足口麻木,重者四肢抽搐,可能引發窒息[1]。回顧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行甲狀腺手術的患者84例,其中甲狀腺雙側大部切除31例,一側葉全切+峽部及對側大部切除17例,單側全切除26例,雙側全切除10例,比較四組術后患者血鈣變化情況,探討不同手術方式對術后低鈣血癥發生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甲狀腺手術患者84例,其中男23例,女61例;年齡18~71歲,平均48.3歲。納入標準:①15~75歲;②符合甲狀腺手術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具有其他細菌感染者;②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③不能遵照醫囑配合治療者。原發疾病包括甲狀腺癌11例,結節性甲狀腺腫28例,橋本氏甲狀腺炎22例,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5例,甲狀腺腺瘤3例,甲亢15例。行甲狀腺雙側大部切除31例,一側葉全切+峽部及對側大部切除17例,單側全切除26例,雙側全切除1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靜脈全身麻醉加氣管內插管,仰臥位,肩部要墊高,頭部后仰,使頸部充分顯露,可在頭部兩側用小沙袋幫忙固定,防止術中頭部擺動污染切口。確定切口位置,切斷甲狀腺前肌群,顯露甲狀腺。行甲狀腺雙側大部切除31例,一側葉全切+峽部及對側大部切除17例,單側全切除26例,雙側全切除10例。對于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手術時要注意檢查腺體周圍的淋巴結,一旦發現有可疑癌變的淋巴結或者組織不正常,需急送冰凍切片活組織檢查確診,及時行根治手術。所有患者術后6個月均行甲狀腺超聲檢查。參照全國高等院校診斷學統編教材第6版[2],血鈣正常值為(2.2~2.6)mmol/L,低鈣血癥:血清鈣<2.2 mmol/L 視為低鈣血癥。分別檢測不同手術方式術前和術后1、2、4、6 d的血清鈣值,不同手術方式發生低血鈣的情況及低血鈣患者的臨床表現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多變量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四組術式術前、術后血鈣變化比較
甲狀腺雙側大部切除、雙側全切除在術后1 d、2 d、4 d、6 d,血鈣水平均顯著低于同組術前血鈣水平(P<0.05)。一側葉全切+峽部及對側大部切除組,在術后1 d、2 d、4 d,均顯著低于術前(P<0.05)。單側全切除術,在治療1 d、2 d后,顯著低于術前(P<0.05)。見表1。
2.2 四組術后發生低血鈣及有無癥狀情況
84例患者中術后出現低血鈣者共52例,以甲狀腺雙側大部切除術及雙側全切除術為發生率最高為80.6%和80.0%,一側葉全切+峽部及對側大部切除及單側全切除出現低血鈣分別為41.2%和46.2%。而其中有癥狀者18例(34.6%),表現為口周麻木,嚴重者出現低鈣性手足抽搐,無癥狀者34例(65.4%)。見表2。
表2 四組術后發生低血鈣及有無癥狀情況[n(%)]
3 討論
甲狀腺術后發生低鈣血癥,為其最嚴重的并發癥,其發病的機制尚不明確,其病較為復雜,現在認為可能與以下因素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最常見的原因為術中甲狀腺旁路損傷、血管導致的血供損傷,甲狀腺下動脈是主要供應甲狀旁腺血液的血管[3],手術過程中的結扎、血管受刺激引起痙攣都可影響甲狀旁腺的血運,導致甲狀旁腺缺血、梗死或壞死,導致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為產生低鈣血癥最主要原因[4,5]。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甲狀腺定位不準確而發生誤切現象,因為疾病導致的甲狀旁腺異位,或者甲狀腺背面切除過多而誤切了甲狀旁腺,都會導致甲狀腺功能受損,而出現低鈣血癥。甲狀腺手術中降鈣素也會大量釋放,導致血鈣濃度發生變化,術中需切除范圍大、時間過長、術前術后的大量液體輸入等都會促進鈣的排出,同時液體的進入也會導致鈣濃度降低,而發生低鈣血癥,導致切除2枚以上即可出現甲狀旁腺功能低下[6]。
本研究表明四種手術方式在術后2 d均出現顯著血鈣降低現象,除單側切除外,其他三種術式于第3天也出現了低血鈣現象,表明術后早期為低血鈣的高發時期,臨床研究也表明,術后3 d為低血鈣的高發期[7,8]。而且術后血鈣的平均水平或低血鈣的發生率,均以甲狀腺切除范圍有密切相關性,本研究表明,四組手術方式中以甲狀腺雙側大部切除術及雙側全切除術,低血鈣的發生率最高,表明手術切除部位越大,其損傷機率就越大,導致高鈣血癥的機率也就越高[9,10]。
對術后出現暫時性甲狀腺功能障礙的患者需要對癥處理;而不可逆的永久性功能障礙則針對病因進行預防治療,以糾正低血鈣、控制癥狀、減少并發癥為基本原則[8]。如術后發現血鈣降低、有手足麻木或抽搐癥狀出現,應采取以下措施:①應增加鈣的攝入,通過補充鈣劑,提高血鈣水平,對急性低血鈣臨床表現出危象者,立即在10 min內緩慢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20 mL,可控制肌肉痙攣,快速緩解癥狀[11,12];②為保證甲狀腺血運,防止甲狀旁腺血管痙攣及血栓形成,應給予血管擴張藥,防止血栓形成及血管痙攣,從而保護甲狀旁腺功能;③對術后可能發生低鈣血癥患者早期應用羅蓋全及鈣劑,以減輕受傷甲狀旁腺的代謝負荷,利于其功能恢復;④監測患者血清鎂的水平,若有低鎂癥狀者或低于<0.4 mmol/L,則需補鎂。維持血鎂水平的正常,也有利于消除低血鈣癥狀[13]。
總之,做好甲狀腺切除的術前術后準備,甲狀旁腺的損傷是可預防并降低其損傷程度的,因此醫生在選擇甲狀腺手術方案時,除要考慮病情等因素外,嚴格掌握甲狀腺全切除術的手術適應證外,也要考慮到術后并發癥的防控,降低甲旁減的發生率,杜絕不必要的過度治療,以促進甲狀腺功能的保護。重視術中對甲狀旁腺功能的保護,保護好甲狀旁腺血供,改進甲狀腺血管處理方法,尋找到有效的手術方法。
[參考文獻]
[1] 孫可望,雷科鋒,姜蔚. 甲狀腺術后低鈣血癥的預測與防治[J]. 浙江預防醫學,2010,22(10):51-52,56.
[2] 孔繁華. 甲狀腺手術與術后血鈣變化的初步探討[J]. 中國臨床研究,2010,23(11):996-997.
[3] 章麗麗. 甲狀腺手術對甲狀旁腺素和血鈣的影響分析[J].現代實用醫學,2013,25(2):167-168.
[4] 姜治國,單成祥,鄭向民,等. 經胸前壁入路內鏡甲狀腺手術與傳統甲狀腺手術的臨床效果比較[J]. 上海醫學,2010,33(3): 220-223.
[5] 譚曙光,羅瓊. 應用超聲刀行小切口甲狀腺開放手術146例[J]. 中華腔鏡外科雜志,2011,4(1): 57-59.
[6] 石開發,陸秀燕,徐宗彩. 甲狀腺術后低鈣血癥的觀察及護理[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14):2342.
[7] 朱江,魏斌,張國利. 甲狀腺手術中超聲刀的臨床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報,2011,31(24):3902-3903.
[8] 薛家鵬,王明華,王耕,等. FOCUS 超聲刀開放性甲狀腺切除術的臨床療效評價[J]. 中國全科醫學,2012,15(6):641-643.
[9] Roh JL,Park JY,Park CI. Function protection on parathyroid glands by focus ultrasonic scalpel in thyroid oper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postoperative serum calcium level[J]. ZH J J Traumatic,2013,18(6):814-817.
[10] 朱國華,鄒賢,宋智明,等. 甲狀腺不同手術方式對甲狀旁腺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4, 17(5):342-345.
[11] 范西紅,賀青卿,李霞,等. 不同術式甲狀腺手術對甲狀旁腺素和血鈣的影響[J]. 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2011, 5(4):247-279.
[12] 黃韜. 全甲狀腺切除術中甲狀旁腺保護及并發癥的防治[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2,32(5):359-360.
[13] 張浩. Ⅵ 區淋巴結清掃術中甲狀旁腺保護和損傷處理[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2,32(5):361-363.
(收稿日期: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