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王慶民?許新偉
摘 要:Adobe Indesign版式設計課程是圖文專業、印刷專業以及藝術設計專業的基本核心職業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系統地理解掌握排版設計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為其從事設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傳統“先理論后實訓”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Adobe Indesign版式設計教學模式的改進這一主題,談一下筆者多年教學經驗總結與體會。
關鍵詞:職業課程Adobe Indesign版式設計 教學模式
Adobe Indesign版式設計一個學期的課程為96學時,每周6課時。傳統的教學進度是先講理論,利用 9周左右的時間講解教材內容,再利用6周時間集中實訓,最后一周復習考試。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點
1.理論與實訓脫節
經過9周的理論學習后,學生在后面的6周實訓中很難將之前9周學到的理論知識進行熟練的運用,做不到融會貫通。
一是師生會高估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是學生對于每個知識點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前9周的練習比較單一,大部分是針對某個工具,學生學起來很快,但并沒有真正理解,所以在實訓中遇到同樣的知識、稍微復雜的案例就無從下手。
三是容易與其他軟件混淆。“Adobe”公司出品的軟件比較多,界面也雷同,這是優勢,但是很容易將它們混淆,比如“Indesign”和“Photoshop”和“Illustrator”,界面非常相似,工具箱工具的擺放次序也相同,工具圖標幾乎相同。
2.集中實訓的效果不佳
集中實訓時學生面對整版報紙和整本雜志的編輯,非常吃力,很多工具不能熟練使用。也有學生認死理,比如理論課中出血線及出血線以外要求不能有任何圖片和文字,所以他們在做雜志封面的時候,很多學生將圖片放在出血線內,頂著版心做,以為這樣就可以了,卻不知道在出圖時,這樣的設計會在版心與裁切線中間留下白邊,影響設計效果。
二、教學模式改進探究
基于以上原因,筆者對課程進行調整,總體將整個課程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
封面和封底,共用四周時間,一周講解,三周練習。先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欣賞優美案例,特別是學生們喜歡且熟悉的。從簡單的入手,先講解“封面、封底和書脊”的制作。“封面、封底和書脊”大部分都是由大圖片加特效文字組成的,Adobe Indesign不但可以自行編輯圖片和文字,還可以調入“Photoshop”和“Illustrator”的文件來修改所處理的圖像圖形。比較“Indesign”“Photoshop”和“Illustrator”的不同,讓學生看到三個軟件的區別,突出“Indesign”處理文字的優點,加深學生印象。三周的練習可以通過分組合作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家一起相互教授相互學習,效果會更好。
2.第二階段
在這一階段先將教材內容講解仔細、透徹。教學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等,畢竟Indesign在文字編排方面的優越性是其他軟件望塵莫及的。這階段安排10周的時間,從版式設計理念、色彩的調配、版式設計的技巧、軟件的應用等方面進行講解。圖文編排并不是一門嚴格的科學,沒有絕對的法則可循,也不能用定量分析來描述,只有在大量的設計實踐中熟練提高。首先要求學生學會模仿。古人說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模仿并不是完全生搬硬套,先臨摹國內外設計師的作品,再尋求他們構思的軌跡,最后才是模仿。但模仿不是教學課程的主要目的,教學目的是要求學生在模仿中熟練掌握軟件工具的使用,做到舉一反三。通過案例教學法,使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將版面看得見的“視覺”部分與看不見的“內在”部分有機協調成一個整體,在模仿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要求學生通過模仿最終能夠進行獨立設計、獨立制作,完成特定的任務。
3.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共計2周時間,要求學生完成一本雜志的制作。這個階段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要求學生學會“創新”。圖片處理、文字處理、版式設計等都由學生獨立完成,整個過程不僅可以了解學生對軟件的掌握程度,還可以了解學生在制作中的薄弱環節以及學生的設計能力,讓學生達到“竭盡我才,欲罷不能”的地步。這當中必須一直有教師的引導和指導,否則分組學習很容易流于形式。
三、小結
教學方法并不是單一的,案例教學法、分組教學法也不是單純的一種教授法,它是以學生行為的轉變為前提條件的。如果學生把自己置身于教學過程之外,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改進教學策略,適應教學需要,都應圍繞激發學生創造力、培養應用型高等技術人才這一目標進行。
(作者單位:濟南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