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玉
摘 要:隨著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能力本位”教學模式逐步被職教界采納。能力是個體在生活、工作中表現出來的有價值的行為總和,既不是學科教育的知識能力,也不是一般意義的實踐能力,而是知行合一的綜合能力。本文就高職汽車材料能力本位的項目化設計進行了闡述,以此為汽車檢修專業基礎課程的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汽車材料 能力本位 項目化 課程整體設計
汽車材料課程是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職業能力基礎課程,第三學期開設,108學時。它以知行能力為依據確定項目,以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對于汽車材料的能力需要為主線設計,可稱為能力本位的課程改革嘗試。
一、課程定位
汽車材料課程定位取決于企業,企業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
前期,筆者學校汽車工程系走訪了棗莊地區的汽車銷售維修企業,了解了本地區行業發展崗位對汽車材料的需求。在調研的基礎上,得出以下結論:一是汽車銷售崗位需要向顧客介紹新車更新材質優勢;二是汽車養護崗位需要正確選用運行油品、辨識零部件品質;三是汽車配件崗位需要辨識配件材料型號、真偽品質;四是汽車鈑金崗位需要辨識車身材料,設計鈑金整形工藝。
因此本課程是依據汽車使用環節,基于工作過程進行構建的。前導課程為汽車機械識圖和汽車機械基礎,后續課程為發動機檢修等核心課程,共同培養學生服務于企業崗位需求的職業能力和素養。
二、課程目標
在課程定位基礎之上,我們確立的課程目標由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三方面組成,通過課程實施來完成。
1.能力目標
通過完成項目一Polo新車材料的調研報告,學會向顧客介紹該車型選材優勢;學會新材料產品性能優劣勢辨認和選取;能分析汽車材料的主要性能,具有工藝分析的能力,以完成鈑金工藝施工。通過項目二POIO車型汽車運行材料的選用報告,學會辨別汽車運用材料真偽的能力,完成汽車機電工和配件管理工選購油品工作。
2.知識目標
掌握汽車用金屬與非金屬材料使用特性、應用狀況及發展趨勢;掌握汽車運行材料的使用性能、品種、牌號、主要規格。
3.素質目標
具有自主學習新技術、新知識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服務客戶意識和企業利益意識;具有小組協作溝通能力。
三、課程設計理念
總課程設計理念是:行知合一,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融匯合一,體現綜合能力,如陶老先生的名字“行知”一樣,重視知行結合,實踐與知識的統一;堅持能力本位,“能力”是動手動腦,“能力”不能傳授,訓練能力的載體是源自企業的真實工作項目和任務。
具體設計思路如下:
第一,任務引出問題,問題驅動學習,邊做邊學。不是講各種情況應當如何“做”,而是用一個工作示范,用多個工作分解多情境,多重循環,邊做邊學。要學的內容來自任務的問題,不是來自教材。
第二,知識目標滲透于任務中。每項任務都要分析零部件的工作環境特點,查材料的性能指標,問題驅動知識學習,不斷鞏固,多重循環。
第三,表達與溝通能力滲透于任務中。學生不但要做,還要說、寫、討論。
第四,能力訓練依據企業真實項目,以汽車銷售——新車裝飾——新車養護——新車清洗美容的汽車“4S”店售前售后所需為切入點展開教學任務。
四、教學內容設計
1.內容選取
內容選取依據以下五點:考慮學生現有知識、能力、素質水平;關注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依據汽車銷售、4S店機電鈑金美容維修工崗位需求;考慮汽車新材料新技術;以某車型為切入點,包括大眾車系使用過程中油品材料的選取和銷售鈑金所需材料方面的能力與知識。
2.內容序化
第一次課單獨設計,主要是導入該課程簡介、課程目標,布置學期大任務,以當前的知識基礎做材質分析報告。4個項目,16個典型工作任務,分別為銷售、新車裝飾、機電工汽車養護、美容等領域的選材與材質辨認任務。具體教學內容如下:項目一為12款Polo新車銷售領域材質解說報告,具體任務是發動機零部件材質分析、變速器零部件材料分析、車身材料分析報告;項目二為12款Polo新車裝飾材料選取;項目三為12款Polo新車養護運行材料選取,具體任務是燃料選取分析、潤滑油選取、齒輪油選取、冷卻液選取、制動液選取、新輪胎的選取;項目四為12款Polo新車美容材料選取;最后一次課是學期末的項目成果展示,包括個人成果縱向展示和小組間的橫向比較。
五、結語
本課程開發創新點是始終以“技能”為本位,緊扣汽車材料的企業應用主題,優化課程內容, 設計一系列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系的任務;始終堅持多重循環、重復訓練來培養職業綜合能力。本課程任務還可以繼續滲透于汽車銷售、汽車養護、發動機檢修、傳動行駛制動等系統檢修、汽車美容等課程的項目任務中循環訓練。
(作者單位:棗莊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