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仁,邊長春,孫豐壘
61175部隊
善用信息技術條件提升測繪保障能力
郭景仁,邊長春,孫豐壘
61175部隊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測繪數字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趨勢,而且我國的測繪產業基本上已經實現了從傳統方式測繪向信息化測繪方式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善用當前先進的信息技術條件,提升測繪保障能力,因為測繪保障能力是測繪的一個基礎,也是一個核心。那么,如何提升測繪保障能力呢?本文就這一點進行一下詳細的闡述。
信息技術;測繪保障
測繪保障能力是一個術語名詞,到目前為止,它還沒有一個十分準確的定義,一般來講,我們認為它就是指:測繪技術是否能夠很好地為測繪產品進行服務,即測繪技術是否能夠通過測繪產品進行完整的應用。一般來說,有三個重要的方面:首先是測繪產品能夠體現市場的需求。其次,測繪產品能夠投放到市場中。最后,測繪產品能夠得到應用。這三個方面必須要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把測繪保障能力實現。這三個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缺一不可。
測繪保障能力的一個基本立足點就是測繪產品的生產能力,測繪產品有很多,包括一下幾點:各種測量儀器,比如水準儀,全站儀,GPS等;各種測量軟件,比如cass,TGO,導航軟件等;電子地圖等。總結起來,測繪產品包含軟件和硬件兩種,硬件產品是工廠中生產出來的,硬件產品需要保證其質量,安全性,耐用性等,軟件產品則需要保證它的更新與維護。只有軟件與硬件結合起來,變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才能將應用這一方面做好。
隨著我國測繪事業的日趨發展,測繪事業有了自己鮮明的特點,有不足,也有優勢。就目前而言,我們需要繼承傳統的測繪產業的優勢,同時也要把現代的新技術,新思路與前輩們的經驗成果結合起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立足國情,提高測繪能力。
首先建設一個完整的信息化測繪保障體系。一個完整的信息化測繪保障體系,主要是指利用信息現代化滲入測繪的各個方面。例如:提高測繪的精確性,保障測繪運用能力。只有在對各個單位的工作進行明確的職責劃分,再加以利用信息化條件下的測繪保障能力,這樣才能達到測繪的精確性和無誤性。第二個方面,要保障信息共享。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信息共享成為普遍的現象。在測繪這個方面,我們要加強信息共享。只有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才能避免重復建設,以免浪費資源。除此之外還能保障單位之間互相合作。第三個方面,要加強測繪產品使用的評估。在使用測繪產品時,我們不能單純的去評價這種測繪產品到底好不好,使用的方不方便,我們更應該深層次的評估這種測繪產品給我們帶來了哪種需要,解決了生活中的哪些難題,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多少好處。最后,在測繪結果這一方面,我們要進行測繪信息結果的管理。測繪成果并不像其他信息一樣,利用完了就可以丟棄。在測繪結果這一方面,測繪工作人員要加強測繪結果的整理和歸納。因為只有在測繪信息共享的基礎上,我們再把測繪信息結果加以整合和管理,那樣必定會減少信息資源的浪費。就像一個單位部門進行一次測繪,如果把信息測繪的結果加以整合,然后共享給其他單位部門,這樣必然會減少信息的重復率,以及人力物力資源的損耗,當然,在這前提下是保障測繪信息數據的精確性。只有這樣,才能在信息條件下提高測繪保障能力。
隨著社會互聯網的發展,信息安全技術也存在一定的威脅。測繪數據要加強控制,保障測繪信息自身的保密性,防止其他無關人員對測繪信息的胡亂使用。在保障信息安全技術這個問題上,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我們要加強信息安全技術的高度性,這是指在信息技術的使用上,只單純的依靠其他人的自覺性是不牢靠的,測繪工作人員必須自身注意防范,加強測繪信息的保密工作。這需要他們采取必要的工作手段,以避免信息的疏漏。除此之外,在存儲測繪信息的計算機中,要加強數據的維護,避免網絡病毒的感染。這樣,才能維護測繪數據的正常使用。最后,我們要提高對于信息安全技術使用的高度重視。在這信息高速發達的今天,并沒有完全攻無不克的保障,我們并不能完全依賴信息技術保障,要加強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識。這是指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有保密的思想,提高監察力度,保障信息安全。
綜上所述,在高速發展的新時代,信息技術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提升測繪保障能力這個方面,信息技術條件是其達到目的的必經之路。然而,信息技術安全也是重中之重。所以,要想提高測繪保障能力,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保障信息安全,通過自身的安全保密意識及其必要的技術措施,來控制測繪信息的不外漏。在此基礎上,努力做到提高測繪能力的幾點重要措施,例如保證測繪信息的準確無誤性,避免測繪數據重復以及資源的不必要浪費等。只有在信息安全技術與提高測繪能力手段的共同作用下,我們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我國的測繪數字化才會碰壁發展。
[1]胡群英.信息化時代提高測繪保障能力的思考[A].中國測繪學會科技信息網分會、黑龍江省測繪局、黑龍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2009全國測繪
[2]胡群英.信息化時代提高測繪保障能力的思考[J].測繪技術裝備,2010,04:54-56
[3]王丹.信息化測繪時代工程測量發展思考[J].工程勘察, 200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