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守琴
吉林省大安市新平安鎮中心校
在國務院相關文件中指出,當前國內基礎教育的總體水平不高,而且發展不平衡,很多地方對于基礎教育的重視不夠,進入新時代后,基礎教育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因此,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是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本文作者闡述了創新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分析并研究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指出實施小學語文創新教育的具體要求。
首先,對創新人才的培養是新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隨著當前國內正在進行的教育改革,實施創新性教育是培養二十一世紀創新人才的主要手段,而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實施語文創新教育已成為當代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目標與任務,創新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主要動力,更是當代教育工作者的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師與教研人員對教學創新的認識方面存在著不足,有些人甚至認為進行課程改革就是使用新教材進行教學,因此,他們在平日的教學與評價工作中,普遍還是走著傳統的教學老路,對新課程改革理解不夠深刻是當前推行新課改發展不平衡的一大原因。
針對當前實施的新課改,對教師進行的只是一些表面化、形式化的相關培訓,而沒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不能滿足當前教育的要求。而且在實施的新課程改革中,給予了教師一起參與到對課程的開發中,像是一些綜合性實踐活動的課程,這對于許多教師來講都是一些新的挑戰,沒有了可用的現成教材,教師必須要能夠依據學校的具體情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進行對課程的開發,而一直進行傳統教學的教師們大多沒有什么開發課程的經驗,因此在平日的工作中缺少對課程的開發與指導。
實施創新教學必須要給予教育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能夠很好的去適應并進一步發展,這都需要充足的時間與空間,但是在實際的教育中,不但缺乏可以借鑒的教學經驗與方法,加之一般教師都擔任著十分繁重的教學任務,班級中學生的素質又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別,教師還要將許多時間放在補差上,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對創新教學的探索。
每一門學科在教學方式與方法上都沒有統一固定的模式,主要還是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采取因材施教,對于教育對象的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與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必須十分了解,同時還要對新課程教材理解透徹,只有這樣才能夠清楚從哪個角度出發才能讓學生知道祖國語言文字對國家發展以及人類進步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再聯系到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真正了解學好語文的重要意義。另外,在國內傳統課堂教學中,通常是由教師進行教學的行為,而忽略了學生這個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新課改中倡導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這一主體,鼓勵學生進行主動學習,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思維方式與特點等對課堂教學進行合理的設計,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從旁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將教學活動的中心內容放在對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指導,以培養其進行學習的能力為主要目標,促進學生將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教師在語文教學課堂上,要注意對教學氛圍的創造,只有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才能使學生心情舒暢,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并積極的接受教師的指導,強化師生間的交流,使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環節中來,真正的體現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將學習當成自己高度負責的事,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的學科,它對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身體心理素質以及勞動素質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包含思想教育的內容,而小學生又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對知識與思想方面有著十分強烈的渴求,這個時候教師必須要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正確指導,同時,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同時還應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自身具備高尚的思想品質,做到言傳身教,以自身的行為與思想影響淀粉生。因此,語文教師不但要具備多方面的文化知識與相關業務技能、高效的教學手段,同時還要對相關學科的一些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在課堂上,才能以標準的語言進行形象的知識教育,讓學生心服口服的跟你學習。
傳統教育中重于對知識的傳授,往往忽視了學生進行實踐的能力,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沒有經過實踐根本無法真正的理解所學知識,創新教育中倡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重點培養,只有進行實踐,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進一步轉化為能力。所以除了課堂教學,教師還應適當的組織并鼓勵學生開展與參加課外活動,設計一些實踐性較強,同時又富含趣味性與靈活性的課外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并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的語文教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實施創新教育是當前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與任務,也只有進行創新,才能順利的迎接新時代的挑戰,進一步向前發展。
[1]季春風.妙用提問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5.
[2]趙財經.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整體改革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0.04.
[3]劉解軍主編.中國小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編.新課程改革評價與新標準解讀分析實用全書[M]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