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策
內部審計是集團公司為了做好自身及分(子)公司管理的重要形式,是公司對各項業務進行約束和監督的重要手段。系統有效的審計工作能滿足公司的發展需求,不斷提升公司的經濟效益,減少消極因素的影響,不斷提升集團公司的整體競爭力。當前我國部分集團公司會出現行政干預的形式,嚴重影響審計工作的開展和進行,進而導致公司的治理結構存在很多問題,嚴重影響公司的后續發展。內部審計作為公司治理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系統發展過程中占據重要的作用,在實踐過程中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掌握內部審計工作的相關要求,確定有效的審計措施,并將具體審計工作落實到實踐中。
由于審計工作本身比較復雜,在實踐過程中必須滿足審計形式的具體要求,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根據具體審計機制的要求,落實具體的審計工作內容。但是由于審計工作形式自身的限制性,在發展階段會存在很多問題,以下將對當前集團公司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基于審計工作形式的特殊性,在實踐過程中必須做好管理措施,將具體審計工作落實到實處。但是由于內部管理機制的特殊性,在具體管理過程中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況,導致內部控制機制不完善,甚至對后續管理形式造成嚴重的影響。此外由于企業內部的決策機制不完善,員工的自身參與性比較差,導致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進而出現審計形式不合理的情況[1]。

由于審計機制比較特殊,在后續干預階段必須落實現有的管理程序,使其適應集團公司的后續發展。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會存在專業程度低的情況,對集團公司的發展會產生比較大的制約性。具備專業能力是保證集團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如果缺少基本的技能,則會導致審計工作無法發揮出作用,限制了財務管理工作的整體進行,進而給集團的審計管理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2]。
審計制度是落實具體管理內容的理論依據,在實踐過程中需要以現有的管理形式為基準,將有效的審計管理形式落實到實處,滿足制度體系的要求。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會存在審計制度不嚴謹的情況,導致審計工作無法可依,進而出現制度體系流于形式的情況,對集團公司的后續發展造成干擾[3]。
基于現有審計管理機制的特殊性,在實踐過程中要從管理現狀入手,根據制度在體系的要求,執行審計工作。但是在具體發展過程中存在審計工作執行不到位的情況,具體表現為拆了東墻補西墻,職責不明確,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差等。在執行階段需要明確企業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避免出現執行力度差的情況。
集團公司在后續發展過程中需要以有效的制度體系為基準,從當前發展入手,做好審計工作,滿足審計機制的整體化要求。以下將對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的具體控制措施進行分析。
審計工作形式比較特殊,不同的準備工作形式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整體干預過程中需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主要表現為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審核等。審計方案的制定對具體審計工作的落實有重要的作用,在實踐過程中必須明確審計風險,審計范圍和審計工作的具體表現,由于現有的制度管理機制比較特殊,如果不做好基礎性控制措施,勢必會增加審計工作的難度。其次是審計的審稿,要以具體的控制準則為基礎,根據審計形式的要求,確定審計工作的評價意見和處理措施。在處理階段要聽取工作人員的意見,形成統一的意識,達到降低審計風險的目的。
對集團公司的后續發展來說,不同的領域涉及到的審計工作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根據審計活動的具體要求,需要及時對內部審計形式進行分析,制定系統有效的控制制度。在不同的發展背景和審計活動的要求下,系統有效的制度體系能起到一定的制約性的作用,保證集團企業的有序發展。在實踐階段需要了解集團公司的整體定位,根據內部機構的要求,設定獨立的控制機制。工作程序對整體審計工作的應用有一定的指導性意義,要保證審計機制的有序性,包括制定系統的審計計劃、編制工作底稿等,根據已有控制形式的要求,要確定審計工作的范圍,掌握審計資源,實現對資料的有效控制?,F場審計是整個審計工作的核心所在,要根據實際情況,應用多種控制方式,包括:分析判斷法、審計取證法、邏輯推理法等,工作人員要以現有審計形式為基準,落實具體的審計機制,發揮制度體系的最大化作用[4]。
制度體系的執行是以人力資源為標準的,只有不斷提升審計工作人員的素質,才能保證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根據內部審計結構的要求,在實踐階段必須落實具體有效的控制形式,做好人員的配置工作。審計管理部門必須設定領導部門,對下屬工作有全面的認識。審計人員要具有一定的領導、協調和管理能力,對各項審計制度有全面的了解,做好具體的審計管理工作。高級審計工作人員要執行審計計劃,根據已有審計形式的要求,落實具體有效的管理形式,保證審計工作的有效性。
審計機構的設定對后續管理責任的落實有一定的引導性作用,在集團公司改革后,要明確現有設計形式,根據不同設置體系的要求,落實內部審計工作。由于控制機制比較特殊,為了滿足審計形式的整體性要求,要直接參與決策,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掌握具體審核形式的發展趨勢[5]。根據已有決策形式的要求,內部機構的設定必須從實際情況入手,明確審計主體和其他附屬機構之間的關系,根據不同的性質和規模合理設定控制形式,保證內部審計職能的有序發展。為了保證整體審計機制的有序性,集團公司需要以統一設置的形式為原則,設立單獨的機構,保證分工形式的合理性和有序性。由于審計機構的類別比較多,為了滿足整體發展趨勢的要求,必須以現有的機構形式為基礎,對各項審計內容進行分析,最終實現審計機構的合理化控制。
針對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的特殊性,在實踐過程中需要落實具體的管理制度,滿足制度體系的具體要求,適應公司的整體發展。以下將對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
集團公司的內部管理內容比較多,為了適應現有控制的要求,在發展階段需要根據現有工作形式的要求,對具體審計機制進行分析,確定系統有效的控制機制。原有的內部審計是以財務管理為主,隨著市場多元化發展形式的不斷發展,內部審計工作的內容趨于多樣化,由于管理機制比較特殊,在整個干預階段,必須以綜合效益為基準,落實具體的管理形式。根據制度體系的要求,內部審計需要對生產組織、生產計劃和技術改造等方面入手,以全過程管理機制為標準,落實相關監督和管理責任,適應集團公司的整體性發展[6]。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背景下,企業的后續發展需要根據市場變化機制的要求,落實具體有效的控制機制。此外集團公司的發展需要承擔很多風險,要以資本保值和增值為基礎,以經濟效益為發展重點,將短期發展形式和長遠經濟效益結合在一起,滿足綜合評價機制的要求,適應內部審計工作的具體要求,進而完善制度體系,保證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和完善性。
審計工作對集團公司的后續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在整體發展階段必須對計劃經濟結構進行審視,掌握服務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工作人員要將財務管理、工程信息及企業的內部管理形式等結合在一起,落實具體有效的技術形式。復合型結構本身具有歸納和整理的作用,由于結構形式本身比較復雜,需要在現有工作基礎上,了解不同結構形式的具體要求,從企業的生產和發展的角度入手,掌握內審形式,落實審計工作,進而降低風險,滿足公司發展趨勢的要求[7]。
基于在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的特殊性,在實踐過程中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了解審計工作的具體要求,將審計工作落實到實踐中。同時需要審計工作人員做好各方面管理工作,在現有發展基礎上,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掌握審計工作的各方面要求,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強化審計業務的基礎管理,使其適應新形勢下各項審計工作的具體要求,保證審計工作更加完善,進而促進集團公司的進一步發展。
[1]邱銀豐.集團公司構建增值型內部審計體系的探索——以J集團公司為例[D].廈門大學, 2013, 12(01):98-102.
[2]王愛君.企業集團增值型內部審計研究——基于對子公司內部控制的視角[D].中國海洋大學,2012,12(01):69-73.
[3]王巍.對如何加強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的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10(01):189-190.
[4]李瑞新.如何做好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J].河北企業,2012,01(01): 258-260.
[5]王玉明.加強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的思考[J].會計之友(上旬刊),2010,10(01):78-80.
[6]尹宏論.如何加強與完善上市公司的內部審計工作[J].現代商業,2010,03(12):396-398.
[7]吳清華,裘宗舜.集團公司內部審計運作模式探討——基于公司治理視角[J].財會通訊,2012,01(14): 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