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競楠
摘 要:該文作者結合歷史上各時期英語教學法的特點及方式,在提出現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應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分析其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教育是提高生產力和提高人的適應能力,實現人類進步的最有效工具。但是如果教育方法不適合時代需要或者不符合教育對象的需求,那就是教育資源的浪費,被教育者就是教育方式、方法的主體,主體變化了方式、方法也應該隨之變化。所以教育應該與時俱進,且進一步推動社會進步。但是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是源于現有的方法,所以借鑒和創新是必要的。
關鍵詞:大學英語 課堂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8(c)-0230-02
The outlet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Qiu Jingnan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11003)
Abstract: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combine the feature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each historical period. While presenting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the author also analyses its reasons and the solutions to it.Educ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 achieve advancement. On the contrary, If education doesnt suit the need of time or students, that is a waste of educational sources. So education should keep pace with time, and propel the society forward.Since new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methods stem from the old ones,we can draw lessons from them and also innovate.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Classroom teaching;Strategy
在人類歷史上語學習的歷史源遠流長,英語教學法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歐洲教育家馬科斯·昆體良(Marcus Fabens Quintilian A.D.35-95)。16世紀前外語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是詞匯和句子的講解。也就是傳統上的語法翻譯法。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并在工業化進程的推動下得到推廣并發展的直接法,適應了時代的需求。以及后來的聽說法,情境法和語言大師喬姆斯基的認知法,都產生于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并且都各有長處和局限性。而我們現如今的教學改革,無非是教學手段和模式的綜合利用和更新,應該在眾多的教學法和教育理論中尋求指導思想并結合實踐,完善教學安排,這樣才能使教學符合實際需求,有成熟的理論作為依據和指導,且順應時代潮流。
1 問題研究
首先我們先來簡單列舉目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之間是互相關聯的。
(1)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主觀能動性差。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有許多,這里僅僅指出2個方面:一部分自覺性較好的學生是因為教學方式死板,教學內容沒有挑戰性而失去學習興趣;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自信不足,很早就進入被動學習英語的狀態。又沒有了高考壓力,所以英語學習更是一塌糊涂。針對怠慢學習的問題我們應該通過教學手段的變化,以新穎的和有趣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促進教學的進行。 其實情景法也叫視聽法。充分利用幻燈機,錄音機,投影儀,電影和視頻等等多媒體教學手段配合教學活動,進行聽說操練,將恐怖的聽力和尷尬的口語和形象的視覺畫面結合起來。 在情景交際中熟練英語的發音和結構。學生們將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身臨其境地學習外語。這樣的教學法早就已經被社會上很多教育機構應用起來,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只是我們所謂的正規學校教學還墨守成規,堅持著傳統的課堂模式。改變勢在必行。
(2)大部分教師仍然運用老套的語法翻譯法。語法翻譯法是用母語翻譯教授外語書面語的一種傳統外語教學法。翻譯課文和講解詞匯仍然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尤其是在考試壓力的推動下,詞匯的講解和語法的練習占用大部分的課堂教學,但是事倍功半。尤其可笑的是我們的教師講課模式就是筵席自己曾經的老師,而老師的老師又是如何知道該如何教學的呢?大部分學生不僅口語聽力差,語法詞匯等基本功也都不見進步,甚至比高中時倒退。單一的教學模式也是使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原因之一。教師的教學不能很好的吸引學生導致教學效果下降,學生英語成績差導致教師進一步關注考試, 于是一個惡性循環開始了。那么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矛盾筆者個人認為不需要討論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者首先要做出改變。主要在硬件與軟件兩方面進行改變。有軟件。相對富裕的地區解決硬件設備要容易的多,但是軟件的提高即教師的計算機技能的普及和提高還是有困難的。以及多媒體教學和書本教學的完美結合還需要進一步熟練。其實更關鍵的是我們的考核機制,但是面對我國如此多的學生,考試模式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我們意識到需要改革,并且積極努力去實現它。這樣才能使教學改革有真正的保證。
(3)目前我們的大學生們所用的去多版本的教材仍然明顯以詞匯和語法為重,內容老套。談論的仍然是10多年前的“新聞”。如果一套教材主要以詞匯最符合考試詞匯大綱來尋找文章,那么是否可以直接發詞匯表?大部分出版社編寫的教材偏難,而且以考試為主要服務目的。學習一門語言,應該多角度去接觸,多種文學樣式,不同時代,不同流派,語言是多么豐富有魅力和感染力,卻被編輯成死氣沉沉的教材。學習一門語言的同時學生們應該感受到另一種文化,體會到另一種人生和境遇,豐富知識并且陶冶情操。英語里也有三國一樣精彩的故事,或者紅樓一樣字字珠璣的文章。或者輕松的幽默的以及實用的。似乎都比這些看不懂記不住,旅游交友還用不上的課文要受歡迎些。
(4)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的根本還在于指導以及檢驗大學外語教學的標準—教學大綱,規定就比較老套落后,而且其中能夠量化的還是達到幾千的詞匯量和哪些語法項目的熟練掌握。對于英語使用能力沒有具體明確的標準和檢驗方法。尤其聽力口語在高中以前因為不是考試項目而不受重視,大學階段強調聽力但是沒有聽力基礎突然要求大學水平的聽力難度,當然嚇跑一大群學生了。所以改革是連貫的,不應該把教學分開各改各的。我們應該實現英語教學多元化。選修課和必修課結合。 也可以將原來的精讀課細化分類成為聽力課和口語課以及閱讀課。或者將教學對象劃分為不同進度,以便采取不同教學強度,更有利于學生建立自信。或者根據專業劃分為不同的特色教學,更好的為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做好準備。
2 結論
以上提出了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問題,并且簡單分析了促成原因。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更多的優秀學生,從而增強我們的生產力。教育專家們在積極調整和修改現行教育大綱,2015年暑期就已經有新的大綱模型了。教師們也在積極探索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 但是如果按照統一的標準來要求和考核就是不客觀,學生的基礎不同,而且將來對英語的職業和生活需求也不同,教學和考核怎么能整齊劃一呢?只有結合了學生的實際需求,真正結合學生的生活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因為有實際作用和意義的語言,能夠用于交際的語言和真正完成實際交際活動的語言 才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語言交流,啟發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還能培養人際交往,思考,決策和應變能力,這種有挑戰性又符合實際需要的教學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明曄.外語教學法[M].知識出版社2006.
[2] 張兼中.國外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3.
[3] 俞千山.外語教學方法論的反思[J].科技資訊,2006(7):90-91.
[4] 周福芹,劉秀云.當前外語教學法的理論動態與實踐走向[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3):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