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知識是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企業效益的關鍵因素。而作為知識的載體——人力資源,必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首要資源。會計作為核算、監督企業經濟活動的重要工具,理應將人力資源作為其研究的重要內容。本文首先就我國目前所面臨的知識經濟的大背景,對人力資源會計進行簡要概述,接著從外部環境、會計理論及相關人員對人力資源的認識三個方面提出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推廣所面臨的問題,最后就相關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為今后人力資源會計在各企事業單位的廣泛運用打下基礎。
一、實行人力資源會計存在的問題
1.人力資源會計的實施環境不成熟。(1)社會環境制約著人力資源會計的實施。任何事物都是一定環境下的產物,人力資源會計也是這樣。從經濟環境看,資本市場不發達,缺乏人力資源會計實行的基礎,不利于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從社會文化環境來看,雖然,近年來我國一直非常重視對教育的投資,但與國外相比,我國對教育的投資水平還是偏低,其后果是人力資源管理水平較低,很多企業的文化環境較差,對員工高層次的需求關注較小,這都影響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2)相關的會計法規不完善。人力資源會計的順利實施離不開法律制度的保護。但當前,我國相關的會計準則并未涉及人力資源的相關內容,會計的相關制度也沒有涉及人力資源這方面的內容,人力資源會計缺乏統一的標準,企業單位也沒有必須反映人力資源的硬性規定。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阻礙了人力資源會計的大規模應用。(3)會計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會計工作涉及的內容龐大且復雜,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差別,會計人員平時對人力資源會計的接觸比較少,很少一部分人會主動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庫。而推動人力資源會計的實施勢必離不開會計人員,會計人員不僅應該是人力資源會計的認同者,更應該是人力資源會計的重要參與者,只有會計人員的素質提高了,才會重視、學習并接受人力資源會計,最終為人力資源會計的完善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
2.人力資源會計理論尚未完善。(1)人力資源會計的確認存在問題。首先,人力資源的可靠性受到質疑。人力資本并不能完全的被企業控制,企業僅僅擁有人力資源的使用權而不具備所有權,企業不能像控制物質資源那樣決定企業的人力資源。其次,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里,只有物質能被拿來計量,把人像物品一樣用貨幣衡量,很多人會認為是對人們尊嚴的玷污。(2)人力資源會計的計量方面存在問題。人力資源成本會計計量是“為取得、開發及重置作為組織資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計量和報告”。它主要是計量人力資源的取得成本、替代成本和使用成本。歷史成本是對實際支出的計量,具有真實可靠,便于驗證的特點,比較簡單且可操作性強。但是,這種核算方法不能很好的詮釋人力資源的真實價值。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水平下,對重新購置企業單位現有工作水平的員工的花費進行核算。但是具有主觀性較大的缺點,容易被有不良企圖的人員利用,從而影響會計的真實客觀性。人力資源價值會計就是將企業職工的能力作為一種有價值的資源,根據員工在一定期間內的表現,估計其能為企業創造的未來價值,以此來確定人力資源價值的一種核算方法。但是,此方法大都涉及主觀判斷,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因此具有很大的隨意性。 (3)人力資源會計的列報方面存在缺陷。首先,在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的信息主要是作為管理會計的內容僅對內提供,并未對外提供。其次,人力資源會計報告的方式比較單一,報告只能從一個方面反映企業的人力資源狀況。
3.對人力資源會計缺乏正確的認識。(1)人們對人力資源會計的認識存在偏差。人的行為都是一定觀念的表達。在我國,實施人力資源會計的一個重要障礙就是傳統財務會計觀念對人力資源會計觀念的抵觸。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勞動者付出勞動,從而獲取工資,從來不會想到其實勞動中的付出也許與薪金并不成正比,在這些思維里,會計準則中涉及的資產都是指財務資產。人力資源會計與傳統的財務會計有很大的不同,財務會計中的資產都是物化資產。因此,它的提出是對傳統意識中的資產觀念的巨大挑戰,人力資源會計會遭到人們的質疑也無可厚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是一個比較恪守城規的社會,實施人力資源會計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2)企業對人力資源會計的重視程度偏低。管理者們都承認人才是促進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知識、人才在知識經濟的新時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這種重視人才的意識還僅僅停留在意識層面,并沒有落實到實處。
二、推動人力資源會計實施的對策
1.重視人力資源會計的環境建設。(1)完善資本市場,重視文化環境的建設。人力資源會計是在一定的環境中實行的,因此適當的環境對推動人力資源會計的幫助是巨大的,其中資本市場和文化環境是重要的運行環境之一。資本市場和文化環境的完善,有利于企業單位與勞動者真正重視人力資源,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呼聲會越來越高,實施人力資源會計的環境會越來越成熟。我國應該重視資本市場的發展,完善市場機制,采取一系列的強硬措施打擊破壞資本市場良性發展的行為。強調“人才強國”戰略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資,提高全民的道德知識素養,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營造良好的環境。(2)加強立法工作,完善會計制度。制度是人力資源會計得以順利推行的保證,只有在法律制度的規定下,人力資源會計才能有法可依,相關人員才會有法必依。我國相關部門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密切聯系群眾,積極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從而及時更新完善相關法律。加快建立人力資源會計的相關制度,對人力資源會計的基本內容做出規定,使人力資源會計涉及的基本問題都有法律的保障,會計人員的工作都有相應的法律依據,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3)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不僅需要社會各界的精神支持,還需要高素質的會計人員來進行實際操作。人力資源會計的核算不同于傳統的財務會計,人力資源會計涉及的內容更加繁雜,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更高。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努力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庫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特別是在一些需要會計人員估計的問題上,只有會計人員擁有深厚的知識底蘊,豐富的職業經驗,才能使主觀估計更加符合實際。
2.加強人力資源會計理論的研究。(1)組織一批高素質人才,壯大理論研究隊伍。人力資源會計的順利推行離不開一批高素質的會計理論研究隊伍,專業的人力資源會計研究人員將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特別需要一只囊括經濟學專家、會計學學者、企業管理高層、政府人員、法學學者、心理學家等各專業人才的隊伍。(2)立足當下,重視信息的披露。推行人力資源會計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的必要信息,以便管理層及時發現企業的問題,從而改變經營管理方式,使企業健康可持續的存續下去。有利于投資者、政府作出正確的抉擇。我們不必非要等到人力資源會計理論完善后才進行列示,完全可以拓寬視野,靈活運用會計的外延,這樣既滿足了外部相關決策機構迫切希望了解企業人力資源的需求,又避免了由于人力資源會計理論不完善帶來的問題,給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提供一個相對輕松的環境。(3)開展試點工作,為人力資源會計的實行鋪平道路。人力資源會計要想全面實施道路曲折,實施過程中將可能面臨很多現在大家都意識不到的難題。基于人力資源會計理論還不完善的考慮,我們可以先選擇一些人力資源素質比較高且集中的企業單位進行試點,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IT產業等,并堅持實事求是、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推廣,這樣既能給很多企業緩沖的機會,積累工作經驗,又能為今后人力資源會計的實行掃除障礙。
3.轉化觀念,扭轉局面。 ? ? ?(1)轉變大多數人的觀念,樹立人力資源會計理念。為適應社會的進步,追隨時代的潮流,人們的觀念也必須發生適當的變化,此時不僅要把人才、知識作為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要突破傳統思維,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當勞動者去企業單位面試時,要主動與企業的管理者就自己的薪水情況討價還價,不能由于害羞而閉口不談,勞動者應該形成盡快地盡可能地把自己之前所有的投資補償回來的意識。我們應該明確一點,人僅僅是作為人力資源的載體而存在的,確認、計量、報告的是人力資源而非人,這不是對人們尊嚴的侮辱,相反地是對人的尊重。(2)加大交流與宣傳力度,改變企業的傳統觀念。我們應積極加強與國外的交流,學習其理論觀點及其實務應用情況,有區別的加以借鑒。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轉變人們對人力資源會計的思想誤區,形成正確的觀點,為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與實施營造良好的環境。企業管理者應積極學習國外企業的經驗,注重對人力資源的核算,不僅要為勞動者提供可觀的薪金報酬,還要為勞動者提供進一步學習的機會,使勞動者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