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焦作 馬超一
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行和扶持下,我國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建立起了一大批的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園區等不同規模和形式的產業集聚區。產業集聚區的蓬勃發展,大大加快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步伐,與此同時,產業集聚區的社會風險也越來越受到各方學者的關注。
產業集聚區社會風險是指產業集聚區受到來自其內部或者外部的各種風險因素的綜合影響,對產業集聚區社會發展和穩定造成的損失。根據對大量文獻資料及實地調研考察,我國產業集聚區社會風險可以分為內生風險和外生風險及復合風險,其中內生風險包括:結構性風險、網絡性風險、生態性風險;外生風險包括:周期性風險、政治風險、自然風險;復合風險是指產業集聚區內生風險和外生風險兩兩相互作用或者多個風險的動態耦合形成的產業集聚區社會風險。
1.內生風險及其成因。內生風險主要產生于產業集聚區內部,是產業集聚區在形成、發展過程中由于產業結構調整,組織形式變化,企業規模擴大等產業集聚區內部演變形成的風險,內生風險是必然存在且不可避免的根本風險。內生風險可以概括為結構性風險、網絡性風險和生態性風險。
結構性風險是指產業集聚區內不同的產業之間,同一產業的上中下游不同企業之間以及同一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調整所產生的不利于產業集聚區社會健康發展的風險。其產生的原因有來自于企業決策者對企業和市場需求的錯誤認識,從而做出不恰當的決策;上游企業出現危機導致下游企業受到沖擊,企業間資源分配不合理,產業結構更新節奏緩慢等。
產業集聚區內不同的企業在開發、研究和生產過程中相互合作,從而來滿足同一市場需求,這就表現為一種網絡形態。網絡性風險是指產業集聚區內的企業之間資源競爭、信任危機、社會道德敗壞等現象產生的風險。
生態性風險是指產業集聚區內部企業之間的相互依存、缺乏創新等惰性行為產生的風險,主要包括:自稔性風險、過度相似性風險、創新惰性、產品單一性等。
2.外生風險及其成因。外生風險主要是由于產業集聚區外部的影響因素引起的,導致產業集聚區中的產業走向衰退,從而影響到產業集聚區社會健康發展的風險。外生風險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周期性風險、政治風險和自然風險。
周期性風險是指由于經濟環境的周期性波動而產生的風險;主要包含了經濟周期性變化、市場變動、資金供給變動等。對于產業集聚區來說,周期性風險跟全國乃至全球的經濟大環境息息相關。例如我國的光伏產業,過去的光伏產品主要市場是出口歐洲,但是在2012年,歐盟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對我國的光伏產品實行了反傾銷調查,大大影響了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許多企業因此倒閉。
政治風險是指當局政府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采取一系列影響產業集聚區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從而對產業集聚區產生風險。政治風險可以劃分為國內政治性風險和國外政治性風險。國內政治性風險主要包括政府干預經濟市場產生的風險和政策性風險。國外政治性風險是指國際貿易國為了維護本國的利益,對進口產品進行設置的反傾銷障礙、政府間的貿易摩擦等。
自然風險則主要是指自然災害、環境破壞等導致的風險。自然風險一方面是自然災害,如海嘯、地震、臺風、暴雪等影響產業集聚區的生產及其所制造產品的銷售、運輸等,從而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和影響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是產業集聚區人為造成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以及一些其他擾亂市場的秩序,會導致市場不穩定,從而帶來風險。
3.復合風險及其成因。復合風險是由內生風險和外生風險相互交錯影響而產生的風險。產業集聚區其內部各個經濟主體和外界的經濟環境也存在著復雜的聯系,多種影響因子相互作用,有的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有的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進而形成了復合風險。
產業集聚區各個企業之前存在著相互扶持,相互促進,同時也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影響,任意兩種或者多種因素同時出現,就可能對集聚區造成不確定的損失。越多的影響因素參與影響集聚區的發展,其復合風險的強度就越大,對風險的預防控制難度也隨之增大。
1.內生風險的表現及特征。內生風險作為產業集聚區不可避免的根本風險,只有充分的了解其表現和特征,才能有效地控制,使風險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結構性風險一般表現為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調整,產業鏈各個組成部分進行大規模的改變,從而影響到最終的產品性質、質量和市場份額,進而影響到企業乃至整個集聚區的經濟效益。從我國大部分的產業集聚區的現狀來看,產業集聚區在形成前期都會經過嚴格的市場調查和對未來的預期,集聚區內產業結構大幅度調整出現的情況較少,而且進行調整的產業也是在一個較長的時間中,從小規模的逐步調整開始進行的。因此,結構性風險對我國的產業集聚區的影響相對較小。
網絡性風險一般表現為上下游企業之間存在資源重疊區間,包括生產資料、勞動力資源等。如果上游企業搶占大量的生產資源,就會導致產業上游產品產能過剩,而下游企業由于沒有足夠的生產資源而不能有序高效的生產,從而導致產業鏈的末端產品供不應求,反之亦然。
生態性風險一般在較短的時間內不容易產生,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生態性風險對產業集聚區的影響將是重大的。生態性風險一般表現在產業鏈始終保持不變,集聚區產品的種類改進甚少,整個集聚區產品的經濟效益逐漸減少,邊際成本增大。由于產業鏈形成后,企業之間相互依存度增加,在現有的利益驅使下,企業人開始變的安于現狀,逐步走向墨守成規,長時間來看,將會影響整個集聚區的可持續發展。
2.外生風險的表現及特征。外生風險體現的是產業集聚區承受外部沖擊能力的大小,了解外生風險的表現和特征,可以有針對性的調整集聚區內企業的產業結構和資源調整,從而有效地降低外生風險帶來的損失甚至可以從中獲利。
周期性風險表現為經濟變化出現的比較突然,但是通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周期性風險總是伴隨著國內和國際經濟政策的變動而出現。從周期性風險的生成原因可以知道,周期性風險是一種突發性風險,不受人為的控制。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對產業、市場等的合理預期來提高產業應對周期性風險的能力。
政治風險在國內多體現為執政當局的意志,有利于執政當局的經濟統籌規劃的產業所受到的政治風險將會較小,反之將會較大。相對于國內政治因素,國際政治因素對產業產生的影響所造成的風險會出現較大的不可控性。從2014年的全球經濟形勢來看,由克里米亞問題引發的一系列政治原因,致使俄羅斯受到來自歐盟和美國的經濟制裁,尤其是石油產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加劇了盧布貶值,俄羅斯的經濟幾乎陷入癱瘓。
自然風險中的自然災害一般表現為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一般其影響到的空間范圍較大,對于不同的產業集聚區選擇地理位置時,就需要考慮到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人為造成的自然風險受到集聚區內企業的社會責任心、員工的素質以及企業與周邊原居民的和諧相處程度等影響。
3.復合風險的表現及特征。復合風險由于其產生的原因較為復雜,一般由多個影響因子的細微變化、相互影響疊加,這就造成了復合風險的出現比較不易察覺,其造成的結果往往不能從單一的角度來考慮。由于復合風險復雜多變,難以全面的掌握和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導致其往往會給集聚區的產業造成較大的損失,這也將是今后產業集聚區社會風險防范的重點和難點。
通過對產業集聚區社會風險的分解分析,可以直觀的認識到產業集聚區社會風險的影響因素和其影響機理,從而有利于產業集聚區做出相適應的措施來降低風險所造成的損失。同時,通過上述分析,也能夠給將來建立新的產業集聚區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和為提出改進方案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