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揚州 王 琳 曹 穎
儀征化纖是我國最大的現代化化纖和化纖原料生產基地之一,在歷史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在2012年以及2013年出具的年報上顯示儀征化纖分別虧損3.61億和14.54億元,并被實施退市風險的警示。企業2014年度上半年年報可以看出,虧損較2013年年末又增加了2.96億元,盡管這期間儀征化纖一直嘗試各種方法努力補虧,但是短期內很難解決因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不強所帶來的問題。為走出絕境,儀征化纖選擇與中石化進行資產重組,以此來挽救企業,避免其走上退市的厄運。目前儀征化纖與中石化的資產重組仍在進行中,儀征化纖股份資產重組方案已經獲得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復同意。
1.內部原因。(1)企業產品的持續創新能力不強。創新不足是儀征化纖虧損的主要原因。盡管近些年儀征化纖在產品創新方面投入不少心血,如一直致力于差別化纖維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但多年來未有突破性的進展。它的主營產品生產規模雖然領先于國際同行,但在技術及市場競爭能力方面卻顯得相對薄弱。另外,市場上大量涌現出與企業主營產品相似甚至略優的商品,使得市面呈現出供大于求的局勢。由于儀征化纖不具備生產我國國防和航天航空制造所使用的以及高檔產品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的能力,這些高端材料一直依賴于進口??偠灾?,儀征化纖的生產水平依舊停留在普通常規產品的層面上。
(2)企業成本費用較高。與一些民營企業相比,儀征化纖產品成本相對較高,特別是早期進入化纖行業,現今已形成一定規模的較大型民營化纖企業,如達美、澳洋科技等,這些企業在企業員工、企業管理、資產維修、折舊以及產品的包裝運輸等方面,對成本費用都有良好的控制。據相關數據顯示,不論是在綜合毛利率方面還是在資產利潤率或是銷售利潤率方面,很多民營企業高于儀征化纖。為了能夠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儀征化纖在成本費用的控制程度上還有待增強。
(3)人均產能和勞動生產率較低。根據相關統計,早幾年儀征化纖人均生產能力和人均銷售收入均不錯,是當時國內行業中的佼佼者,但相比較于同一時期的國際先進水平,儀征化纖的差距顯而易見,一些國際企業的人均產能是儀征化纖的三至七倍不等,而人均銷售收入也領先5至20萬美元之間。在年代的更替、科技迅猛發展前提下,相對于一些國際企業而言,儀征化纖在這些方面仍舊存在著不可小視的差距。
(4)企業制度有待完善。儀征化纖是我國國有大型企業,從企業內部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來看,比不上我國的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企業的用工方面太過死板、職工薪酬與市場脫軌,企業機構過于龐大,致使企業在決策時程序步驟顯得格外復雜等。這些劣勢是儀征化纖很難降低企業的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的主要絆腳石,也不利于企業吸引優秀的社會人才并且把握好市場的契機以實現突破。
2.外部原因。(1)企業發展受原材料的制約。隨著聚酯行業競爭加劇,產品盈利空間不斷緊縮,但產品制造成本卻無明顯降低,尤其是原材料的成本額占據聚酯產品總成本的一半以上。近幾年原材料供求失衡,價格不斷攀升,導致各大聚酯企業從原來產品、市場的競爭擴大到現在對原材料的爭奪,由此可見,企業的發展深受原材料的壓制。儀征化纖產品需要的兩大主要原材料精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其市場需求尤其旺盛,而企業只能自產自供精對苯二甲酸,但這種原材料與企業的產品只有不到70%的匹配度。在企業聚酯產品的生產不斷加速的同時,原材料的自給率卻在朝著相反方向急劇下降。所以,原材料資源供應不足是遏制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2)企業產品優勢下降。近年來,隨著各大民營企業進軍聚酯行業,儀征化纖企業在市場所占份額逐漸減少,在對國內聚酯市場的調控方面也逐漸下降。儀征化纖產業鏈較為狹窄,化纖差別化及聚酯專用原料的生產能力逐漸降低,聚酯專用原料已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此外,隨著大量民營企業聚酯產品的上市,儀征化纖原有的產品規模優勢已逐漸消逝。
1.現行政策的鼓勵。根據國務院頒布的相關政策表示,國家將大力推進企業改制上市,以此來提高上市企業的質量,并積極鼓勵中央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業務整合的基礎之上按板塊逐個推進,最終實現整體上市。中石化與儀征化纖進行資產重組的實質就是將這一政策落實于實踐,先通過集團內部各個板塊的分開上市,目的是以此來推動石化集團整體上市這一計劃的實現。
2.推動石油工程公司變強及集團全面發展。中國石化集團旗下的石油工程板塊歷經多年發展,現今已然是集團最重要的盈利支柱之一,并且具備與國際同行相敵的能力。隨著中石化重組進一步深入,石油工程板塊的上市步伐不斷加快,最終通過與資本市場的對接,為企業的融資之路拓寬新的渠道,以便企業在日后有更充沛的資金,并且在核心技術層面有飛躍性的突破。此外,石化集團通過本次的資產重組,實現集團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強旗下企業的市場優勢,促使企業間協同效應的產生,為石化集團旗下已經上市或是還未上市板塊能得以長久發展奠基。
1.資產重組給儀征化纖帶來的展望。(1)有效改善資產質量。本次資產重組會將儀征化纖企業的資產與負債全部出售,相關的人員隨資產、業務剝離。而之前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的聚酯切片和滌綸纖維相關的業務將會因為中國石化集團將石油工程企業百分百股權的注入,轉變為油氣勘探開發工程與技術服務業務,這將會使儀征化纖脫胎換骨,有效的改變企業的財務狀況、資產質量以及持續經營等方面,也從根本上保護了儀征化纖的股東尤其是小股東們的利益。

(2)緩減退市的危機。截止2014年上半年,儀征化纖的A股股票一直居于退市的邊緣,倘若虧損持續至2014年年末仍未能扭轉,儀征化纖將要面臨除牌,因此,資產重組的完成能將A股股票從退市邊緣拉回。此外,滬港通的推出,將促使儀征化纖A股股價與企業H股股價的差距拉近,使得企業在不久的未來會有更好的發展。
(3)吸引新注資。據相關報告稱,2014年9月26日,德意志銀發表研究報告看好儀征化纖的H 股,將給予其“買入”評級,究其原因就是中石化集團的重組。石油工程企業通過儀征化纖這個上市企業的軀殼,躋身國際行列,而石化集團將會以償還儀征化纖之前的虧損負債減輕其外部壓力,使得重組雙方在資產重組后產生協同效應。雖然現在的儀征化纖利潤率遠低于同行,但相信不久以后,企業在成本控制和內部管理方面,均會有較大的進展。
(4)避免與石化集團下屬構成同行競爭的關系。目前,除石油工程公司外,石化集團下屬企業仍存在少量的石油工程服務業和投資,由于經營規模較小,不存在與石油工程公司業務重疊的情況,所以,暫時與石油工程公司不構成實際性的競爭。另外,應香港上市監管的相關要求,中國石化集團下屬企業將形成業務上的剝離,石油工程企業承諾在業務領域上形成嚴格的區分,這樣將不會存在與石化集團旗下其他同胞構成競爭關系。
2.資產重組給儀征化纖帶來的風險。(1)市場競爭的影響。重組完成后,儀征化纖將會以油氣勘探開發工程和技術服務為主繼續發展,這將給企業帶來新的競爭環境與壓力。盡管石油工程企業在服務鏈、產業鏈方面均較為完善,技術方面也居于前列,但伴隨著國外先進技術在國內市場上的不斷開拓以及在政府相關政策的放松下各民營企業的崛起,國內市場的競爭壓力不可小覷。此外石油工程企業的競爭對手一般都是大型跨國企業,他們已經在石油技術服務市場上有了不可取代的地位,尤其是在高端市場的層面上,更是處于一種壟斷局面。而儀征化纖以一個新人的身份進入,將會需要更多的資金、技術、人力資源幫助其打入市場,才能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2)行業波動的影響。石油工程公司的經營業績與盈利能力很受行業變動的影響,企業獲利多少主要取決于油氣企業在勘探開采和生產方面的投資,而市場對石油的需求又將影響著油氣勘測開采和生產投資的程度,如果油氣價格持續低迷,將使油氣企業的發展處于不利地勢。所以,資產重組的完成就意味著儀征化纖企業的盈利從此將與國際油價相掛鉤。世界各地的原油與產品生產的供求關系、全球能夠提供原油的地區和政治形勢的變化等,都直接影響國際油價,進而對儀征化纖的發展產生影響。
(3)大股東的控制。原先中國石化持有儀征化纖40.25%的股份,是儀征化纖的控股股東,資產重組完成后,石化集團將會持有儀征化纖公司61%以上的股份。由此可見,石化集團將是儀征化纖真正意義上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在儀征化纖長遠發展的過程中,石化集團可能會與其它股東、董事利益出現沖突,可以通過董事會、股東大會對儀征化纖公司一系列的政策方案及其它事物實施重大影響,所以,完全存在石化集團全權控制儀征化纖發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