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洪偉 吳立恒
硬膜外麻醉無痛分娩80例分析
肖洪偉 吳立恒
目的觀察硬膜外麻醉無痛分娩對產程中鎮痛效果、產程時間、產后2 h出血量、中轉剖宮產例數及對新生兒的影響。方法選擇80例硬膜外麻醉無痛分娩產婦為鎮痛組,78例無分娩鎮痛要求產婦為對照組。對比兩組產婦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及總產程時間,產后2 h出血量,剖宮產率,新生兒窒息率及鎮痛效果。結果兩組產婦第一產程平均時間、第二產程平均時間、總產程、剖宮產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產后2 h出血量、輕度新生兒窒息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硬膜外鎮痛使產程縮短、鎮痛效果明顯、降低剖宮產率、對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無影響,操作性強,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推廣。
無痛分娩;連續硬膜外麻醉;產程
分娩時的劇烈疼痛可以導致體內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使產婦發生血管收縮、胎盤血流減少、酸中毒等,對產婦及胎兒產生不良影響[1],因此良好的分娩鎮痛非常有意義。本院2012年開始開展連續硬膜外麻醉分娩鎮痛,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了廣大產婦認可。現選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在本院分娩的產婦進行臨床研究,探討連續硬膜外麻醉無痛分娩對產程中鎮痛效果、產程時間、產后出血量、中轉剖宮產率及新生兒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2月在本院婦保門診正規產檢并選擇陰道試產無硬膜外麻醉禁忌證且自愿選擇硬膜外麻醉無痛分娩的80例產婦為鎮痛組,無分娩鎮痛要求78例產婦為對照組。兩組產婦均<40歲、孕41周前單胎、初孕臨產產婦,兩組初產婦無明顯頭盆不稱、無合并嚴重內外科疾病、胎兒宮內儲備良好,無硬膜外麻醉禁忌證。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鎮痛方法 鎮痛組產婦宮口開大3~5 cm,產生規律宮縮,予硬膜外麻醉。選擇L3~4為穿刺點,置管3 cm,穿刺成功后注入鎮痛藥物。藥物配方為0.2%羅哌卡因4 ml混合0.1%芬太尼0.8 ml加0.9%氯化鈉注射液至20 ml。首次注入產婦體內10 ml。在產程中對鎮痛組及對照組均予吸氧,觀測產婦血壓、呼吸、脈搏、體溫各項生命體征,監測胎心,觀察宮縮情況(若產婦宮縮不足,靜脈滴注適量催產素增強宮縮)、宮頸的擴張程度、產程時間、分娩方式、產后出血量、新生兒情況。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 鎮痛效果、第一產程時間、第二產程時間、總產程時間、產后2 h出血量、中轉剖宮產例數及新生兒窒息例數。鎮痛效果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0級為無痛,1級為輕度疼痛,2級為中度疼痛,3級為重度疼痛。0~1級為顯效,2級為有效,3級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鎮痛組及對照組在鎮痛前均有明顯的疼痛感,產婦產前有煩躁、呻吟或大汗淋漓的現象。鎮痛后鎮痛組顯效75例,有效5例,總有效率為100%。鎮痛組第一產程平均時間為(4.3±0.3)h優于對照組的(6.9±0.2)h(P<0.05);鎮痛組第二產程平均時間為(0.8±0.2)h優于對照組的(1.6±0.3)h(P<0.05);鎮痛組產后2 h出血量為(246±110)ml,對照組為(208±92)ml,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鎮痛組急診剖宮產6例(7.50%),對照組13(1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分娩后,新生兒均無重度窒息;鎮痛組輕度窒息為4例,對照組為3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各項觀察指標比較[±s,n(%)]

表1 兩組產婦各項觀察指標比較[±s,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 第一產程(h) 第二產程(h) 總產程(h) 產后2 h出血量(ml) 剖宮產率 輕度新生兒窒息鎮痛組 80 4.3±0.3a 0.8±0.2a 5.6±0.4a 246±110b 6(7.5)a 4(5.0)b對照組 78 6.9±0.2 1.6±0.3 8.3±0.2 208±92 13(16.7) 3(3.8)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分娩的疼痛緣于子宮收縮、宮頸擴張及分娩晚期外陰及陰道的牽拉,通過內臟神經及會陰神經傳入,引起內啡肽、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增加以及分娩疼痛引起產婦的呼叫、過度換氣、緊張、恐懼等應激反應均能抑制宮縮和收縮子宮血管,可導致產婦呼吸性酸中毒、產程延長、胎兒宮內窘迫及產婦家屬焦慮不安,以上情況迫使醫生和產婦及家屬不得不選擇剖宮產結束妊娠。
本院從2012年開展硬膜外麻醉無痛分娩取得良好成效。采取小劑量、低濃度羅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給藥施行無痛分娩,能使第一產程明顯縮短,原因為阻滯了宮頸運動神經(S2~4)及骨盆、陰道的運動神經(L1~S4),降低了軟產道阻力,有利于胎頭下降及宮頸口擴張。另外,應用硬膜外阻滯,能達到鎮痛的效果同時,也產生有益的生理效應,如分娩鎮痛時,產痛的解除,能減輕煩躁、消除焦慮,消除產婦的過度通氣,維持正常的肺通氣、降低耗氧量,減少酸中毒。觀察組在分娩過程中未發生胎兒宮內窘迫,可能是因為產婦的疼痛感減輕甚至消失,引起體內的兒茶酚胺釋放量明顯減少,宮縮活躍以及子宮血流情況均有所好轉[2]。
綜上所述,硬膜外麻醉無痛分娩減輕了分娩疼痛、縮短產程、產后出血無明顯增多、新生兒窒息例數無增多,安全性高、起效快,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 第8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185-186.
[2]賀軻渝,馬春,陳蘭,等.羅哌卡因及芬太尼在無痛分娩中的應用.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2,9(6):160-16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132
2015-8-10]
121100 遼寧義縣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