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愛君
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應用于產科護理的價值評價
龍愛君
目的探討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應用于產科護理的價值。方法220例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1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母乳喂養指導,觀察組給予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母乳喂養率及新生兒3個月時的體重、身長、頭圍和智能發育指數(MDI)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母乳喂養能夠更好的促進新生兒的身心發育,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能夠提高母乳喂養的可行性,從而進一步提高母乳喂養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新生兒;產科
新生兒的喂養方式對其生長發育有重要影響。為了提高母乳喂養質量,本文對產婦采取系統性的母乳喂養指導,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行分娩手術的220例產婦。入選標準[1]:單胎初次妊娠,順利分娩,新生兒健康,產婦無精神疾患,無傳染性疾病,無明顯肢體功能障礙,無明顯產后并發癥,有母乳喂養意愿。按照數字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10例。觀察組剖宮產26例,年齡(26.5±6.4)歲,孕周(40.1±2.8)周。對照組剖宮產28例,年齡(26.3±6.2)歲,孕周(40.2±2.6)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母乳喂養指導,即主要圍繞母乳喂養方法給予指導,對產婦的身心方面不給予干預。觀察組給予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喂養知識調查。主要包括對母乳喂養的方法和好處等,以及母乳喂養過程中存在的困難,然后結合產婦的具體情況,制定系統性的指導方案。②心態調整。從調查來看,產婦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顧慮:a.母乳喂養是否會影響到乳房美觀。告知產婦,這種擔心基本上是沒有必要的,首先新生兒母乳喂養主要在新生兒幼年,喂養時間并不太長,即使有影響,這種影響也是短暫的。其次通過新生兒允吸乳頭,促進乳腺管道的疏通,有利于乳房增大[2]。b.對母親角色的不適應。產婦初為人母,一方面是感到喜悅,另一方面是感到責任,擔心自己不能勝任母親的角色,嚴重者會導致焦慮、抗拒、逃避等心態。告知產婦,首先醫護人員會指導產婦掌握基本的哺育方法,這些方法并不困難,只要多加練習就可以掌握,而且產婦身邊一般都有哺乳經驗的女性,可以尋求技術支持。其次哺育經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個熟練和積累的過程,短時間內存在困難是正常的,所以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③哺育方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a.基本的哺育內容,如喂養、撫摸、洗澡、換衣服、催睡等。指導產婦根據新生兒的作息特點,如新生兒睡覺、進食、排便等信號(打呵欠、哭泣、躁動等),掌握其個性化特征。b.有意識的培養,如按時進食、排便、睡覺等,這些方面可能不太規律,但可以通過逐步練習,建立相對規律的作息習慣。④提供乳源。對于無奶或少奶,且沒有聘請月嫂的產婦,醫護人員根據產婦的具體情況,指導產婦從飲食、運動、休息、情緒等方面加以調整,并指導產婦按摩乳房,必要時給予中藥催乳。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母乳喂養率(包括純母乳喂養和以母乳為主要喂養方式者)及新生兒3個月時的體重、身長、頭圍和MDI(得分越高智能發育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母乳喂養率及新生兒3個月時的體重、身長、頭圍和MDI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相關指標統計[n(%),±s]

表1 兩組產婦相關指標統計[n(%),±s]
注:兩組比較,P<0.05
99.3±11.2 92.3±13.7 4.149<0.01組別 例數 母乳喂養率 新生兒3個月時相關指標體重(kg) 身長(cm) 頭圍(cm) MDI觀察組對照組χ2/t P 110 110 103(93.6) 88(80.0) 7.785<0.01 6.8±1.2 6.1±1.4 3.982<0.01 63.1±5.5 67.9±4.8 6.896<0.01 42.3±3.2 37.4±4.5 9.307<0.01
母乳營養豐富,易于吸收,含有人體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以及多種免疫因子和促消化因子,能滿足新生兒早期體格快速生長發育的需要,其綜合優勢是配方奶所不能替代的[3]。而且母乳喂養加強了母嬰之間的直接接觸和交流,對于改善母親情緒,促進新生兒情感發育也是很有意義的。從臨床觀察來看,關于母乳喂養的好處絕大多數產婦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但在母乳喂養的實踐中還存在著一些困難,這些困難可能是母乳喂養本身方面,也可能是與之關聯的其他方面,為了幫助產婦提高母乳喂養的可行性,在觀察組中采取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
系統性護理模式主要是將護理的內容進行分解,通過加強各方面的護理干預,提高護理工作的系統性[4]。通過觀察發現,產婦在母乳喂養方面主要存在3個方面的困難,心理、行為和生理上的,而且這幾方面是互相影響的。產婦在心理上存在的主要困難是母親角色的適應,事實上不管產婦主觀上是否適應,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都要接受母親角色。但通過技術支持和心理疏導,指導產婦更為平穩的度過過渡期,從而使其在心理上能夠更早更好的適應母親角色。產婦在行為上存在的主要困難是哺育知識的缺乏,主要是實踐性操作的缺乏,因此應針對性的加強訓練,讓產婦在行為上能夠更早更好的勝任母親角色。產婦在生理上存在的主要困難是缺乏奶水。事實上泌乳量是受多方面影響的,因此也要從多方面加強干預,雖然干預措施不一定百分之百有效,但至少能盡量減少泌乳的不利因素[5],最大程度滿足新生兒的需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母乳喂養率,新生兒3個月時的體重、身長、頭圍和MDI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其中體重和身長屬于生理發育指標,MDI屬于智力發育指標,頭圍兼具兩者特點。觀察組生理和智能發育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這主要是觀察組具有更高母乳喂養率的結果。
綜上所述,母乳喂養能夠更好的促進新生兒的身心發育,系統性母乳喂養指導能夠提高母乳喂養的可行性,從而進一步提高母乳喂養率,臨床可推廣應用。
[1]彭繼梅.臨床護理路徑在母乳喂養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河南外科學雜志,2009,15(2):110-111.
[2]馮錦屏.母乳喂養指導路徑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吉林醫學,2013,34(18):3719.
[3]趙榮鳳,李玉玲,李碩,等.不同喂養方式對嬰幼兒智力及行為發育的影響.中國熱帶醫學,2009,9(9):1924-1927.
[4]徐萍.母乳喂養指導路徑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32(6):976.
[5]孫境,付慶梅,張梅.臨床教育路徑在產科特需病房中的應用.中國醫學前沿,2011,6(15):8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178
2015-09-07]
518116 深圳慈海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