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結珍 李巧云
優化疼痛管理在肝臟手術術后康復護理中的應用
麥結珍 李巧云
目的探究優化疼痛管理在肝臟手術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100例肝臟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實驗組患者術后康復中接受優化疼痛管理教育,對照組患者術后康復中接受常規疼痛教育,對比兩組患者不同疼痛管理在術后康復中的作用。結果實驗組疼痛情況、早期離床情況、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肝臟手術患者術后康復護理中實施優化疼痛管理,可以減少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治療的效果,增加患者護理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優化疼痛管理;肝臟手術;術后康復護理
肝臟手術患者在手術治療之后,其會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情況,且較易出現感染、靜脈血栓等并發癥[1],對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在肝癌術后康復護理中實施疼痛管理,可以減少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治療的效果[2]。本文主要對50例肝癌患者在術后康復護理中實施優化疼痛管理的效果進行分析,詳情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肝臟手術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無精神疾病史以及智力障礙,且自愿接受本次調查研究。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實驗組患者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49.85±4.21)歲;女20例,占40%,男30例,占60%。對照組患者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50.10±4.12)歲;女22例,占44%,男28例,占56%。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肝臟手術患者手術后均給予患者自控鎮痛(PCA)或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鎮痛泵治療。
1.2.1 對照組患者術前僅由相關護理人員進行相關術后康復指導、教會患者進行疼痛評分等,并在患者提出的疼痛訴求后進行相應的措施。
1.2.2 實驗組患者在術前接受術后康復指導以及疼痛教育,同時護理人員教會患者減輕疼痛的方法以及疼痛評分的方法,即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以疼痛專項指導。具體包括:①對外科病房護士進行疼痛知識的培訓和教育。醫療部門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疼痛知識培訓,增加護理人員的護理專業知識,提高肝臟手術患者護理的效果,減少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②制訂相關流程規范。護理人員根據肝臟手術患者術后的基本情況,制定相應的疼痛管理教育流程,并根據相應的流程為肝臟手術患者實施疼痛護理,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使患者接受較好的疼痛管理教育。③規范疼痛評估工具和統一疼痛記錄方法。肝臟手術患者均在術后24、48、72 h內由A、P、N三班護理人員詢問疼痛評分值、鎮痛的具體需求[靜脈推注帕瑞昔布鈉(特耐)、靜脈滴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凱紛)、肌內注射曲馬多]以及鎮痛滿意度,護理人員對詢問的結果進行記錄。④加強對患者的疼痛知識教育。護理人員在肝臟手術患者術后,積極與患者交流,詳細為患者講解疼痛的相關知識,增加患者對疼痛知識的了解情況,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手術3 d后的疼痛教育效果進行比較分析。主要包括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術后康復情況、術后下床執行情況以及疼痛程度等。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疼痛程評分[3],輕度疼痛為1~3分,中度疼痛為4~7分,重度疼痛為8~10分。疼痛頻度:選擇“一直、頻繁、經常、偶爾、從未”。早期離床執行情況:選擇“非常好、很好、一般、太少”。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自設問卷調查表,調查結果分為非常好、滿意、比較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度=(非常好+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 實驗組疼痛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早期離床執行情況比較 實驗組早期離床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對比(±s,n)

表1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對比(±s,n)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組別 例數 疼痛評分(分) 一直疼痛 頻繁疼痛 偶爾疼痛 從未疼痛實驗組 50 3.96±2.15a 2a 20 25a 3對照組 50 6.98±2.10 10 22 18 0

表2 兩組患者早期離床執行情況對比(n)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對比[n(%)]
肝臟手術患者在術后的疼痛屬于急性疼痛,且患者的疼痛情況比較劇烈,術后疼痛時間主要在12~48 h之間。肝臟手術患者術后出現劇烈的疼痛,往往需要進行緊急的處理[4]。導致患者在術后出現劇烈疼痛的原因與患者引流管刺激以及切口創傷有關,肝臟術后的疼痛對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極易導致患者出現煩躁、焦慮、失眠、血壓升高等情況。疼痛較為嚴重的患者會拒絕進行功能鍛煉,這樣會對患者的機體功能恢復造成一定的影響,并且會增加患者出現靜脈血栓、感染的情況,嚴重者可能出現肺栓塞,對患者的術后康復十分不利。優化疼痛管理主要是以患者為中心,護理人員充分發揮護理的專業水平,制定相關的術后疼痛護理方案,加強對患者的疼痛教育,以此減少患者術后疼痛。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疼痛情況、早期離床情況、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優化疼痛管理可以明顯減輕患者的疼痛情況,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以及護理滿意度,改善肝臟手術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和推廣。
[1]王偉娜,黃家麗,莢衛東,等.規范化疼痛管理在肝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實用肝臟病雜志,2013,18(5):419-420.
[2]周紅,喬曉斐,莢衛東,等.無痛病房規范化疼痛管理對肝癌患者術后疼痛控制的效果觀察.實用肝臟病雜志,2014,19(6): 647-649.
[3]王偉娜,莢衛東,宋瑰琦,等.無痛病房管理模式在肝癌患者圍術期的應用.中國全科醫學,2014,17(27):3256-3259,3260.
[4]張素香.肝惡性腫瘤切除術1例感染管理.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3,24(7):754-75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4.190
2015-08-20]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