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亮
1.為高校教師建立現代化教育理念
今天的大學生完全在一個新的學習環境下成長,對于數字化、信息化的接受能力非常強。與此相對的是教師的對于信息化的掌握程度不如學生,如果固守傳統的授課經驗,必然在教學工作中遭遇困境。“互聯網+教育”對于教師來講,意味著在如今的教育環境下,學習能力成為了教師成長的核心動力。信息化教學能力不僅可以實現教學內容和信息的遠程傳輸和共享,更可以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全方位雙向互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因材施教,而且根據學生的需求隨時調整教學內容,脫離教材的框架約束,實現教學相長。
2.教師信息化能力的提高也可以促進教育理論的發展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的一場重要變革,在這個過程中必將出現許多新問題引發我們思考。而現代化教學觀念的建立必將有效地推動教育理論的發展。教育信息化的過程是信息科學在教育中不斷應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現出的許多問題和現象往往需要用信息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才能進行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將孕育著一門新興的學科――教育信息科學的發展。教育信息科學是一門利用信息科學的理論、廣泛研究學習過程的教育理論,是一門關于教育的信息科學。
3.培養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高校畢業生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能夠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信息化教育提高了課堂活力,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轉變為參與課堂的主體,學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環境,通過檢索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創造信息,實現知識的探索和發現,這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1.構建信息平臺,實現技術護航
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加快課堂的信息化進程,搭建硬件平臺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高等學校應加大信息化課堂的建設力度,購置電教設備,其中覆蓋校園、滿足日常教學所需的網絡專線是確保信息暢通的大動脈,而各類電子設備則是信息傳遞的核心器件。電教設備的購置應具有前瞻性,在當前智能化時代的大背景下,應以無線網絡的全覆蓋和移動終端設備為主。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不妨采用試點的方式,集中有限資金優先為部分院系配置高端的教學設備,這樣既能彌補資金不足的遺憾也能讓優質資源優先配比,率先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另外,學校在搭建技術平臺的同時也要培養一批懂業務、肯鉆研的專業維護人員,納入信息化教學的后勤保障,從而使其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為教師起到業務上的引領和點撥的作用,從而為實現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業務能力和技術方面的雙保險。
2.組織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提高信息化教學技能
平臺的搭建只是讓教師有了用武之地,更重要的則是讓教師具備信息化教學的應用技巧和使用能力。但由于所學專業的不同,高校教師掌握信息技術能力有所差異,同時又存在著年齡段跨度較大的問題,從而造成其在學習過程中接受能力高低有別,無法同步的問題。為此以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為基準,分批次進行信息化教學的相關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應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雙軌培訓機制,以信息化教學設備展銷會或大型專業培訓班為依托,組織教師進行學習,思考未來信息化教學發展方向;同時邀請在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有著一定理論基礎的專家為高校教師就某項專題做專場講座,同時也可針對自身技術困擾或專業疑惑進行面對面的對話和交流。
3.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授課模式
思想有多遠,行動才能走多遠。教學理念是教師履行自身職責的靈魂,對于現代教學的理解,特別是對信息化教學的理解更是決定高校教師專業高度的關鍵點。然而在今天仍有部分老師抱著“一本教材、兩只粉筆、三寸不爛之舌”一節課的傳統觀念,不能不說是井底之蛙。如今的教學模式早已從口口傳授的單一模式完成了到集影、圖、聲、字四結合的多媒體模式,其優勢不僅在于充分調動學生的腦、耳、手協同能力,更是促成學生課堂思維活躍和提升自我學習能力的源動力。隨著信息化教學的發展,高校教師的授課模式也在發生變化。過去僅能依靠實時授課的方式逐漸被微課、翻轉課堂所取代。以微博、微信為平臺拓展授課方式也是當下高校教師所廣泛采用的信息化授課模式,使教學在時間、空間上實現由課上到課下、由現實中教室到虛擬網絡的轉換。而信息化的有效交流不僅讓大學生參與課堂設計、打造自主課堂的積極性更高。更讓師生獲取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為此從教學理念的轉變開始,從授課模式的多樣化開始,讓信息化教學真正走進內心,在實踐中提升學習力并逐漸摸索經驗同時結合教育規律走出一條新路是當下高教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當務之急。
4.確立研訓制度,完善獎勵機制
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要依靠集體教研,一人之力總歸有限而且往往陷入思維局限,采眾人之智往往會事半功倍。高校各學科均有集體教研制度,以研訓為平臺,以本學科的教學特點為出發點,將信息化教學中所積累的課堂設計、構建技巧等通過集體備課進行分享,同時采取跨專業的研訓交流模式。積累需要時間的沉淀,確定長期有效的制度讓信息化教學成為日常教學研訓的專項環節,讓制度引領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另外,作為信息化教學的骨干教師應給予施展才華的空間和平臺,通過信息化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的示范課、展示課帶動教學能力的提高。對于信息化教學能力較強,并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教師,學校應該給予相應的獎勵,可以增加優秀教師的進修機會,給予優秀教師更廣闊的發展平臺。
總之,智能化時代的到來,讓高校教學的信息化進程大大提前,也對高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校方應在加大資金投入確保信息化設備的完備率和完好率,同時在確立研訓制度、完善獎勵機制,為信息化教學的深入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引領高校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授課模式等實踐方面進行有效地嘗試和努力,真正提高高校的教學水平,為創新人才培養,推動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1]滕罕.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的意義及策略.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20.
[2]杜洋.淺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學改革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中國教育學刊,2015.04.
[3]張紅,石飛.醫藥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幾點思考.遼寧高職學報,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