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學院 余利艦 馬點明
ERP是企業資源計劃的英文縮寫,是從美國引進的,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對企業資源管理的一種理念,對企業的資源以計算機為依托,整合企業業務流程,將基礎數據輸入系統的綜合產品,實現對企業整個供應鏈流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通過信息化管理使資源在企業內部共享,在業務協作過程中得到無縫連接,提高企業的核算精度,反映真實的業務過程,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各個過程的交易成本。
ERP系統的實施,直接對企業的經營流程進行了變革,它可以自由地選擇模塊,每個企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重組流程,選擇對物流模塊、人力資源管理模塊、財務管理模塊及信息資源管理模塊全部應用或個別模塊進行應用,最大限度地將企業的價值信息體現得完整而清晰,憑著快捷、高效的共性,便于操作者的理解和查詢,操作簡單。首先,對計劃管理模塊而言,ERP將企業的內外資源有序地輸入系統,進行合理地分類和歸納,有效地配置資源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不相互產生沖突;其次,對信息集成化管理方面,增強企業管理水平,對ERP中具有的邏輯模擬特征,驗證和反饋信息的控制,ERP供應鏈的效率集成,對業務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決策,促進采購、生產、銷售和財務各個模塊的信息有效利用,是保證整個供應鏈順暢的關鍵所在。采購管理、生產管理、品質管理和銷售管理等五個方面,這些企業賴以生存的資源管理,覆蓋了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環節,從整體和系統的角度審視,整合優化資源配置,使企業資源在先進的管理工具統籌下,供應鏈上的各項資源信息得到有效地匯總與反饋,做到從總體上對企業資源進行掌握,從細節上加以管理,防止資源的浪費,提高企業效益。同時,對提高企業的經營理念與經營管理模式,構建全面系統化的現代化管理體系,供、產、銷“一條龍”式的管理戰略決策,消除傳統的企業扁平化管理,實現物資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流動性和高效化,從宏觀上促使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技術層面和業務管理層面的保障。在ERP系統中,可以通過計算機的運算技術和邏輯程序表現出來,大大減緩了人員的工作強度,使工作人員有時間對業務流程進行審定,從而提高企業人才的綜合素質,依據先進的管理手法,與企業發展策略相適應,建立企業特色的物流、信息流等資源的最佳組合,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率,構建規范、抗風險、堵漏洞的業務管理流程。
2 ERP供應鏈管理的現實意義
在現代ERP管理模塊中,供應鏈管理包含了計劃管理、在ERP供應鏈管理體系中,合作伙伴包括制造商、供應商和銷售商等,對他們的資源管理要統一記錄,有效地進行信息管理。對供應商的采購價格與物資成本信息庫的信息保持一致,不同訂貨物資的層級定價要透明、清晰;進貨來源的渠道及各類合同都有相關記載,所有數據與系統接口集成,采購到貨后,采購發票的錄入及修改等操作與物資實物及票據上的數量、單價及金額完全相符。在出現錯誤時,要及時采取技術上的處理,確保企業應付賬款的正確性,避免造成付款錯誤,給企業帶來損失和不必要的麻煩。同時,要對倉庫材料進行接收、存放等項目的整理,對視為企業廢品或確認為報廢的物品進行確認管理,檢查系統的數據與實體物品的匹配度。
針對現行企業在沒有使用ERP系統前,存在著許多制約著企業發展業績增長的因素,如:庫存量過大,占用大量流動資金,自有資金管理調配難度大,對企業的管理協調與資源整合的滯后性等,都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尷尬的困境,ERP系統的上馬,實現了企業管理的信息化,供應鏈管理資源的集成化,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企業發展的要求。
在ERP系統中,數據資源的共享,如:庫存數據、銷售數據及貨運狀況數據等,都與合作者之間通過系統操作實現信息溝通,及時有效地將物流信息和資金流信息反饋出來,消除中轉站的傳輸,向前與供應商進行有效整合,使企業供應鏈中的庫存水平及資金到位的情況進行監控,向后與銷售商進行集成整合,整個企業的信息數據庫將需求的產生,經歷銷售過程,最終實現銷售與銷售人員的績效管理,在銷售模塊中全部體現,增強企業供應鏈的整體運營力,建立對供應商和銷售商的評估共享體系,如:編制供應商、銷售商等情況登記表,確定合格供應商標準,以及入圍供應商的持續關注點,運用編輯不同的代碼和篩選標準,來統計供應商和銷售商的管理方法,選擇屬性權重和極差變換法、線性比例法等處理,使企業各個管理層的人員都在人、財、物信息中得到實現價值的信息資源,形成企業內部業務運行的高效統一,加強企業的競爭力。
庫存管理功能是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庫存量過高,一是會影響企業自有資金的流動,二是造成企業人力資源的浪費,因此,要通過ERP的監督協議執行功能,對倉庫的庫存管理進行全局透明化措施,保持庫存狀況的合理性,確保企業資金流的順暢運行,規范供應鏈管理是集成的開始,對不符合集成的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要加以摒棄,逐步構建良好的企業信息系統,實現供應鏈的有效融合。如:在“供應鏈計劃”模塊中,通過需求計劃、供應計劃和生產計劃等,安排資源的各類計劃,優化排程,提高了采購效率;在“供應鏈執行”模塊中,通過物料管理、制造、倉庫管理等,縮短訂單處理時間,提高訂單處理效率,有效地處理庫存積壓,提高庫存周轉率,縮短了庫存的周期;在“供應鏈協作”模塊里,通過事件管理及績效管理,強化合作伙伴之間的精誠協作能力,供應鏈準時化的驅動模式,將供應商與銷售商緊緊地吸引,柔性響應程度得到固化,協同程度也不斷提升。
供應鏈的成本管理目標就在于追求企業整體的服務改善和成本降低,實現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優勢,最終實現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因此,對采購管理的分析是必要的。對供應鏈的采購成本管理是保障企業成本降低的重要環節。在企業與供應商的交易成本關系上,要從戰略的角度來共享資源,雙邊形成聯盟體,組建協調合作關系,建立知識編碼,共享知識觀念,合理分工,有效協作,促進供應商與企業之間的漸進式激勵機制,協同創新的線性激勵策略,對產品的保障機制和技術支持都要全面兼顧,這樣既可以避免市場失效性,又能降低交易成本,使資源和服務最大化,良好合作伙伴的關系也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總而言之,ERP的思想精髓就是供應鏈管理體系,涵蓋著整個企業運行的全過程,涉及到各個環節的業務效率,因此,它管理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地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其復雜程度自不言說,但是它的作用在實踐的過程中,是顯而易見的,對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競爭力的提升,有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因此,企業要量力而行,科學合理地將ERP供應鏈管理在企業管理工作中實施,使企業管理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1] 王光明,溫素彬,薛恒新.論ERP條件下的供應商成本管理[J].財務與會計,2010(03).
[2] 李明勤.基于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質量管理分析[J].價值工程,2010(03).
[3] 馮春花.供應鏈環境下制造商和供應商運作協調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09.
[4] 張海霞.企業實施ERP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