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棗莊煙草有限公司 竇艷紅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個人所得稅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個人所得稅對居民工資薪金收入的影響越來越大。作為負有個稅扣繳義務的企業,若能合理利用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個稅籌劃,在工資薪金支出不變的前提下降低職工稅負、增加職工實際收入,對于提高職工對企業的滿意度與忠誠度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構建線性規劃模型,運用Excel中的規劃求解和圖表功能求解出稅負較低的發放方案,實現個人所得稅的動態籌劃。
2011年9月1日起施行的《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3%~45%,費用扣除標準為3500元/月(若納稅人工資薪金收入較低,則沒有納稅籌劃的必要,在本文的模型構建和應用中將不考慮月度應納稅所得額小于零的情況)。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規定,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雇員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它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一次性獎金應納稅額計算方法為: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由此可以看出,按月發放工資與全年一次性獎金應納稅額計算方法不同,相同的收入額若在月工資與全年一次性獎金之間分配不同則對應不同的稅率及速算扣除數。如果全年收入固定或可合理估計,在全年工資、薪金總額不變的前提下,合理分配月度工資與全年一次性獎金可以達到節稅的目的。從而實現在企業負擔不變的前提下,降低職工稅負、增加職工實際收入,提高職工對企業的滿意度與忠誠度。
當前關于個稅籌劃已有豐富的文獻,但是大多僅限于在年度工資總額固定或可確定的前提下,在年初對全年的月薪與一次性獎金進行合理的、靜態的規劃。實際上,除實行年薪制管理的職工外,大部分職工的收入受績效考核辦法、企業經營周期、企業資金情況、個人職務變動以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就需要對職工的收入進行動態的規劃,從而既能滿足企業管理需求,又能實現最大幅度節約稅金的目的。本文將通過構建動態籌劃模型,運用Excel中的規劃求解和圖表功能求解出稅負較低的發放方案,實現個人所得稅的動態籌劃。
根據以上分析,在納稅人年收入固定或可預計的前提下,個稅稅負最低的籌劃問題可以歸結為線性規劃模型求解最優解問題。設定如下幾個常量、變量和函數,常量全年稅前收入籌劃期內月份數本年度已發放工資薪金個人交納三險一金個稅前扣除金額;變量月份工資、全年一次性獎金;函數月份工資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應納稅額。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如表1所示。

表1 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月份工資薪金計稅函數可以表示為:

根據“全年一次性獎金”個人所得稅計算征收的有關規定,其計稅函數可以表示為: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抽象出數學模型,即在籌劃期內收入一定的條件下個人所得稅稅負最小,模型如下:

Excel的規劃求解功能可以計算工資薪金個稅籌劃模型最優解。建立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籌劃計算工作表,如表2所示。

表2 規劃求解法個稅籌劃計算工作表

14 應納稅所得額 -3,500.00 0.00 15 稅負 0 0 16 17 規劃求解目標18 項目 金額19 籌劃期內稅負 0.00
B3:D3區域為需要錄入的常數,表示本年度工資薪金總額情況。
單元格B7、C7為約束條件,其中,B7計算公式為:B7=D3*B11+C11,C7計算公式為:C7=B3-C3,表示求解出的工資薪金總額應與目標值一致。
單元格B11、C11為需要求解的變量,分別為月份工資薪金和全年一次性獎金;
B11:B15區域為計算月工資薪金應交個稅金額,B12是一個常量,為根據稅法規定計算個人所得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個人負擔的三險一金;B13=3500,即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月份工資費用扣除額為3500;B14=B11-B12-B13;
B15=IF(B14>80000,B14*0.45-13505,IF(B14>55000,B14*0.35-5505,IF(B14>35000,B14*0.3-2755,IF(B14>9000,B14*0.25-1005,IF(B14>4500,B14*0.2-555,IF(B14>1500,B14-*0.1-105,IF(B14>0,B14*0.03-0))))))),即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計算月份工資薪金應納個人所得稅額。
C11:C15區域為計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交個人所得稅金額,其中,C12=0,C13=0,C14=C11-C12-C13,C15=IF(C14/12>80000,C14*0.45-13505,IF(C14/12>55000,C14*0.35-5505,IF(C14/12>35000,C14*0.3-2755,IF(C14/12>9000,C14*0.25-1005,IF(C14/12>4500,C14*0.2-555,IF(C14/12>1500,C14*0.1-105,C14*0.03)))))),即發放全年一次性獎金月份,工資薪金高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時,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計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納個人所得稅額。
單元格B19為目標單元格,計算公式為B19=B15*D3+C15,表示籌劃期內應交個人所得稅總額。
表格建立完成后還需要設置規劃求解參數,單擊【加載項】菜單,選擇【規劃求解】項目,則系統會彈出【規劃求解參數】對話框,如圖1所示。

圖1 【規劃求解參數】對話框
【規劃求解參數】對話框中,在“設置目標單元格”項目中,選擇“$B$19”等于“最小值”,可變單元格中選擇“$B$11:$C$11”,表示從B11單元格到C11單元格為變量,在“約束”項目下添加三個約束條件:$B$7=$C$7,表示計算出的稅負最低的工資發放方案工資獎金總額應與籌劃期內固定或預計工資薪金總額一致;$B$11>=0,表示月度工資薪金應大于等于0;$C$11>=0,表示全年一次性獎金額應大于等于0。
完成以上設置后,可以在B3:D3區域輸入數據后求解。單擊“求解”,彈出【規劃求解結果】對話框,如圖2所示。

圖2 【規劃求解結果】對話框
選定“保存規劃求解結果(K)”選項,單擊【確定】按鈕,得出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規劃求解計算結果

8個稅籌劃計算表10 項目 月工資 全年一次性獎金11 額度 5244 17562 12 三險一金稅前扣除額 1,000.00 13 費用扣除額 3,500.00 14 應納稅所得額 743.79 17,562.13 15 稅負 22 527 16 17 規劃求解目標18 項目 金額19 籌劃期內稅負 750.00 9
應用規劃求解可以直接計算出籌劃期內個稅最低的最優解,比較適合實行年薪制管理的職工。但是實行績效工資管理辦法的企業,每個月的工資發放額度不盡相同,實現稅負絕對最低也不現實,此時,更需要的是一個稅負較低的工資發放區間。根據本文的動態籌劃模型,利用excel表中的圖表功能,可以得到月度工資、年度工資、總稅負的趨勢變動圖。建立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籌劃圖表,如圖3所示。

圖3 圖表法個稅籌劃計算工作表
A2:L2區域為需要初始錄入的數據,主要是數據模型中的常量、月發放額測算初始值和測算間距。
M2:P2區域為約束條件,主要是為保證月度工資薪金和年終一次性獎金大于等于零,計算公式為N2=(B2-D2)/F2,P2=(N2-J2)/14(本文受篇幅所限僅列15個方案,實際應用中可盡量多列方案,以提高測算結果準確度)。
A3:P11區域為建立的15個方案測算表格,B4:P4區域籌劃期內總發放額,為年度預計總發放額減去已發放額,區域內各單元格的計算公式為=$B$2-$D$2;B5:P5區域月發放額,為根據月發放額測算初始值和測算間距計算得出的等差數列,B5的計算公式為:B5=J2,C5的計算公式為:C5=B5+$L$2,選定C5單元格向右拖動自動填充至P5即可完成區域內其他單元格公式的設置。
B6:P6區域月可扣除額,為計算個稅可以稅前扣除的個人繳納的三險一金以及可稅前扣除的費用3500元之和,區域內各單元格的計算公式為=$H$2。
B7:P7區域月應納稅所得額,為月度工資的應納稅所得額,B7的計算公式為B7= B5-B6,選定B7單元格向右拖動自動填充至P7即可完成區域內其他單元格公式的設置。
B8:P8區域月工資稅負,為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計算月工資薪金應納個稅額,B8的計算公式為:B8=ROUND(IF(B7>80000,B7*0.45-13505,IF(B7>55000,B7*0.35-5505,IF(B7>35000,B7*0.3-2755,IF(B7>9000,B7*0.25-1005,IF(B7>4500,B7*0.2-555,IF(B7>1500,B7*0.1-105,IF(B7>0,B7*0.03-0))))))),2),選定B8單元格向右拖動自動填充至P8即可完成區域內其他單元格公式的設置。
B9:P9區域全年一次性獎金,為根據籌劃期內總發放額減去月發放額計算得出,B9的計算公式為:B9=B4-$F$2*B5,選定B9單元格向右拖動自動填充至P9即可完成區域內其他單元格公式的設置。
B10:P10區域月工資稅負,為按照稅法的有關規定計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B10的計算公式為:B10=ROUND(IF(B9/12>80000,B9*0.45-13505,IF(B9/12>55000,B9*0.35-5505,IF(B9/12>35000,B9*0.3-2755,IF(B9/12>9000,B9*0.25-1005,IF(B9/12>4500,B9*0.2-555,IF(B9/12>1500,B9*0.1-105,B9*0.03)))))),2),選定B10單元格向右拖動自動填充至P10即可完成區域內其他單元格公式的設置。
B11:P11區域籌劃期內稅負,為籌劃期內總共應交個人所得稅,B11的計算公式為B10= B8*$F$2+B10,選定B11格向右拖動自動填充至P11完成區域內其他單元格公式的設置。
A12:P30區域為根據表格中籌劃期內稅負金額生成的折線圖,根據折線圖的趨勢情況可以找到稅負較低的一個區間。
圖表建立完成后,可以在A2:L2區域輸入數據,生成稅負趨勢圖,選擇工資薪金稅負較低的發放區間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應用圖表法可以通過多次測算,縮小數據測算區間,找出最優發放區間,具體應用見實例驗證部分。
假設現在是5月初,某位職工年工資總額預計為150000元,每月可稅前扣除的三險一金共2500元,目前的發放方案為月工資7500元、年終一次性獎金60000元,經過計算按此方案全年應負擔個稅11985元,其中每月工資稅負45元、全年一次性獎金稅負11445元。
若從5月份開始對個稅進行籌劃,在全年預計工資不變的情況下測算稅負最低的發放方案。先用規劃求解法計算,在B3輸入年度總發放額150000,在C3輸入本年度已發放金額30000,在D3輸入剩余月數8,在B12輸入三險一金稅前扣除額2500。計算得出在剩余的月份里最優工資發放方案為月工資9750元、全年一次性獎金42000元,按此方案籌劃期內稅負下降為6255元,籌劃期內節稅5550元,計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規劃求解法計算實例結果
用圖表法測算,在B2輸入年度預計總發放額150000,在D3輸入已發放金額30000,在F3輸入剩余月數8,在H2輸入月可扣除額6000,J2月發放額測算初始值設為與月可稅前扣除額一致,L2月發放額測算間距設為與約束條件中的最大測算間距一致,這樣15個方案從月度稅負為零的情況到全年一次性獎金稅負為零的情況都包含了,且能保證月度工資薪金和全年一次性獎金都為正數。錄入初始數據后測算結果如圖4所示,如圖4可知月度工資8568元至10494元時籌劃期內稅負最低為6255元。再縮小范圍繼續測算,月發放額測算初始值J2設為7926,月發放額測算間距L2設為229(計算過程(11136-7926)/14=229.3),測算結果如圖5,由圖可知月度工資8384至10445時稅負最低為6255元,籌劃期內可節稅5550元。

圖4 圖表法計算實例結果(第一次測算)

圖5 圖表法計算實例結果(第二次測算)
通過以上測算可知,規劃求解法計算出最優方案是月度工資9750元時稅負最低6255元,圖表法測算出最優工資發放區間是月度工資8384元至10445元時稅負最低6255元,兩種方法計算結果一致,通過個稅籌劃在以后的8個月內該職工可節稅5550元。
限于Excel功能,以上兩種方法雖能計算出員工個稅稅負較低的發放方案,但若要實現對全體員工個稅進行動態籌劃,工作量還相對較大,這就要借助專業的管理信息系統。不過可以把職工按層級劃分,根據各個層級職工的平均薪酬情況,用本文方法實現對全體員工的個稅進行動態籌劃。
通過構建數學模型,利用EXCEL的規劃求解和圖表功能,對工資薪金收入實現動態的籌劃,既可以找到稅負最低的發放方案,又可以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找到稅負相對較低的發放區間。實現了在企業支出總額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了職工實際收入,而且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實例驗證可以看出,該方法操作簡單、實用性強,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即可熟練掌握。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個稅籌劃需要多部門協作,企業領導層要足夠重視。個稅籌劃需要薪酬管理、績效管理、資金管理等多個部門共同協作才能完成。只有領導層充分重視,才能獲得多個部門的支持和配合。企業應組織成立個稅籌劃工作小組,相關部門定期交流對個稅籌劃方案的建議,以有效確保個稅籌劃方案順利實施。
二是注意規避個稅籌劃風險,目前我國的稅收法規還在不斷的完善中,變化較快,這就需要密切關注相關法律法規的變化,及時調整籌劃方案。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8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Z].2011-6-30.
[2] 國稅發[2005]9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Z].2005-01-21.
[3]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2015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稅法輔導教材[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
[4] 周華任.運籌學解題指導[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