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政
摘 要:企業員工培訓應力避三個誤區:①不能期望通過一個宏大的培訓計劃的實施而畢其功于一役;②不能脫離實際盲目追求培訓內容與形式的高精尖大;③不能脫離相關因素而單一要求培訓效果立竿見影。企業員工培訓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一個時期培訓形成的員工素質靜態標高,不可能適應企業快速發展與員工個人職業生涯上升的動態要求。
關鍵詞:企業;員工;培訓;注意;問題
問題一: 流行什么就培訓什么
一些企業的管理者喜歡趕潮流,對培訓內容的選擇不清晰,受媒體熱點炒作的影響特別大,市場上在推廣整合營銷,就馬上辦一期“整合營銷培訓班”;報紙上在宣傳知識經濟,就立即組織“知識經濟研討會”。有的一聽說要網絡化、信息化,就一窩蜂的搞計算機、IT培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了,又一窩蜂地參加各種有關世界貿易組織的研討會。于是,什么ISO9000研討會、外貿短訓斑、資本運作培訓班、項目管理培訓班等等,辦了一期又一期,從表面上看,企業培訓工作開展得轟轟烈烈,其實是無的放失,效果并不一定理想。
問題二:培訓是一種成本
目前許多企業經營者較偏重市場運作方面,特別是在廣告投入上,不惜“一擲萬金”,卻輕視了顯效期較長的“培訓”投資。這主要是有些管理者錯誤地認為:培訓是一種成本,作為成本,當然應該盡量降低;因此,能省則省,在企業培訓方面投入的資金甚少。殊不知,培訓不是一種成本,是一種投資, 一種間接投資,要通過人的改變來產生效果,取得的效果是潛移默化的,無形的,通過員工素質的提高從而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間接的。培訓是對人的投資,是對知識的投資,這也許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投資,但也是最有價值的投資,您將獲得的投資回報率也是最高的。
問題三:企業效益好時,不需培訓
有的企業認為企業效益好時不需培訓。要知道今天的效益好,并不能保證明天的效益好。據統計,世界500強的企業,平均壽命為30年左右,美國新企業80%在第二年就宣布倒閉。因而在企業經濟效益好時,適當加強培訓恰恰是為了保持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之計。
問題四:企業效益差時,無錢培訓
有的企業一旦企業經濟效益不太好時,就因資金不足而盡量減少培訓或者干脆不培訓。其實這種做法是培訓的誤解。應該承認目前的確有些企業經營不好,可以講少數企業已瀕臨破產也不為過,但探究其失敗的原因時,不重視培訓往往是其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因果鏈往往是:“不培訓——經營不好——更不培訓——經營更不好”,要打破這條因果鏈,一定要從重視培訓入手,因為培訓是轉虧為贏的重要手段,如果不通過培訓,員工的態度、技能、知識不提高,企業轉虧為贏幾乎是不可能的。
問題五:高層管理人員不需要培訓
一些企業的最高領導人錯誤地認為:培訓只是針對基層的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的,而高層管理人員不需要培訓,其理由是:他們都很忙,他們經驗豐富,他們本來就是人才。
顯然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應該說,一個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素質高低對于企業發展的影響最大。因而高層管理人員更需更新知識,改變觀念。國外許多知名企業就作出這樣的規定:越是高層管理者,參加的培訓就越多,有的甚至把培訓作為一項福利按職級進行分配。
問題六:培訓是靈丹妙藥
近幾年我國企業發展迅速,急需各種人才,但有的企業卻很少下大力氣培訓自己的管理人員,總覺得“沒有時間慢慢鍛煉他們”,恨不得用兩三天時間就使管理人員從素質到精神面貌發生根本變化,把培訓工作當作治病良藥,藥到病除,立刻為企業創造績效。
問題七: 培訓工作流于形式
許多企業在對外宣傳時,常把本企業有多少高學歷員工作為熱點,造成企業紛紛為員工拿到MBA證書和其他證書不惜花費較高費用,不正常需求高漲。結果必然造成許多參差不齊的國內外MBA培訓班及各類證書培訓班遍地開花。有的企業培訓工作流于形式表現在對培訓課題的確定不夠細致,針對性不強,沒有完整的系統性。
問題八:培訓后員工流失不合算
不少企業的管理者都有這樣一個困惑:不培訓,人員素質跟不上,影響企業效益;培訓后,員工又不安心本職工作,弄不好,跳槽到別的公司,甚至更可氣的是跳槽到競爭對頭公司。對待這個問題,很多企業無奈地選擇了這樣的做法:只培訓眼前必須的內容。這也成為了管理者們不主張培訓的最有力的“理由”,實際上員工真正流失的原因并不是源于培訓。據調查,員工跳槽的最大原因是“公平”問題,還有福利問題、制度問題、人際溝通等問題。
總之,現在還沒有任何的調查表明員工跳槽理由是因為接受培訓所致。而且情況恰恰相反,如果企業重視培訓,真誠地與他們交流,并使他們感受到被尊重,他們就不會想離開。正如凱斯通公司的杰克·麥克高文所言“你越培訓員工,他們就越能出業績,業績越好,他們就越想留下來。”企業員工培訓是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一個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關鍵就是看在這個企業里的人是否具有競爭力、是否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通過對員工培訓和提高,以最終達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