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希江
(和龍市上南中學,吉林 和龍 133500)
淺談企業中學轉變為地方鄉鎮中學后的困惑
孫希江
(和龍市上南中學,吉林 和龍 133500)
生源流失多、教師隊伍臃腫、教師年齡老化、升學率降低、進入惡性循環狀態。扭轉此局面需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中考選拔機制,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完善現代化的教學設備。
企業中學的轉變;鄉鎮中學;生源流失
和龍市上南中學地處八家子鎮,是一所普通的鄉鎮中學,也是一所有著二十多年歷史的朝漢民族聯校。2007年前它的名稱是八家子林業局子弟中學,隸屬于企業辦學。2004年左右的時候,學校的班額是15個,每年的畢業班有近一半的考生可以考入免費高中,其中前10名還有希望分別考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重點高中——延邊一中、延邊二中,考進這兩所高中的佼佼者甚至有的在后來考進了清華、北大。這兩所高中的老師曾經說過:他們特別喜歡八家子考上來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樸實善良,基礎知識扎實,可塑性強。2007年上南中學取得佳績,但是令人難過的是,那種輝煌轉瞬即逝。現在的上南中學可以說是困境重重,這種困境既有企業辦學時候遺留下來的,也有目前所有鄉鎮中學面臨的共同處境,我認為其主要表現和生成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新生生源大幅流失,原因是缺乏公正、公平、合理的中招考試選拔機制。上南中學因為是所普通的鄉鎮中學,困境根本原因是生源的流失造成的。上南小學畢業生幾乎是本校的唯一的新生生源地,以下表格是近幾年來上南小學學生的畢業人數以及升入本校就讀的人數。
上南中學近幾年生源變化表格: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上南小學畢業人數 203 176 136 102進入本校就讀人數 176 123 87 53
從表中可以看出上南小學畢業生中進入本校就讀的人數逐年大幅減少,在延吉市成立了一所民辦學校,因為掛靠延邊二中,成為其初中部,凡是這個初中部的學生在考延邊二中時享受低于統招線25分左右的優惠,再后來凡是在初中部讀書的沒有考取延邊二中的學生,如果分數達到延吉市一中(只有延吉市戶口和當地學籍的學生可以報考)的錄取線,即使戶口所在地不是延吉市的,也可以進入延吉市一中讀書,因此新生生源依然是以不可遏制的趨勢在大幅的減少。
2.中考成績越來越差,原因是生源質量越來越差。

表1 近幾年上南小學學業成績良好的畢業生進入我校讀書的統計表

表2 近幾年上南中學學生轉出、轉入情況表
從表1中可以看出,2007年上南小學學業成績排在前10名之內的學生進入本校讀書的僅有5人,到2010年學業成績排在前10名之內的學生進入本校讀書的僅剩下2人,這2人還是本校教師子女。學業成績排在前20名之內的學生情況也是如此。從表2中可以上南中學每年還有學生在轉走或轉入,據調查,轉走的學生往往都是學業成績名次靠前的,一般都是學年前10名之內的學生,轉入的學生一般都是學業成績差。所以短短的幾年時間,本校就進入了惡性循環狀態,生源越來越差,高中升學率就越來越低,學風就越淡。
3.教職工隊伍臃腫,年齡老化,優秀師資力量薄弱,教師新生力量匱乏。 隨著生源的流失,班額在減少,班級人數也在減少,相對來說,教職工就臃腫了。目前上南中學共有12個班級,漢族班每班約有20人左右,朝族班每班僅有7人左右,全校教職工人數卻有92人(不包括5個特崗教師),平均年齡46.6歲。
上南中學由企業辦學變為地方辦學的鄉鎮學校后,教師的工資、待遇都大幅度提高了,于是一些新大學畢業生和一些有經驗的年富力強的教師愿意到本校任教了,本校教師編制飽和,使“劣質教師出不去,優質教師進不來。”
4.教師不愿意用多媒體教學上課,不喜歡網上學習,原因是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匱乏。 由于課節沖突,往往也上不成多媒體課,久而久之,教師們就對多媒體教室上課失去了熱情,那里就成為上公開課時的擺設。
1.通過建立健全公正、公平、合理的中招考試選拔制度,大幅度減少生源的流失。避免使鄉鎮學校出現既輸在起跑線上又輸在了中考沖刺的跑道上的無奈局面。
2.建立切實可行的有效培訓機制。建立一個長期的切實可行的有效培訓機制,周期性的分批次對本校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學水平。
3.創新和完善農村教師的補充機制。有步驟的通過合理的分流使專業水平較低的現役教師退出教師工作崗位,空出編制,注入新鮮血液,提升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最終從根本上提升本校的教育質量
4.完善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保證每個任課教師都有一臺電腦,還可以通過網絡,使本校同一些先進學校建立“手拉手”的關系,實現資源共享,讓有限的資源達到最大化。
G630
A
1671-864X(2015)12-0250-01